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平凡电缆工 梦想“飞”起来

2018-10-12 20:57:25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佛山供电局团队正在用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

曾懿辉

湖南省娄底市人,现任佛山供电局输电管理所信息及科技专责

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7项,曾获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创先杯”多旋翼无人机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职工创新工作室优秀成果铜奖、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度职工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等称号

2008年12月至2014年6月 佛山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电缆班从事电力电缆运行与维护工作

2014年7月至今 佛山供电局输电管理所从事信息与科技管理工作

2014年初,带头成立“佛电空军”团队

2017年,选聘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二级助理技术专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行业正在被新技术逐步颠覆,也让更多新职业走入大众视野。无人机已走进千家万户:航拍、测绘、送快递、喷农药、空中表演,都看得见它的身影。在供电输电领域,无人机也带来了行业传统工作方式的革新。

在广东佛山,一支专注于无人机电力巡检的队伍备受瞩目。在技术员的遥控下,无人机升空,灵活地绕着电力杆塔多角度拍照,及时将高清照片传到后台,连一颗螺丝钉松了都能被无人机的“火眼金睛”揪出来。工作效率相当于以前人工检查方式的40倍以上。

无人机成突破点

造就“空中梦想家”

今年6月8日,台风“艾云尼”突袭广东,佛山高明山区出现了山体滑坡。情况紧急,佛山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抢修人员一片忙碌,如果塌方位置刚好在高压输电杆塔的基础旁,极易发生倒塔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道路被沙石、倾倒的树木阻断,人和车都无法上山,如何才能确定险情的位置?

这个问题放在五六年前,抢修人员可能还得冒险上山勘察。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乌云之下,检修无人机好像一只逆风而上的山鹰,径直冲往大山深处。很快,无人机发现沧高乙线16号塔出现塌方,甚至连深埋地下的地基都裸露出来。待雨势减弱,抢修人员赶赴现场,采取紧急加固措施,避免险情加剧。

“无人机减轻了我们很多负担。”佛山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线路八班班长陈国辉说起前后的变化,心中颇多感叹。巡视线路作为最基本的维护工作,占据电力线路运维人员的七成工作量。陈国辉入行36年,用双脚丈量遍辖区内577多公里的供电线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一边拿着镰刀开路,一边用望远镜查障,有时还要花1个小时,爬上几十米的杆塔检查线路。

如今,巡视电力线路因为无人机的出现,变得简单了许多。这一巨大的变化来自供电局中一群充满创新想法的年轻人,他们急切想要改变传统的检修模式。

佛山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电缆班年轻的副班长梁健明是带来新变化的年轻人之一。日复一日的重复机械工作,让梁健明不时反思:“互联网+”已经席卷了大部分行业,自己的工作能不能借此发现突破点?

一次,梁健明和同事去某个电缆终端杆塔进行故障巡视。他抬头观察,发现位置太高而且角度背光,难以看清受损情况。他突然灵机一动,何不尝试用无人机查找故障?

一试之下,他果然拍到了比较清晰的线路故障照片。这次经历,也启发了梁健明和一群“85后”年轻人: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应用方面大有可为。由此,这个传统行业出现了改变的契机,并造就了一群“空中梦想家”。

“技术宅”齐攻关

首次试飞就坠机

2013年,国内消费级航拍无人机进入大众视野,并受到市场的热捧。第二年,梁健明与一群年轻的“技术宅”同事一起往这个方向研究,这个小组还有个响亮的名字——“佛电空军”。

和梁健明一起搭档,负责技术攻关的是佛山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员工曾懿辉,同事们说他就是 “技术宅”中的典型,说话直、脾气倔、不善交际,但他最喜欢沉浸在技术研究的世界里,把喜欢做的事做到极致。

刚开始,团队的成员们都认为无人机巡检很简单——不就是遥控飞机去杆塔上空拍摄吗?然而,输电线路会产生电磁场,普通无人机飞上去很可能会被“吸”住,从而发生触碰风险。在机型方面,机身太大容易触碰线路,太小则容易受风力影响、难以控制。

“市面上的无人机都不适合电力行业,只能自行研发。”曾懿辉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这下,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技术宅”特长,翻遍“我爱模型”论坛关于无人机的1000多条帖子,逐步摸透无人机的飞行原理。考虑到工作实际情况,他们独辟蹊径,把目光投向造价低廉的多旋翼无人机。

当时,团队实在“穷得叮当响”,要买一台无人机都没法立项。他们只能买一些零部件,自己焊接组装。硬件装好了,没系统支撑,曾懿辉就自学VB、C语言、Java等编程语言,自己写控制程序。等完整机器好不容易做起来,大家也不会操控,第一次飞上天就坠机了,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对这支团队来说,“坠机”“炸机”之类糟心事可没少:“像穿着内裤下鱼塘捞飞机,提着果篮向被无人机砸到屋顶的农户道歉,现在讲起来是好笑,那会儿可都是泪啊。”曾懿辉说,在各类困难的千锤百炼中,大家也养成了非一般的兄弟情。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逐步攻克无人机稳定性、避障、遥控器增程等技术难题,并做到平稳地长时间超视距飞行,团队成员也慢慢地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变为“行业先驱”。

无人机从此与输电线路结下不解之缘。“佛电空军”从无到有,还最终引领广东电网乃至整个行业多旋翼无人机应用大潮,这群年轻人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值得点赞。

经过近3年的探索,这支团队在地形地貌建模、辨识输电设备空间位置和自主飞行定位三方面取得了厘米级误差的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无人机自主飞行精细化巡检。如今,电缆班组结合无人机航拍的图像和RTK定位技术的数据,已经测绘出佛山超过100公里的电缆通道高清地图,所有数据都实现了可视化。

今年9月7日,这支无人机巡检团队在广东电网机巡作业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完成220千伏都宁变电站的无人机自动驾驶智能巡检,弥补变电站机器人巡视空间范围受限的不足,构建起变电站立体化的机巡作业模式。至此,该团队在全国率先实现输电、变电、配电三大专业领域无人机自动驾驶的全覆盖,其中输电线路覆盖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和10千伏四种电压等级。

未来,智能化巡视探索将是这个团队要努力攻克的新技术关。这意味着,一方面他们要实现在杆塔之间设立充电桩,让无人机可以自动充电,实现持续智能巡航工作;另一方面,他们要推进研究智能识别技术在线路巡视中的应用,让无人机自主识别输电线路的缺陷与隐患,进一步减少机械性人工成本的投入。

两位“大牛”授徒

休息也要聊业务

无人机巡检其实是一步步实现“机器代人”的过程。这些电网“新生代”技术人员以锲而不舍的钻研和更高的创新追求,想切切实实为传统的工种减负,提高人的劳动价值。

梁健明和曾懿辉都谈到了一个观点,就是新员工进到企业都是满怀干事热情的,但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久了会渐渐消磨掉个人意志,所以必须有能为之奋斗的寄托。

正是这样的感同身受,才让他们对一线班组的年轻人分外上心。如今跟着两位“大牛”学技的“迷弟”不少,他们及时申请专利、认真做研究发表论文,整体水平不断上升。这群理工男自嘲:“我们都是‘一根筋’,想到就要去做,认准了就一点点去探索、去试验。”他们连吃饭的时候都拿筷子比画、讨论,写代码写到深夜,休息时间还在团队的微信群里不断“刷屏”,在职业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据了解,电力系统对无人机应用的需求,催生无人机公司开辟专门的行业研发部。此前,某无人机公司曾出年薪200万元聘请曾懿辉和团队。他拒绝了:“我们想在最懂实际工作需求的电力一线老本行上,扎扎实实干好每件事。”

对佛山供电局的每一位“空中梦想家”而言,每一架飞行器都承载着他们的梦想。每位成员都希望用他们的睿智与才华,攻克保供电路上的重重难关,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想在电力一线 扎实干好每件事情

“我们想在最懂实际工作需求的电力一线老本行上,扎扎实实干好每件事。”

对于佛山供电局的每一位“空中梦想家”而言,每一架飞行器都承载着他们的梦想。每位成员都希望用他们的睿智与才华,攻克保供电路上的重重难关,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奋斗底色

民用无人机产业产值 2020年要达到600亿元

电力巡检无人机年市场空间约9.6亿元

近年来,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在个人消费、农林植保、地理测绘、环境监测、电力巡线、影视航拍等领域应用广泛。广东放眼未来国内外市场、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着眼和着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应用,建成了民用无人机“高地”。

2017年12月,工信部提出无人机发展目标: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产值要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消费类无人机技术保持国际领先,行业应用类无人机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电力巡检这一细分领域,如今,各地纷纷试水无人机巡检,电力巡检效率高且安全,市场规模十分可观。电力巡检无人机多为小型电力驱动无人机,寿命1~2年,年市场空间约9.6亿元。

大事记:

2017年5月1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要求自6月1日起,民用无人机拥有者须网络实名登记。

2017年6月——国家标准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农业部、体育总局、能源局、民航局联合发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2018年版)》。该指南指出,由于应用广泛,体积重量及技术构型差异大,分类和分级复杂,管理法规缺失,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2017年7月5日——广东省公安厅发布《关于加强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对省内“低慢小”航空器的飞行区域作出了严格划分。

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加快培育优势企业、拓展服务应用领域、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强化频率规范使用、推进管控平台建设、推动产品检测认证,促进我国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8年6月1日——民航局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实施,规范了民用无人机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准入和监管要求。这是国内首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管理办法,对民用无人机行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