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揭秘气味:“闻伴侣臭衣服可减压”说法科学吗?

2018-04-07 17:36:51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说起动物本能,我们时常会谈论到“费洛蒙”。这种每个人随身携带的外激素,就像嗅觉条形码一样,周围气体分子的不同比例和数量,会被神经系统“翻译”成不同的气味,然后影响我们的感觉和情绪。为什么我们会害怕陌生人?为什么我们会具有吸引力?你想过这可能与“气味”有关么?

 

  最新研究

 

  有一种“男人味”能带来幸福感

 

  在我们身处的世界里,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味道,泥土、暴风雨、花园、青草地、空气……除了大自然的味道,还有一种“味道”——来自人的气息。是否记得多年前辛晓琪的一首歌?“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不久前,有研究发现爱闻男友体味并不是“怪癖”,因为很多女生都喜欢这样做。

 

  今年年初,一篇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研究表明,不少女生之所以偏好充满幸福感的“男人味”,是因为男友身上的味道不仅能带来安全感,当你感到紧张、烦躁的时候,闻另一半的体味甚至有助于达到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效果。

 

  一件“臭T恤”就能降压?这听起来或许有点“奇葩”,但来自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却不这么认为。实验结果验证,闻男友的衣服、体味确实能使女性血液中的皮质醇水平降低——在实验中闻到自己“熟悉气味”的女生,体内皮质醇水平较低;相反,闻到陌生人的气味时,她们则会下意识地激起战斗本能和提高警戒心。皮质醇是我们体内一种被称为“压力荷尔蒙”的激素,研究人员表示,当伴侣不在身边时,很多人会穿着伴侣的衬衫或睡在他们平时躺着的位置上,这种连自己也无法解释的行为,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心理依赖。研究结果证实,仅仅是闻伴侣的气味,即使他们并非实际存在,也能成为帮助减轻压力的有力工具。

 

  或许对于“远距离恋爱”的情侣们来说,这个研究结果能够帮到他们,即使爱人远在天边,气味却可以近在眼前。在无法见面的情况下,只要拿一件爱人的衣服,就可以帮助你在离家很远的地方降低压力水平。

 

  专家声音

 

  气味分子:独一无二的“个人留言”

 

  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从很小的时候就会害怕陌生人,尤其是陌生的男性。原本大家以为只是孩童内心的敏感,直到研究发现,这是来自陌生人的男性气味可能会引发皮质醇升高的反应所致。虽然相对来说,女性的嗅觉会更敏感,但女性气味对男性具有同样神奇的作用。在南极考察的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情况下染上“怪病”,整日昏沉且情绪低落,甚至还有人染上了健忘症。堪培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原因在于异性气味匮乏,在增设女医生协助工作后,问题就解决了。

 

  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具有一定的气味,人也不例外。人体的气味成千上万,每个人的气味都不相同。那些来自身上的“气味”,在空气中飘浮,在地面上汇集,有些甚至能直接传递给同一种类的其他个体,犹如分子形式的个人留言一般。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决定我们身体的气味呢?

 

  “由种族遗传背景、个体基因组成和生活习惯、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人的气味,综合起来会形成不同人的‘标记’。人的好恶与遗传背景、生活环境和交往群体密不可分,因此,可能或多或少地与‘人气’有关联。”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梁前进告诉记者,人类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性状特征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特定基因控制的性状是独特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某基因“决定”某性状。在人体气味的形成因素中,不同的基因或直接或间接产生效应。

 

  信息素:“血液中的荷尔蒙”

 

  在昆虫的世界,同类之间的交流大多是通过空气中传递的气味完成的。“信息素”这个词诞生于1959年,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动物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类似于血液中的荷尔蒙,这些物质会被释放出体外,对其他同类的行为和生理产生影响。“蚕蛾性诱醇”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信息素,这种物质由雌性蚕蛾分泌,能将数英里之外的雄性蚕蛾吸引过来。这既是一种性信息素,也是一种靠空气传播的催情剂。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信息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除了昆虫之外,从微生物到老鼠,在生命之树的每一个分支上,这些化学物质似乎都在影响着其他同类的行为和生理表现。甚至在哺乳动物的鼻腔内,每个接收器也分别对应特定的气味分子,在闻到这种气味之后,它们会产生一系列信号,通过神经元传递给大脑。梁教授表示,在男性和女性体内,负责免疫系统重要蛋白质编码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不一样,不同的人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免疫系统差异大的人,体味的差异可能也大。

 

  试想一下,类似嗅觉条形码,气体分子的不同比例和数量会被“翻译”成不同的气味在空气中传递。虽然人类的“犁鼻器”早已退化,但对于气味信息的接收却从未停止过。

 

  有意思的是,为了搞清楚这种“传递机制”,在布鲁克林的画廊曾举行过一场“不可思议”的活动,众多参与者互相闻对方没洗过的T恤衫,目的是尝试能否找到吸引自己的“专属味道”。这并非哗众取宠的闹剧,对于研究者来说反而是一场很有研究价值的“信息素聚会”。

 

  延伸阅读

 

  气味偏好会影响社交

 

  对于帝王蛾而言,信息素是用来表示聚集、觅食、交配、警戒等各种信息的化合物,是彼此间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对于小鼠或青蛙而言,信息素物质被分泌到体外后, 依靠接收者的嗅觉系统进行解码和识别,能诱发特定行为或生理反应。可是就目前而言,对于人类唯一能确定的事情是人类的确是有体味的。

 

  “‘体味’是人体内分泌急速挥发所产生的天然气味,多是荷尔蒙(激素)混杂皮肤浅表汗液及性激素的味道;也有其他各种挥发性物质的作用。人体代谢出的物质分为脂质类、蛋白质类和糖分等,也有一些有机酸等。这些物质都会发出气味。”梁教授告诉记者,有人对人体气味进行检测,发现体味中所含的物质多达数百种,可见气味决定因素的复杂性。

 

  关于人类是否也拥有“信息素”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时至今日,人类释放和接收信息素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及其涉及的环路基础,依然是未解之谜。虽然在这些年,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分别锁定了不同的信息素候选物,例如男性汗液和精液中发现的雄烯二烯酮、女性尿液中发现的雌四醇,但不同的信息素是否有不同的信号通路,信息素的作用是否都处于意识水平之下,甚至连锁定的候选物是否属于真正的“信息素”,都有待验证。梁教授表示,生物进化影响因素太多,气味偏好是否具有明显的作用是个有趣的问题,仍需深入探究。“毕竟我们择偶不是靠嗅觉。对于行为自主性很强、不过分依赖自然条件的人类来说,科研结论的分析相当复杂。”

 

  过去的四十年间,内分泌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现在,或许已经到了外分泌学蓬勃发展的时候了。(记者 黄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