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特级试飞员侯珉:每次试飞都在“搏命”

2018-04-11 21:40:37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特级试飞员侯珉:

  每次试飞都在“搏命” 常年在极限状态下试飞 希望能飞到80岁

侯珉

侯珉驾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

  连日来,我国首款喷气客机ARJ21在冰岛试飞成功的消息刷爆朋友圈。飞机试飞员这项工作也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实际上,不止是民航客机,试飞员也是新战机的“试用者”,通过对战机进行反复检验,使设计缺陷在极限飞行状态中暴露,进而改进。

  近日,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空军试飞员之一的侯珉向记者揭开了试飞员工作的神秘面纱。侯珉不仅是一名试飞员,他还是一名特技飞行员。2005年起,从空军试飞员退役后的他开启了飞行生涯的“下半场”,开始进行特级飞行表演,建起国内第一支民间飞行表演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侯珉说,他现在的目标是为中国培养出一批特技飞行员。

  白色飞机大幅度爬坡,在空中做出翻筋斗、俯冲、转体360度等惊险动作。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侯珉驾驶着飞机在空中表演着“空中芭蕾”。尽管今年已经54岁,侯珉却不服老,几乎每天都要在天上飞。他身上的军人气质丝毫没有削减,皮肤黝黑,身材魁梧、腰杆挺拔,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说气话来中气十足。和记者握手时,他的一双大手像钳子一般有力。

  “距离死亡最近的人”

  翻开侯珉的履历表,格外亮眼。曾是空军特级飞行员的他2010年之后先后担任国家体育总局飞行主管,后担任多家通用航空公司的总经理、总飞行师、试飞员,飞行时长达到3000多小时,曾飞过50多款不同类型的航空器,包括歼5、歼6战斗机。

  侯珉将试飞比作“刀尖上的芭蕾”。飞机初样设计出来后,首先飞的就是试飞员。说起神秘的空军试飞员经历,侯珉表示,如果说飞行员是百里挑一,飞机的试飞员就是万里挑一。试飞员的工作是驾驶尚未定型、需要对各种极限条件下的飞行数据进行全面考核的飞机,他们被称作“和平时期距离死亡最近的人”。

  试飞员必须要考核飞机在极限状态下的可控性、安全性。试飞员往往要把飞机飞到失速状态和大迎角,这种操控本身就很复杂。随后,试飞员要能够维持住这种边界点,难度更大。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超过80%的试飞员都遭遇过空中发动机故障,7%的试飞员经历过空中起火等重大险情。

  侯珉介绍说,普通飞机的正常时速是800公里/小时,但试飞员在试飞时,需要使飞机时速达到1000公里/小时,在这种极限状态下,飞机很有可能在空中解体,试飞员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冒险。在试飞时的低空飞行,最低时飞机离地面只有几十米,并且发动机的转速很低,这同样是很危险的,飞机很有可能因失速而震颤,一个操作不当就可能坠机。

  “试飞就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侯珉笑着说。说起自己在试飞过程中遭遇的一次又一次险情,侯珉都格外淡定。“我命大,“阎王爷”不收我,否则,我早就去报到好几回了。”

  在2016年下半年的一次飞机试飞中,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他延迟了几分钟启动飞机,一启动时就发现,飞机的发动机停车了。事后想起侯珉还后怕不已,如果他按照原定时间起飞,飞机很有可能在空中停车,从而坠机。“如果这一次我不是拖延这几分钟,我可能就没命了。”

  侯珉检查后发现,飞机在设计上有小小的瑕疵。由于右边的油箱泵较大,一次启动后用不完的油就会回到左边的油箱。而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忽略了油泵的吸油量,当时右边的油泵没有油,所以发动机就停车了。“我在起飞前检查过油箱,油量足够。所以,这时在空中停车,你不会想到是因为油箱没油,而在空中时留给你做出判断的时间可能只有一秒钟,操作不当就会机毁人亡。”

  在发现这个致命的缺陷后,侯珉给工程人员提出建议:增加一个回路,能及时让两个油箱都有油,这才解决了这个安全隐患。“可以说,试飞员直接决定了飞机的性能。试飞行业有句话说,凡是试飞员发现问题的,将来这个问题肯定会发生,只不过是早还是晚的问题。”

  “我们试飞的新机,往往价值不菲。一旦掉下来,损失的是几百名科研人员数年的心血。所以,试飞员面对危险时第一反应都是要保住飞机。就算自己缺胳膊断腿,也一定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说,有些飞机上面花花绿绿,好像打了补丁似的,那都是试飞过程中,飞机零件损坏或掉落,后来补上去的。

  特技飞行很“轻松”

  从1980年开始飞行生涯,侯珉人生中的38个年头都在蓝天上。1980年高中毕业的他被招飞入军校,到后来留校任教6年多。后来在1987年陆军航空兵组建时他积极申请调入了陆航,1994年转业后他到了中国海关就职,一干又是好几年,直到2010年任国家体育总局飞行部主管,30年间,他从来没有停飞过。

  在这期间,大车、小车、大艇、小艇、慢艇、快艇他一有机会就会去试“手感”,试来试去发现地上跑的、水上漂的怎么也比不了天上飞的刺激和痛快。“还是发现自己喜欢开飞机,喜欢在天上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可能飞行员都是这样吧,一天开飞机,一辈子都想开飞机。”

  除了特级试飞员身份外,侯珉还是一名特技飞行员。在一般人眼中,特技飞行表演是勇敢者的游戏,除了酷炫,玩的就是心跳,但在侯珉眼中,这更像一个轻松的“游戏”。

  至今,侯珉对自己第一次进行特技表演,那种心脏即将蹦出、身体几乎飘浮的奇妙感觉仍记忆犹新。特技飞行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驾驶技能要求极高,容不得半点差错。天生胆大的侯珉,对这种惊险的飞行表演却格外痴迷。“那种毛发倒竖的感觉真是刺激。”

  一切,都源自2005年,当时在北京天鹰航空俱乐部担任总飞行师的侯珉赴美国奥什科什参加EAA(美国实验飞机协会)组织的飞来者大会。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国际特技飞行表演,魔术般的飞行编队与眼花缭乱的动作令侯珉叹为观止:“当时,来自全世界的几千架飞机像苍蝇一样密密麻麻停在那里,都是飞行爱好者自己开过来的。”

  “这对我触动很大,我到当地一看,很多老头,都七八十岁了,人家照样飞,扳开螺旋桨,发动机一发动就飞走了。我当时就想,我着什么急啊,人家70岁都还飞呢。”

  国外的特技飞行表演,使用的是专用特技机,作为开过歼6、歼10战斗机的飞行员,开这种运动型飞机做飞行表演并不是难事。“战斗机的时速可以达到1000公里/小时,在飞的时候是高度紧张的。而开这种小飞机,时速300公里/小时,感觉人一下子就放松了,很享受。”侯珉笑着说,从此,他开始了自己飞行生涯的“下半场”。这一年,他41岁。

  建起第一支民间飞行表演队

  特技飞行表演,被称为“空中芭蕾”,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特技飞行需要飞行员沉着、迅速地操作,特别在100米以下的超低空,不允许有动作失误,否则就会酿成大事故。侯珉说,我国虽然有八一飞行表演队,但只在特殊的日子才有极少数的表演。在外国,许多民航客机的飞行员业余时间去训练特技飞行,并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世界比赛。而在中国,一直没有一支这样的民间特技飞行表演队。

  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侯珉驾驶着自己改装过的阿若拉SA60L轻型运动飞机,表演了俯冲、倒飞、翻筋斗、横滚等高难度飞行动作。“阿若拉”飞行表演队,作为当时国内目前唯一的民间飞行表演队与歼10、苏27、苏35在同一片天空炫技,出尽了风头,被誉为“中国通航的骄傲”。

  “编队飞行要求三架飞机左右间隔保持3米、前后距离保持5米,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生撞机事故。我们表演了三机编队起飞、三机梯形编队、三机蛇形机动、三机开花、双机筋斗、单机筋斗、双机同心滚、单机横滚一共八个看点。当俄罗斯的飞行表演队知道我们是一支民间飞行表演队时,他们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中国的民间飞行员也能有这个水平。”说起当时的情形,侯珉满是骄傲。

  30多年飞行下来,侯珉获得的各类证书和奖励数不胜数,柜子都快放不下了。他觉得最幸运的还是自己到了这个岁数还能飞,身体没有受过大伤。2017年12月,他来到贵州黄平且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同时还担任飞行总师。如今,他首要想做的是培训运动型飞机飞行员。侯珉说,他希望通过培养出一批运动型飞机飞行员,来带动整个中国热爱飞行、敢于探险的氛围。

  直到现在,只要有空,侯珉每天都还要在天上飞上一圈。他说,外国的飞行员通常到了八九十岁也还能飞,他也希望自己到了80岁还在天上飞。(记者 肖欢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