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延庆恐龙大脚印完成大规模保育

2018-10-16 21:04:52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延庆恐龙足迹化石保育将于今日完成主体工程。这是自2011年恐龙足迹化石被发现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保育。通过保育,部分此前不确定的“大脚印”得以确认,恐龙“大脚印”的数量由170多个增加致185个,足迹化石也更坚固,部分“幻迹”变得清晰可见。

“大脚印”最浅仅几毫米极易风化侵蚀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总面积620.38平方公里。公园内共发现6个恐龙足迹化石集中点,其中1号点数目最多,足迹化石达170多个。此轮大规模保育就是围绕1号点进行。

这些恐龙足迹化石距今已有1.5亿年,是世界首都圈内唯一的恐龙化石记录,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痕迹。初步研究表明,留下这批恐龙足迹的恐龙可归属于蜥脚类、中小型蜥脚类、大型与小型兽脚类和小型鸟脚类。

由于延庆的自然环境特点,岩石上的恐龙足迹化石很容易被风化侵蚀。2011年以来,延庆区已对这些足迹化石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比如对其所在的滦赤路部分路段进行改线,避免人为因素破坏化石。每年冬季,还会用毡布对足迹所在山体坡面进行整体覆盖保护,以减少严寒气候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然而,保护仅能维持现状,想进一步清除对化石的破坏因素,延长其“寿命”还需要进行专业的保育。据北京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地质遗迹保护与建设科科长曾光格介绍,这些恐龙足迹最深达两三厘米,最浅的只有几毫米,如果不及时保育,时间长了就存在被风化的风险。

恐龙“大脚印”增加至185个

为此,地质公园请来了希腊莱斯沃斯世界地质公园的保育专家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张建平教授团队。“希腊莱斯沃斯世界地质公园和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有相似的地质遗迹,而且博物馆在化石保育工作中的经验十分丰富,并拥有这项技术的资质认证。”曾光格说,他们的核心技术包括化学试剂等是目前国内所没有的。

去年10月下旬,公园启动了恐龙足迹化石第一阶段试验性保育工作,来自希腊的专家利用三天时间,对三个恐龙足迹及周边岩石进行了试验性保护。“专家们在岩石上涂抹了一种特殊的防风化试剂,经过一个冬天的监测和观察,岩石在试剂作用下不仅没有不良反应,而且有致密、固化效果。”曾光格说。

第二阶段的保育于今年5月启动,专家对恐龙足迹1号点开展了大范围的试验性保育,经过夏天一轮雨季的考验,其所用化学试剂对于防止化石面风化效果良好。此次保育主要是针对恐龙足迹1号点上一阶段未完成的坡面最上部的恐龙足迹化石继续开展试验性保育工作,完成冬季保育试验。令人欣喜的是,在保育过程中,专家又确认了不少以前因模糊而没有确认的足迹化石,“现在1号点的足迹总体数量已经增加到185个了”。

部分“幻迹”变得肉眼可见

此轮试验性保育,除了保证恐龙足迹所在的岩层不受雨雪侵蚀及风化影响外,同时还能够更加清楚地呈现恐龙足迹的形态特征,保护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中最重要的核心地质遗迹。“坡顶上方有一些之前没有处理过的‘幻迹’,就是一些不太清楚的脚印,通过这次保育处理后变得十分清楚。天气好的时候,保育后的足迹反光更强,站在山底就能直接看到上面的足迹。这是最直观的效果。”曾光格说,这在保育之前是完全看不到的。

下一步,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将与希腊莱斯沃斯木化石森林世界地质公园继续开展第三阶段的保育工作,进一步保护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其他点位的恐龙足迹化石,同时还将对新挖掘出来的硅化木进行保育。

现场

中外专家雨中为恐龙足迹“打针上药”

头戴安全帽,身着白大褂,手上还戴着蓝色的塑胶手套,保育人员看上去很像是医院的大夫,而他们正在做的工作也正是要给恐龙足迹化石“治病”:有的拿刷子清理岩石表面,有的用不同粗细的针管给恐龙足迹“打针上药”。淅淅沥沥的降雨时急时缓,延庆山区的室外温度只有不到10℃,一位红衣男士的鼻头已经冻得通红。

给这些“大脚印”“问诊”主要有三个步骤:保育人员要先用酒精和水清洗足迹及周边的岩石,清除杂质,毛刷的软硬得适中,太软了有些尘土扫不出来,太硬了怕对足迹造成破坏,有时候干脆直接用牙刷一点点刷。

清理干净后要立刻进行下一步——“打针上药”,“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用到的化学试剂和填充技术都是希腊专家团队带来的。”曾光格说,现在做的都是试验性保育,怎么“上药”也有讲究。要先看岩石表面有无裂隙,再根据“伤口”的规模、状态作进一步处理。“伤口”大的用水泥沙子填充,小的则用特殊胶水粘合,再用针管将试剂注射到里面,“要保证试剂充分渗透进去,才能对岩石起到加固效果”。最后,专家再把试剂整体刷在足迹及周边的岩石上,这些化学试剂除了粘合加固的作用,还可以抵抗外界风化。(记者 赵婷婷 摄影/记者 袁艺)

对话

建议给恐龙足迹加盖玻璃罩

对话人:希腊莱斯沃斯地质公园博物馆副馆长、保育项目负责人伊利亚斯·瓦里亚科斯

北青报:自然环境中哪些因素对恐龙足迹化石损伤最大?

伊利亚斯·瓦里亚科斯:风化和雨水对化石的损害最大。尤其是水,对野外化石遗迹的损害最大。水不仅会加速风化,让缝隙里面的植物不断增长,气温降低水变成冰后,还会让岩石的裂隙扩大,甚至导致整个岩层崩塌。此外,水滴石穿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所以如何阻止水的损害非常关键。建议可以在恐龙足迹化石上面加盖一个玻璃罩,隔绝空气和水,保护效果最好。

北青报:未来还要对硅化木作保育,恐龙足迹化石保育和硅化木保育有何不同?

伊利亚斯·瓦里亚科斯:通过去年的采样,我们发现恐龙足迹岩层中有硅,也就是说和硅化木中含有相同的物质。二者保育的不同在于,硅化木碎块和错位比较多,需要不断拼接和搬运。而恐龙足迹主要在一个坡面上,不需要大范围搬动,只是作保育。不过,二者的保育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完成了。(记者 赵婷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