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宁海“小清单”解决乡村治理大问题

2018-08-26 19:49: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大事小事都清亮,百姓明白,干部清白

宁海“小清单”解决乡村治理大问题(农村经济观察)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样规定:“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小微权力清单出台的背景如何?这项推向全国的制度到底起源自哪里?

1000多村民代表,开了100多次会,定出了“36条”

  已是入夜,白天的溽热似乎还没散去,树木、花草蔫头蔫脑没有生气。然而,浙江省宁海县桃源街道钱岙村的综合大楼内,却热闹非凡:那间最大的空调活动室里,大妈大嫂们正伴着音乐跳排舞;那间小的活动室里,一场乒乓球比赛正打得难解难分;棋牌室里,有人下象棋,有人打扑克……

  说起这栋大楼,钱岙村党支部书记陈文辉颇有些感慨:“如果没有‘36条’,这栋楼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盖起来。”

  “以前,想帮村里干点事,真是难呢!项目还没个影,亲戚朋友就早找上了门。虽然咱身正不怕影子斜,可经不起老百姓唾沫星子呀,还有人无中生有告刁状。”忆起往昔,当了10多年村干部的陈文辉连连摇头,“那时候,只要村里上项目,过不上几天就要被纪检部门约去谈话。久而久之,谁还想干事?!2008年到2014年,钱岙村只上了两个项目,其中一个还因为有人上访中途被叫停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在钱岙村。宁海县委书记杨勇分析了深层次的原因:“农村基层工作中,程序规范最容易被忽视。不少村干部凭热情干事,认为只要工作能做下去,违反点程序不是大问题。再加上村干部大都是集多重身份、利益于一身,所以,只要一推动与利益相关的活动,便难免成为矛盾的焦点。”材料显示, 2010年至2013年,宁海县针对村干部纪检信访为806件,约占全县党员干部纪检信访总数的八成。

  怎样才能化解基层干群之间的信任赤字?

  宁海县组织4个乡镇的1000多名村民代表,开了100多次会议后,制定出了《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这份清单涵盖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项目招投标管理、资产资源处置等19项村级公共权力事项以及村民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审核、困难补助申请、土地征用款分配、村级印章使用等17项便民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了村干部小微权力内容全覆盖。小微权力清单“36条”的出台,让村干部手中的权力首次有了明确的“边界”,真正把权力放到了老百姓眼皮底下运行。

干部、群众都了解“36条”,执行起来不含糊

  “36条”是农村工作的“说明书”。村里的大小事,老百姓都可以在“36条”中找到答案。当然,它是村干部的执政“指南针”。县里要求,每个村干部都必须有“‘36条’口袋本”。不过,面对“口袋本”,起初,有些村干部不理解。有人找到纪委说,这样束手束脚,工作还怎么干?还有的,干脆撂了挑子。

  陈文辉坦言,刚开始时,自己也不理解。不过往深里一想,有些明白了——以后工程招标时,“36条”可以让他们抵挡任何“关系户”骚扰。他还记得,当时几个村干部聚在自己的办公室,烟抽了一包又一包,大家发牢骚的核心点是“太受限制了”。他只能一遍遍给干部们解释,这是在保护大家啊!今后只要按照“36条”流程图来做,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掰开了揉碎了讲,大家才琢磨出了味道。

  一项好制度,只有深入人心才能见效。怎样让“36条”深入人心?宁海下足了功夫:对村干部进行系统培训,一个也不放过;培训结束,还要进行严格的过关考试。你要把条令向群众解释明白,村干部首先自己得烂熟于心呀。县里给村干部不停地“念紧箍咒”,县电视台派出摄制组暗访,在田间地头随时对村干部进行电视直播考试。

  对村民的宣传,同样花了大力气。每个村的主干道或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都贴出了“36条”漫画版,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老百姓宣讲。县里还要求村干部责任到户,争取不漏掉一个人。对于制度的落实,宁海更是不含糊。除了年中全面检查、年终全面考核外,县纪委开设了村务监督论坛,干部落实“36条”到不到位,让老百姓去评判。如此,村务监督便由以前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

群众心里明白,干部做事信心满满

  岔路村原是宁海有名的贫困村,村里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还欠着100多万元外债。2011年,在外经商多年、已小有成就的苏林贝抱着为村民做点实事的想法,回村当上了村委会主任。上任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村里的路修好。她四处奔波,费尽周折,总算筹集到90多万元,修了一条环村水泥路。谁知路通了,村民的意见也来了:“当村干部图什么?牛放在草堆前,能不吃草?”“不吃草?那肯定是吃得太多了,胃吃坏了。”还有人言之凿凿说,苏林贝肯定拼股参与了工程。

  苏林贝委屈极了,偷偷抹眼泪。家人劝她别干了,继续回去做建筑承包生意。2014年,苏林贝的村委会主任任期已满,这个出力不讨好的村主任,还要不要继续干下去?就在这时,宁海推出“36条”,她觉得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起来,毅然选择了留任。刚留任,就摊上了棘手的活儿——开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要建一批安置房。这在以前可是要吵翻天了。现在,有“36条”撑腰的她,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你猜怎么着?安置房造好了,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声。

  一位姓苏的村民说:“房子建起来了,路浇好了,自来水接起来了,多亏了苏主任。”“不害怕村干部从工程中揩油?”记者故意问。“一点也不用担心。有了‘36条’,财务公开,计划公开,村里无论做什么事,都清清亮亮,我们心里也就明明白白。”

  群众心里明白,浑身清白的干部,干起事业必定信心满满。西店镇石孔村村支书冯权本告诉记者,几年前,村干部觉得位于西店菜市场的3间集体房屋空着有些浪费,想以10万元每年的价格租出去。谁知有村民怀疑村干部存“私心”,村干部也想避嫌,于是,房子只好闲置着。前年,他们根据“36条”理直气壮进行招标,房子顺利租出去了,群众也翘大拇哥儿。

  还了清白的,不止冯权本一个人。2008年钱岙村选村支部书记时,43名党员代表,陈文辉得了29票;2017年换届,除了有3名党员在外地,其余40人全选了他。“我们依法照章办事,威信自然树得起来,威信高了,党员干部自然会选我。”他底气足得很。

“36条”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以求更适应农村实际

  不久前,胡陈乡东丰村砖厂拆迁工程招标时,出现了这样一幕:当进行到摇号程序时,一位村民代表突然起身离开会议室,并把摇号球拿走了,招标被迫中止。问这位村民代表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出了自己的一番道理:“目前的‘36条’有缺陷——按规定,只要村‘两委会(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通过即可招标,没有涵盖所有村民的意愿。”

  对这件事,县里没有简单化处理,而是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认真调研,结论是,这位村民代表说的不无道理。于是,由县委牵头,对原规定进行了修改:将以前的“两委会”通过,改为必须由“三委会”通过。增加的,是经济股份合作社董事会。增加了“一委”之后,村级决策更加民主,更加符合乡村实际。

  确实,一项制度,只有根据工作实践不断调整,才可能不断完善。岔路镇下畈村是当地有名的3A旅游村。但村里的公厕又旧又脏,不能满足旅游发展需要,改造公厕成了当务之急。今年年初,下畈村召开村“三委会”商议决定,按旅游公厕的标准进行改造,预计工程费用8万元左右。资金到位后,大伙却发现工程并不能马上开工,因为按原“36条”规定,5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必须经过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

  5万元,恐怕连制作招标文书、缴纳相关税金都不够。下畈村将问题反映了上去,县里认为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便对“36条”进行了修订,把微型工程的限额提高到了10万元。今年3月,宁海最新版的“36条”修订完成,对原“36条”中的45项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精简与修改。

  杨勇表示,“36条”是从农村基层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制度,农村建设、改革在不断深化,因此,“36条”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要按照“革新、求进、提质”的要求,不断调整,以求更适应农村工作实际。

  “36条”让小微权力有了边界,为推进乡村振兴扎紧了制度笼子。以前对农村困难群众的救助,由于操作不透明,常成为群众举报的“中心内容”。“36条”推出后,宁海已连续3年没有接到一例投诉。工程招投标、财务管理等重点领域,村干部以权谋私行为已基本杜绝。最近,浙江省委、省政府专门在宁海召开了现场会,在全省推广“36条”经验。一家著名影视机构还以“36条”为原型,正在拍一部电影呢!(记者 王慧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