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生态系统趋好 潜在风险增加

2018-09-07 04:55:31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拉萨9月5日电(记者吕诺、王艳刚)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趋好的同时,潜在风险增加;亚洲水塔失衡,冰崩等新灾、巨灾频发;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隆升历史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新的生物演化模式——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9月5日在拉萨发布了首期成果。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姚檀栋说,过去50年来,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冰川面积退缩了15%,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了16%;青藏高原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从1081个增加到1236个,湖泊面积从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4.74万平方公里;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上游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中亚阿姆河、锡尔河和塔里木河数十条支流径流量增长更为显著。亚洲水塔失衡伴随灾害频发,2016年西藏阿里地区阿汝冰川发生冰崩,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威胁亚洲水塔命运,需要建立科学预警体系。

  青藏高原逐渐变绿的同时也含有隐忧。姚檀栋介绍,过去35年间,青藏高原生长季平均植被指数显著增加,但2000年以来其增加趋势减缓;青藏高原碳汇功能显著增加,但未来气候变暖导致的冻土融化可能降低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高山树线上升增加了森林生物量,但压缩了高寒灌丛—草甸的生存空间,可能提高高海拔特有物种消失的风险;气候变暖对农业生态系统也造成潜在风险。

  科考发现,冈底斯山先于喜马拉雅山隆升到现在的高度。喜马拉雅山阻挡南亚季风气团向北传输,使青藏高原逐渐变干变冷。高原隆升后,青藏地区生物形成“走出西藏”和“高原枢纽”共存的模式演化。

  发布首期成果的同时,第二次青藏科考还提出色林错国家公园建设科学方案,以及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建议,力争以研究成果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科学研究、综合观测体系和能力建设、灾害风险评估预判,支撑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优化体系建设。

  姚檀栋介绍,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也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2017年,我国时隔40余年启动第二次青藏科考,围绕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等课题,组建60多支专题科考分队展开考察研究,一年来取得了首期成果,并凝练提升为科学发现和科学对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