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为冲动型离婚降温

2018-09-03 22:57:20 信息来源:重庆晨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为冲动型离婚降温 一间小屋让470对成功“静静”

  重庆“家和计划”已在16个区县设立“一室一站”,上半年已服务5.4万人次

  夫妻走到离婚那一步,不少是因为冲动,离婚行为显得轻率、草率。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立法层面正在关注。

  8月2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拟作出一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

  就重庆的情况来看,据各区县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市有1500余对夫妻带着情绪、一时冲动办理了离婚手续。

  如何为冲动型离婚“降温”?重庆已有务实举措,其中,重庆市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家和计划”已在16个区县设立“一室一站”,其重要功能就是对冲动型离婚人群进行专业干预和调解以及矛盾纠纷化解,今年上半年已劝和470对夫妻。

为冲动型离婚降温一间小屋让470对成功“静静”

  渝中区志愿者李亚丽(中)正在劝解冲动离婚夫妻。上游新闻记者 李斌 摄

  “多嘴”的李姐

  想着法子耽搁10分钟 半年劝和60多对夫妻

  “资料带齐了没有,离婚考虑清楚没有?”

  “他要离的嘛,我成全他……”

  在渝中区婚姻登记处,50多岁的李亚丽爱“多嘴”,她对前来离婚的夫妻察言观色,总希望“耽搁”对方十分钟。

  李亚丽是“家和计划”的一员,渝中区婚姻登记处婚姻家庭辅导室的辅导师,她的工作就是挽回还有可能挽回的婚姻,自然也包括冲动型离婚。

  离婚者七成35岁以下

  李亚丽认为,挽回一段婚姻,是做了一件善事。

  每天婚登处开始营业,她的身影就出现在大厅。“资料带齐了没有”只是切入,李亚丽更关心离婚者的父母知不知道、孩子知不知道,双方是否愿意接受辅导。

  她说,前来离婚的人情绪大多不稳定,察言观色很重要,否则对方可能反感,甚至会口出恶言。“办手续需要时间,跟李姐聊天嘛,只‘耽搁’你们10分钟。”李亚丽需要在这10分钟内,让对方打开话匣子,从中找到双方选择离婚的原因。但最关键的是,“李姐”需要与对方建立信任,让对方愿意去辅导室进行深度交流。

  李亚丽说,据她观察,前来渝中区婚姻登记处离婚的有七成是35岁以下,劝和的可能性也相对比较大。

  劝和时抛出不少金句

  婚姻家庭辅导室就在婚登处附近,这是个比较私密的空间,可以畅所欲言。

  李亚丽说,在她辅导的案例中,离婚原因各式各样,甚至包括二婚老人因为子女要接去国外而离婚的。

  如何为离婚者们的冲动“降温”?李亚丽通常的做法是,帮他们找到各自的问题所在。

  比如,一位女士认为婆子妈带孩子带不好,溺爱孙子,小两口插不上话导致争吵,因而想离婚。李亚丽直接点出这位女士的问题,措辞有些严厉:“丈母娘来带孩子就能带好吗?关键是你们年轻人没尽到当父母的责任!”

  作为辅导师,李亚丽认为自己的义务就是要指出问题,甚至有时是“批评”。她常跟辅导对象分享的观点是,问题来了逃避不了,只能面对。

  在实践中,李亚丽金句频出,“几千块的衣服破个洞,就只能扔,不会补吗?”“一个人不会游泳,只能怪游泳池水太深?”

  这都不是什么大道理,只是当局者迷。李亚丽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客观地引导辅导对象直面问题。今年3月~8月,她共劝和60多对夫妻。

  建起微信群沟通回访

  离婚夫妻苦着脸走进婚姻家庭辅导室,最后笑着走出去,这是李亚丽最有成就感的事。有时晚上8点多了,她是整栋楼最后一个离开的,但她觉得值,这是成人之美。

  “李姐,我们素昧平生,但你挽救了我的婚姻……”

  “李姐,我不会离婚了,家才是港湾……”

  感谢的话,李亚丽微信里常常收到,不少服务对象与她成了朋友,还常一起喝茶聊天。

  辅导结束,不少辅导对象都希望与李亚丽合影,对她而言,这是对她工作的认可。

  如今,她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里几十位成员都是她的辅导对象,大家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同时,也方便她回访追踪。

  李亚丽是个“爱说话的人”,她对挽救婚姻乐此不疲。现在,不少曾经接受过辅导的人,也常常到辅导室来旁听。她说,这里有时候成了一个平台,大家分享交流问题,一起追求幸福。

  高中到大学都是同学 生了娃后分分钟想离

  “纠结”的夫妻

  女方觉得丈夫不管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带;男方觉得上班和回家都找不到自己,一个人在车里哪怕堵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做回自己……

  这对夫妻分别提出过离婚,是冲动型离婚的典型案例。作为渝中区“家和计划”的特色之一,项目针对冲动型离婚进行测试调查。

  渝中区“家和计划”项目负责人龙顺菊介绍,今年上半年,在婚姻登记处介入415对办理离婚的夫妻,在婚姻辅导室调解和好121对,劝和率29.1%。

  男方觉得“失去自我”

  男女双方均30岁出头,有小孩,夫妻二人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同学。

  没有经济问题,没有第三者插足,也不是“闪婚”,这起案例之所以典型,原因是男女双方各有各的冲动。

  “我们之前很好,有了小孩就相当不好了。”离婚是女方先提的,理由是男方除了上班,不承担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女方感觉是自己一个人在承担家庭责任,孩子也是自己一个人在带。

  第一次辅导,男方坚决不同意离婚,龙顺菊给劝了回去。至少从表面看,这个家庭问题并不突出,完全有修复的可能。

  三个月后,男方却坚持要离婚,女方哭着不愿意。原来,男方有一个多月没回家,选择在外租住。

  龙顺菊说,沟通后发现,男方认为上班时找不到自己,回家也找不到自己,下班回家巴不得堵车堵在路上……

  调解后他拉着老婆走了

  经过与双方沟通,龙顺菊分析认为,双方感情基础是非常好的。

  龙顺菊连续问了三个问题,问男方分别在与女方当同学、恋爱、结婚等时期找不找得到自己?

  男方始终一言不发,似乎在思考,但又没有答案。

  第四个问题:小孩来到家庭到现在想离婚能否找到自己?男方沉默了一会儿,便拉着老婆的手回去了。

  在回访中,龙顺菊才肯定,这个家庭是因为新成员到来,导致原来的二人世界被破坏,妻子的精力都在孩子身上,丈夫每天回去都看到妻子在围着孩子转。而丈夫在工作中、生活中的辛酸,却被妻子解读成了家庭的旁观者,也常常抱怨。

  这位丈夫也意识到自己太年轻了,意识到夫妻感情在前三个阶段都很好,直到孩子的出现。

  最近,龙顺菊在向女方跟踪近况时,女方说:“老公现在从来不谈离,在家里表现好得很。”

  龙顺菊说,很多冲动离婚是因为生活习惯,比如有夫妻因为晚上睡觉扯被子闹离婚的。

  还有一大类是因为生活追求,其中很多是经济原因,有的嫌对方收入低了、花钱多了或者钱管得太紧了。比如,有位老先生每月退休工资3000多元,妻子却只给他100元,因此想要离婚。结果调解时,老太太拿出存折:“每一分钱我都是帮你存起的。”

  新闻纵深

  “一室一站” 让冲动降温、家庭升温

  “家和计划”在区县落地的载体就是“一室一站”工作平台,一室是在婚姻登记处设立的婚姻家庭辅导室,一站是设在社区的“家和服务站”。一室是让冲动降温,一站则旨在为家庭升温。

  渝中区的“家和服务站”就设在枇杷山正街社区。该站除了个案辅导,还能辐射包括婚姻家庭辅导室服务对象以及社区等服务对象,开展一系列婚姻家庭辅导的小组活动和家和大讲堂。

  比如“浓情蜜意贺佳节”亲密关系主题沙龙活动,增加夫妻间的亲密举动和肢体接触,改善夫妻双方的相处和沟通模式。

  “齐动手·促亲密”夫妻关系改善手工小组,引导组员在活动中认识自己和对方的优点,学会用优势视角看待另一半。

  今年上半年,渝中区“家和计划”项目在婚姻辅导前,让夫妻参与非理性离婚问卷小测试,根据问题呈现开展婚姻辅导,半年理性解决家庭问题147件,成功挽救了因考虑不成熟而离婚的家庭。

  龙顺菊介绍,接下来项目将完成冲动型离婚测试调查报告,结合国际家庭建设日、母亲节、重阳节,丰富家和大讲堂内容。

  “家和计划” 2020年将覆盖全市

  “家和计划”启动两年来,已经在16个区县实施,累计服务超过15万人次。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家和计划”共服务5.4万余人次,劝和470对夫妻。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家和计划”将全面推开,力争2019年覆盖30个区县,2020年全市覆盖。

  上半年已服务5.4万人次

  就重庆的情况来看,据各区县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市有1500余对夫妻带着情绪、一时冲动办理了离婚手续。

  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离婚原因的统计,主要有六项,包括感情不和、一时冲动、第三者介入、经济纠纷、生理缺陷以及其他。在离婚原因中,一时冲动离婚数量是比较靠前的。在冲动离婚中,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40岁以上普遍都趋于理性。

  家和万事兴。“家和计划”正是因此而生。2016年9月,市民政局启动了“家和计划”项目,并在16个区县正式实施。

  目前,“家和计划”已经形成了“4+5+5”工作体系。通过区县民政局、婚姻登记机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区四方联动,开展困境家庭救助、家庭教育宣传、婚姻家庭辅导、矛盾纠纷调解和跟踪指导五大工作内容,发挥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解困、引导、支持、疏导和发展的五大功能。

  从效果来看,今年上半年16个区县“家和计划”共服务5.4万余人次,开展困境救助82户,小组活动175节,社区活动26次,沙龙活动24次,讲座18次,劝和470对,志愿服务7254人次。

  各类活动让婚姻更美好

  “家和计划”会定期公布系列服务活动,包括小组活动、社区活动、讲座等等。市民想参与,可以拨打重庆民族幸福热线67019900咨询,也可关注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JH家和”查询。

  在七夕节活动中,“家和计划”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倡导喜事新办”为主题,为婚姻登记当事人带来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七夕节更有意义,共计3000人参与活动。(记者 陈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