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小凤雅家人还原求医路 因爱之名筹款陷舆论漩涡

2018-06-03 22:46: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去年11月,河南农村三岁女孩王凤雅被确诊患上了一种罕见病。她的家庭选择网络募捐平台向社会求助,但从今年3月起,就有人在网络上不断爆料,说她的父母将善款提现后,并没有用于救治王凤雅。5月初,小凤雅去世了,这本来是一起悲剧,但是关于小凤雅没有得到相应救治的声音仍在网络发酵,一时间,各种质疑、指责、甚至谩骂,扑向了这个家庭。

  王凤雅爷爷 王太友 :“蒜就烂在地里了,孩子患上病之后就一直忙于奔波治疗,求医,没有心思再管理它了。收获季节更赶上小凤雅去世这一段。这个事发生以来我儿媳妇就不敢看手机,被网上的骂声吓怕了,我也怕。”

  家人还原小凤雅的求医路

  在过去的几周,来自全国的媒体一波又一波来到这个小院。虽然网络上那篇流传甚广的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已被证实存在诸多不实,但诈捐风波依然困扰着河南太康的这个农村家庭。

 去年10月底,当2岁半的小凤雅高烧不退时,他们并没有想到孩子患的是难治的罕见病。

  王凤雅的母亲 杨美芹 :“孩子高烧一直不退烧,在家连续打了有一个星期点滴,都能看得到她眼睛里面有一点白瞳了,我爸妈就让我们带着孩子去太康人民医院先做检查。”

  太康县人民医院眼科 张凯华 :“当时我一看那种情况,用手电筒一照,凭我的经验都不是很好的病,上午开的单子,下午出的报告。我一看,你这个病我说你得上大医院去看,我说你可能不太明白这个视网膜母细胞瘤什么意思,通俗意思就是癌症。”

  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小凤雅的妈妈杨美芹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病,即使是从医20多年的县医院眼科主任也只做过几例单眼手术。杨美芹和公公带着孩子去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却得到和县医院差不多的诊断结果,当时大夫给出的诊断建议是:住院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化疗。就在郑州检查期间,杨美芹在亲戚建议下在水滴筹平台发起第一次个人筹款,那次筹款多数来自亲友圈,筹款12373元。

  王凤雅的母亲 杨美芹 :“那时候我问他,就是做那个手术,双眼摘了吗?孩子病情能不能好?最起码能保住命就行,眼睛看不到都没事,当有一位也是老专家,他当时就说话了。谁也没有可能能给你保证孩子的命。我问他带多少钱,化疗费,他说要交两万块钱的押金,就像天塌下来了一样,上哪里去挣钱啊。”

  杨美芹最终选择带小凤雅回家接受保守治疗。32岁的杨美芹,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丈夫有轻微的心智障碍,家里经济状况很不好。回家后小凤雅需要经常去镇卫生院输液,她也得到了一些以前从未有过的零食和礼物。网络筹集的1万多块在春节前后就花完了,杨美芹在火山小视频平台开通了直播,一些人在直播中看到病重的小凤雅,又零零散散捐出2949元。今年3月,小凤雅在太康县医院的复诊结果显示,肿瘤已经转移到颅内。

  杨美芹在水滴筹平台为病情恶化的小凤雅发起第二次筹款,筹款说明是用于保守治疗,此次筹款筹得23316元。但也正是这次筹款,引发了后来巨大的质疑声浪,开始不断有人质疑为什么不让小凤雅接受治疗,为什么不带她去大城市求医。

  太康县公安局张集派出所所长 马文伟 :“2018年4月9日在网上接到作家陈岚实名报警,他们实名举报就是王凤雅的母亲涉嫌诈捐和虐待。”

  王凤雅爷爷 王太友 :“往公安局打电话往政府部门打电话说我们诈捐,公安局为了证实我们的钱出在哪里了,我们花的每一项开支都有一个明细, 我说你们调查。”

  4月初,有爱心妈妈来到小凤雅家中,承诺可以免费带孩子去北京治疗,但这次远赴北京的求医之路并不愉快,小凤雅的妈妈和爷爷最终坚持把极度虚弱的孩子带回了家。网络上的诈捐流言越来越多,当爷爷王太友列出开支明细后,又有人质疑38638元的筹款为何有11000元用于购置奶粉,而零食、衣服该不该买。当地民政、公安开始介入诈捐调查,此时小凤雅已经几无生存的希望,她的家人带着她辗转去了县里和郑州市的医院,但都被拒收了。

  河南省太康县张集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 吴玉杰 :“医生说病情已经到中晚期了,不愿意收治,所以说我们辗转反侧,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又把小孩又拉回来了。”

  王凤雅爷爷 王太友 :“外界人士揪住不放,说我们到大医院不接收,说我们谎话连篇,说我们不给孩子看病,放弃治疗了, 我们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我们没有放弃孩子的治疗。”

  当地调查认为筹款不构成诈骗

  5月26日,当地政府发布了情况说明,经太康县警方调查,利用王凤雅筹款一事不构成诈骗,不予立案。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因为负担不起每年1000多块的费用,包括小凤雅在内,杨美芹的五个孩子都没有上医保。目前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凤雅有心智障碍的父亲每天在外做工,一天大概赚70元。在小凤雅生命的最后半年,这个患病家庭的选择被不断放大和质疑,而关于网络平台的个人募捐也再度成为争论焦点。

  网络个人求助 仍需规范完善

  北大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 金锦萍 :“个人求助方面社会需求真的挺大的,意味着我们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或者是专业慈善组织方面的救助,可能还不能覆盖所有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只要是个人求助,他固有的这些法律关系上的这种缺陷,会导致类似事件不断重演。”

  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没有禁止也没有规范个人求助行为,个人求助的完善,更多的是需要依靠社会的自我调节来实现。本周,水滴筹平台表示,将尽快加强信息内容审核,还将与医院建立更深入的合作,跟进患者治疗进展与资金使用情况,加强推进定期公示制度。除了平台的一步步自我规范,救助者和施救者两方也需要在一次次悲剧事件中成长和成熟。

  北大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 金锦萍 :“我们纠缠于一些是非曲直,努力证明自己的正确,而这个其实我倒觉得不是那么恰当。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回到事件的本来目的。在我的眼里看来如果我们的很多做法有助于救助孩子就是好的,至于说一些细节上面的失误可以探讨、澄清,但是不要纠缠一些细节,最重要是我们有没有让我们刚开始做这个好事的目的能够实现。”

  5月22日,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首批国家版罕见病目录,这其中包括大家相对了解的白化病、渐冻症,也包括小凤雅所患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也意味着,很多类似小凤雅这样的家庭,不再是独自去面对,而会有更多的政策和措施,由国家来兜底与面对。小家庭不懂的病,国家必须懂,小家庭扛不住,大家庭共同扛。也希望小凤雅的父母和家人,能尽早走出伤痛,让他们的生活,慢慢恢复平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