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当“好奇青年”遇上“硬核科技”

2020-10-23 19:44:09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当“好奇青年”遇上“硬核科技”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的青春回响

  参会人员七成是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科技桂冠第16次“抛向”青年学者、高校学子与两院院士面对面交流、天马行空的“菠萝科学奖”向好奇心致敬……近日,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硬核科技”与“好奇青年”碰撞出金石铿锵,也点亮了年轻学子的科学梦想。

  青年爱求索:好奇心驱动创造力

  用“保龄球游戏”类比量子运动,将科幻般的微观世界直观呈现,这番演讲让全场与会者听得入了迷。“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之间的比较,就像激光与灯泡。”发表演讲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陆朝阳判断,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曙光已经来临。

  这位“80后”科学家,曾被《自然》杂志称为“量子鬼才”。作为潘建伟院士团队的重要成员,陆朝阳在量子科技上取得一系列突破。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期间,包括陆朝阳在内的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的原因,是这些青年科学家在基础研究、工程科技、科学普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据统计,在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近1600名获奖者中,有171人当选两院院士,一大批获奖者走上了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党政部门、国际组织等重要领导岗位。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感谢国家对青年人才的支持、鼓励和信任,我们将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奋力拼搏。”本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玲玲说。

  让科学走进公众,是峰会举办的重要方向。公共茶匙的消失周期研究、“恶心量表”挑战极限……作为峰会面向网友的“流量入口”,一批有趣又严肃的科研成果与科学实践获得“菠萝科学奖”,引发现场青少年尖叫的同时,吸引了大批粉丝在线观看。“我个人非常赞赏这个奖项背后的精神,内在的好奇心和激情是很多科研工作的原动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周欣悦说。

  “青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探索未知领域、世界奥秘等方面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斗志。”中国科协负责人表示,希望青年科学家面向前沿科技领域深入合作,激发创新活力,勇攀科技高峰,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汇聚动力。

  青春扛责任:“生力军”渐成主力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青年医生、青年科技工作者起了主力军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视频演讲中说,无论是在医疗方面或是科学领域,青年科学家和医护人员占了百分之六七十以上,他们在社区层面的群防群控、建立方舱医院、早期快速诊断、救治手段、疫苗研发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与会专家表示,医护之外的更多领域,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在预测疾病发展规模、机器人咽拭子采样、疫苗研发等方面,青年都起了很关键的推动作用。

  “世界的未来是年轻人的,年轻的科学家将能改变世界,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先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说,健康工作者有责任保障人民健康,在重大传染病专项研究上继续努力,在基础科学研究上取得更多成果,为保障人民健康、控制传染病做出应有贡献。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去年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举办以来,开创了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界”融合创新发展路径。举办地浙江省和温州市全力以赴做好“后峰会文章”,如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合作,与众多国际科技组织“挂钩”;创业园、孵化器和创业基金“三界”融合,已有众多项目签约入驻;温州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引进数分别增长169%和198%;全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主营收入比重居全省第1位……

  开幕式后,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马不停蹄参与“科创中国浙江行”活动,赴温州、嘉兴、绍兴、宁波、仙居等开展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技术咨询、产业和需求对接等活动,争取达成项目合作意向,推动高端智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年轻爱“追星”:让科学流行起来

  当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介绍嘉宾念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时,全场响起掌声和欢呼声。“疫情接下来的走势”“疫苗何时上市”“秋冬如何防疫”……峰会上的张文宏被问题“包围”,他认真详细作答,金句不断。

  当面对年轻学子时,他特别提到,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我们的年轻人是一个开放的群体。“我们要让自己更有自信,更具创造性,心态更加开放。”

  “翻开我的生化书,张文宏老师的签名让今天变得更加快乐和充实。我希望自己快快成长,努力成为和张文宏教授一样优秀、和蔼、有趣的super star(超级明星)!”温州医科大学学生蒋文华如愿拿到了张文宏教授的签名及合影,兴奋不已。

  峰会期间,作为东道主之一的温州医科大学内,年轻学子和院士专家携手种下的“院士林”成为一道校园风景。

  “这里将成为学校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文化标志,让院士们永攀科学高峰、爱国奉献的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激励广大青年学子追求科学、探索真理,奋斗终生,报效祖国。”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吕一军说。

  一棵树,在学子眼中代表科学精神;在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贾亚特玛·维克拉玛纳亚克看来,还事关人类未来。

  “持续肆虐的疫情警醒我们,科学是我们所有人生活的重中之重。”贾亚特玛·维克拉玛纳亚克表示,与此同时,人们也应该关注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问题,因为它们并不会因为新冠疫情而停止,“年轻人理解这些问题,也有创造出革新性解决方案以应对挑战的能力。”

  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国际学术交流的先锋力量。峰会传递出鲜明信号,各国青年科学家正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与人才网络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和人才广泛交流,以更加系统、协同、务实的举措,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数字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关乎人类福祉的公共事务提供解决方案。

  追寻科技之光,共创美好未来。峰会活动虽渐次落幕,留给青年人的未来答卷依然充满挑战。(记者王俊禄、朱涵、殷晓圣、崔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