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故宫北院区有望2022年整体开放

2018-10-12 04:33:59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故宫北院区有望2022年整体开放

  文物展厅面积最大,达3.5万平方米,展示故宫无法展出的文物等

故宫北院区鸟瞰效果图。故宫博物院供图

昨日(10日),故宫北院区施工现场,工程人员勘探取岩芯。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北京西北五环外的西北旺镇,将近600岁的紫禁城将在这里建设一个新院区。未来,新院区将为文物展示空间捉襟见肘的紫禁城新增3.5万平方米展示空间,每年预计迎来300万游客。

  昨天(10日),在故宫博物院建院93周年当天,北院区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昨天正式展开现场地质勘查和考古勘探。预计2020年完成文物医院建设,2022年6月有望整体开放。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北院区将融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文物修复展示中心、文物展厅、宫廷园艺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等于一体。未来,观众将在这里见到故宫中无法见到的大型家具、地毯、巨幅绘画等珍贵文物。

  故宫186万件文物仅展出2%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西玉河村范围内,总用地面积62.01公顷,总建筑面积102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文物展厅35000平方米、文物修护用房20000平方米、文物库房23000平方米、数字故宫文化传播用房9500平方米、观众服务用房2500平方米、综合配套设施用房12000平方米等。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院内展示的文物大部分在古建筑内展出,受空间和条件限制,展出文物约3万件,仅占故宫186万件文物藏品的2%,无法展示故宫珍贵文物的整体面貌。同时,受到文物建筑特性的限制,众多文物藏品得不到及时的保养和修复。

  而北院区建成后,将有效扩大故宫文物展示数量,同时运用先进建造技术提升展示水平。故宫北院区内还将形成故宫文物修复和安全保护的平台和中心,为故宫提供更先进安全的文物周转储藏空间、更完善的学术研究设施。

  北院区展品数量有望超过故宫本院

  单霁翔介绍,故宫北院区最重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用以解决故宫博物院大量大型珍贵文物,例如家具、地毯、巨幅绘画、卤簿仪仗等,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抢救性保护和有效展示的问题。同时可以将文物修复的传统技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能展示给观众,公众可以参观文物藏品保护修复的过程。

  北院区面积最大的将是展览空间,通过大规模的现代化常设展厅和一系列专题展厅、临时展厅,展示文物数量有望超过故宫博物院本院的展品数量。

  此外,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将建一座古典宫廷园艺中心,在大自然中重新振兴紫禁城宫廷园艺,使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北院区园林景观建设,将为观众展示宫廷珍贵植物花卉养植技艺。

  单霁翔介绍,建成后的北院区将与故宫本院统筹规划,全面提升故宫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服务观众的能力。预计北院区开放以后,每年将迎来不少于300万的观众。

  ■ 解读

  故宫北院区设计师:

  布局方式等致敬紫禁城

  故宫北院区三面环水,与明清西郊“三山五园”相邻,向北有长城、十三陵,向南有圆明园、颐和园,未来有望形成一条重要的文化旅游线路。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选址、设计有何内涵?新京报记者专访了项目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宇。

  张宇介绍,故宫北院区设计历时3年,数易其稿,总体理念是一座“园林中的博物馆”。北院区既从紫禁城中借鉴了大量设计理念和元素,也遵循现代博物馆的要求,例如对于开阔空间的营造,可满足高达十几米的大型文物展览和修复。他认为,故宫北院区有望跻身世界一流现代博物馆之列。

  总体规划

  南临水北叠山,呼应“三山五园”

  张宇介绍,故宫北院区项目以一种“别苑”的定位选址于海淀区上庄南沙河畔的西玉河,与明清时期“三山五园”相呼应。此处原有皇家御用窑场崔家窑,清朝时为宫廷烧造琉璃,现存4个窑口遗址,综合整治修复后也将对公众开放,与整体规划形成文脉对应。

  对外文物展览将布置在场地东侧,较为私密的文物库房、修复及后勤功能位于西侧,在最大限度满足功能布局的同时,也有利于分期建设。

  建筑的线性格局将场地有机划分为南北序列,南侧临水、北面叠山,呼应中国传统“堪舆”理论的理想布局。“这种均衡的轴线布局方式与散点的构成逻辑,是在向前辈紫禁城致敬,传承着故宫的历史文化底蕴。”张宇说。

  设计灵感

  从紫禁城三大殿提取“中轴线”作为中枢

  张宇介绍,北院区的设计灵感来自对中国传统“殿”“堂”“舍”“院”的理解,借助从中提炼的“轴线、秩序、等级”等特质,凝聚成巨大的博物馆群落,紫禁城明丽的色彩系统也在北院区得以承接。

  北院区设计从故宫中轴线的“高潮”太和门至三大殿的尺度中提取,作为整个建筑体量的中枢。主要展览功能置于中轴之上,并以拾级而上的体验强化中轴线的仪式感,寓意故宫核心“天际线”,在场地中央形成内外都可以感知的金顶华盖。

  他表示,符合故宫气质的秩序感是设计理念中最重要的考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这一系列空间组合诠释了中国古人对“殿”“堂”“舍”“院”的理解与升华。借鉴这一序列,北院区形成布局上的东岸广场、连桥步道、入口门廊、中央大厅、陈列展厅、滨水服务区、后花园区以及文物修复、文物库房和行政办公区,这一系列复合建筑秩序。

  等级规制方面,北院区主体建筑借鉴古典宫殿建筑三段式原则:台基、墙身、屋顶。灰色外城、红色内墙、重檐屋面等设计都出自故宫,三段式的处理也与功能布局相呼应,满足从下至上的综合服务、常规展览、特殊展览与观景游廊的布置方式。

  功能区设计

  展厅布置借鉴中国卷轴画散点透视法

  故宫北院区核心展览空间将沿中轴线展开,观众从东入口礼仪大厅拾级而上步入二层的中央大厅,可以去往各功能展厅,同时也获得了得体的仪式感和绝佳的观湖景观条件。

  首层围绕次中厅分布了众多展览配套功能,如多功能厅、数字影院、修复展示及餐饮等,这些服务性功能与场地南侧的后花园区及滨水景观区相映成趣。

  二层以上的展厅布置方式,借鉴故宫中轴与东西两侧宫苑的格局,并借鉴中国卷轴画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还原故宫的生活场景。

  景观设计

  打破城市博物馆封闭内向的空间特质

  张宇介绍,由于空间序列与颐和园的相似性,园林整体格局得以借鉴传统,根据与建筑位置关系和原生条件差异自然形成四个部分:礼仪性的东入口广场;亲水平台与生态驳岸结合的南侧滨水空间;修缮现状窑口、花房,保留防护林带形成北侧园林;位于展览建筑与修复工作区之间的花园,向观众展示故宫宫廷园艺。

  由此,北院区建筑将与景观浑然一体,观众可在人文与自然中移步换景。“博物馆的参观与周围环境的交融,是我们重点考虑到的,也是故宫北院区的特色。观众参观文物的同时,还能感受山水环境,就不会疲劳。”张宇说。(记者 倪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