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从“垃圾”海湾到“网红”度假地

2018-10-12 04:39:07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福州10月10日电(记者林超)因为4年前的一次生态转型,福建省福鼎市嵛山岛月亮湾从人迹罕至的“垃圾”海湾,变身当前的“网红”度假胜地。月亮湾所在的鱼鸟村芒垱自然村仅有村民近百人,国庆期间却接待了游客近1.2万人次,带动当地综合经济收入50多万元。

  近千米长的海岸弯成一抹完美的月牙,月亮湾因此得名。这里青山环抱、碧涛拍岸,日落时的金色沙滩尤其令人流连忘返。但在村民杨思应给记者展示的几张照片上,4年前的月亮湾仍堆满了塑料、渔网、泡沫等垃圾。

  “当时周边到处是荒山野地,海浪带来的垃圾在沙滩上堆了两三米高。后来光清理垃圾就花了好几个月,动用了好几辆挖掘机,花费数十万元。”杨思应说。

  2005年,嵛山岛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岛上月亮湾的地理资源得天独厚,但由于缺少开发和保护,鲜为人知。鱼鸟村支书郑守银回忆:“当时仅岛中心有一个景区,游客上午9点上岛去景区看看,下午1点就返程了,并不会到周边村子转转。海岛是不是‘最美’村民也没什么兴趣。”

  月亮湾之变,始于村民发展理念之变。郑守银说,村民长期以捕鱼为生,谁也没有想过能“把生态当饭吃”,月亮湾一度被“埋”在垃圾之下。直到2014年,由于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渔民们才不得不开始考虑转型。

  2014年底,芒垱村成立了嵛山蔓丹农业专业合作社,全村约700亩土地林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全体村民都成为社员。当选为合作社理事长的杨思应介绍,村民们都想立足海岛生态和旅游资源,集中力量发展“渔农旅”三结合的生态休闲观光产业。

  清理海漂垃圾、种植特色林木、完善基础设施……在村民们的努力下,月亮湾渐渐露出迷人的一面。不仅美丽的海滩得以修复,而且建成了650多亩集生态种植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园,又为渔民添了一条增收新渠道。

  石头砌成的传统渔家小屋,退役救生艇改造的特色“船屋”,点缀在树林间的木屋,露营平台上搭起的各色帐篷……记者采访时看到,月亮湾这些“告别钢筋水泥”的特色住宿服务,成了国庆期间游客喜欢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的内容。

  “海岛远离各种污染,生态是最佳名片,也是我们的金山银山。”杨思应说。据统计,2017年月亮湾共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直接营收189万元。村民通过渔家乐、渔耕体验、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增收近130万元,促进周边农户年人均增收5860元,带动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