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悬崖村”吃上“旅游饭”

2019-12-25 01:05:5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贵阳12月24日电  题:“悬崖村”吃上“旅游饭”

  新华社记者李凡

  今年45岁的“光头河鱼庄”老板刘毅常常会在“朋友圈”晒晒他家餐厅人气“爆棚”的动态和村里的山水风光。“我是因为跟着村里的发展才享了福。”他说。

  刘毅的家乡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习惯把化屋村叫作“化屋基”,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中意为“白岩脚下的寨子”。“顾名思义,村子在悬崖之下,曾是个偏僻之地。”新仁苗族乡党委书记罗玉鹏介绍说,化屋村位于乌江上游六冲河的岸边,周围是险峭的群山,整个村子被大自然的天险包围,多年来很少有人踏足。

  “以前外出,如果要图方便的话,我们都会翻过一个叫‘手扒岩’的几十米高的悬崖,勉强站得住脚,手要拉着崖边的树藤、石缝才能避免摔下去。”刘毅回忆起以前家乡的出山路,很是感慨。“曾经还有村民从悬崖上摔下来,因为危险,有的村民两三年都难得出一次门。”

  数代化屋村的村民渴望有一条通畅的出山之路。2007年,化屋村借助民建中央帮扶资金支持,开始修建村里到当地乡镇集市约14公里的通村油路。两年后,化屋村打通了与外界的交通连接。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行动中,化屋村人沿着打开的出山路,利用险峻的自然山水做起了“旅游文章”,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当地政府撬动社会资金修建了沼气池和小水窖,并进行民居改造、绿化整治和旅游码头修建等工作,化屋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变。同时,村里还发展起了樱桃、枇杷等1000多亩经果林产业和特色乌鸡养殖产业,建起了露营基地和苗圃基地等,村里的旅游有了产业支撑,不断有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常年在外打工的刘毅是村里最先“嗅”到商机的人。村里发展旅游后,他和妻子回老家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利用周末节假日的客流,主打农家菜,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一年收入十多万元,看着我们经营好,村里其他十多家农户也都开起了农家乐。”刘毅说。

  而另一位苗家汉子赵云则做起了村里的“文化生意”。化屋村保留着淳朴的苗家歌舞文化,有了村里旅游人气的带动,在外挖到第一桶金的赵云,两年前回村组建苗族歌舞表演队,今年他注册成立的一个旅游开发公司也开门迎客,组织村民表演芦笙舞、板凳拳舞、苗家歌曲等节目。

  “我们不仅表演传统文化,也编排新的歌曲、舞蹈,让游客真真切切感受我们苗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向世人展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赵云说。

  今年10月,化屋村正式开通“乌江源百里画廊水上旅游路线”,村里多栋精品民宿也同时开业,与周围区县的景点实现旅游联动,游客量大大增加。“光是今年国庆假期,村里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了500万元。”化屋村村支书张玉芝说。

  “吃上了‘旅游饭’,我们还要念好‘旅游经’。”谈到长远打算,张玉芝说起了化屋村人的新想法:保护好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依托这方山水,打好乌鸡养殖、苗族刺绣文化等“产业牌”,让更多群众实现更多增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