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棚改账本”清零记

2019-12-25 01:05:4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天津12月24日电(记者付光宇 刘惟真)“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在天津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指着车窗外一个“铃铛”造型的景观,对怀里的小孙子说起她儿时起便熟记在心的歌谣。

  这个“大铃铛”坐落在天津红桥区铃铛阁棚改片区,如今这片棚户区已拆除完毕,地面用绿网覆盖,宛如一片绿地。为了追忆城市历史,这里临时建设了一座小广场,并搭建了一个以“铃铛”为造型的大型绿化景观。“有段时间没走这,这片竟然变化这么大。”车上一位乘客说。

  不仅是铃铛阁,三年来,在天津市中心城区,一场棚改攻坚战一直在紧张而有序地推进着。

  在天津中心城区高楼大厦林立之下,也留存了一些较为集中的棚户区。201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到2019年底,基本完成市区147.3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惠及6.24万户棚户区居民的目标。这就是天津的“棚改账本”。

  在这本账里,西于庄是最大的棚户片区。“之前打车回家,都不说去西于庄,得说去大红桥,就怕司机不愿拉。”住在这里三十多年的朱丽英道出了西于庄居民生活的不易。“屋子比胡同低、胡同比街道低”,一到下雨天,家家户户都忙着淘水,成了这一片独有的“风景线”。然而,即便是天晴的时候,日子也是一样难熬:全家几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大的屋子里,冬天没有暖气,屋里没有厕所,想正常用上自来水有时候都是奢望……

  除了西于庄,三年前在红桥区同义庄、河东区东孙台、河北区新大路等区域,数万居民仍然在较恶劣的居住环境中“捱日子”。

  2017年,天津棚改“三年清零”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至2019年连续三年列入市政府20件民心工程。

  有了“军令状”,再难也得上。房屋建筑密度大、户均住房面积小,低保、残疾等困难群体比较集中,未登记建筑普遍存在,房屋权属问题、家庭财产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交织……面对这些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天津棚改干部们积极作为,确保棚改行动如期完成。

  “政府部门在市区出让地块中遴选出14个,专门用于建设棚改安置房,其中12个地块坐落在配套设施完善的中心城区。”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蔡云鹏告诉记者,对生活有困难的棚改居民,发放生活补贴、优先安排就业,打出“组合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棚改地块自身难以平衡的资金,由区里统筹协调,区里平衡不了的,就在天津全市范围内通盘考量……天津举全市之力,不遗余力地为改善棚户区居民民生而奋战。

  今年11月底,天津涉及棚户区改造的7个区已全部提前完成任务,累计完成改造149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棚改账本”清零了,意味着数以万计的棚户区居民告别“蜗居”历史,实现“出棚进楼”。曾住在河北区增产道附近的吕孟学搬离棚户区,搬入了新居——和苑康和园。在这里,他和老伴看着房子喜上眉梢。

  不仅居住环境优化,让吕孟学、朱丽英等居民更满意的是,学校、菜市场、社区医院……小区附近的各类配套基础设施也是样样俱全。

  曾经的棚户区居民们不再是每天对着生活“一脑门子官司”,精神风貌也跟着居住环境一起“迭代”,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多地走进他们的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