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明星诉网友侵害名誉权案 被告多为青少年

2019-12-22 21:50:5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流量经济助推“粉丝骂战”

明星诉网友侵害名誉权案 被告多为青少年

《北京互联网法院“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2月19日发布,《报告》对在“粉丝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行为的特点、成因进行了分析。《报告》显示,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明星诉网友侵害名誉权案件中,七成被告为30岁以下的青少年,案件多因“粉丝骂战”引起,背后牵扯着明星们巨大的流量利益。

30岁及以下被告人占七成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说,自2019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收案4万余件。其中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3800多件,这3800多起案件中,网络名誉权侵权纠纷约占1/3。

北京互联网法院调研发现,以青少年为涉嫌侵权主体(即案件被告)的网络侵害名誉权行为,集中出现于从事演艺工作的公众人物名誉权侵权案件中,此类案件约占全部网络侵害名誉权纠纷的1/10。

据介绍,此类案件中,作为被告的青少年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年龄在30岁及以下的占比70%,年龄最小的19岁。

原告共涉及34名演艺工作者,职业多为演员、歌手,他们通过出演热播电视剧、网剧等影视作品及参与选秀综艺节目等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入选2019年度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前100位的有20人。

《报告》指出,被控侵权行为内容包括使用侮辱性语言、捏造事实等,使用“饭圈”特有语言成为显著特征。涉诉侵权行为相对集中于社交平台,包括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豆瓣等。

在“粉丝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呈现较为显著的特点,比如实施网络侵害名誉权行为时,多使用“饭圈”网络语言,逃避诉讼的特征显著,法律意识淡薄且存在侥幸心理等。

同时,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还发现,部分涉诉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受到同属性粉丝群体的追捧,甚至有人在诉讼期间发起“打赏”活动,组织同属性粉丝为其筹款。

在此案中,北京互联网法院亮明态度,不仅判决被告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还认定被告因涉诉所获的打赏款项构成违法所得,全部收缴以示惩戒,成为全国首例。

不当追星引发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多起案件中,被告实施侮辱特定明星的行为,往往由“粉丝”之间的持续骂战引起。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注意到,青少年在追星过程中存在不理智、相互谩骂、失范言论升级的现象,个别粉丝将怨气转移至对方维护的明星,进而对明星实施侮辱、诽谤。

《报告》指出,个别粉丝的行为方式畸形、极端:有人制作明星遗像、“炒黑料”等;有人将明星偶像视为自己生活的全部,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偶像的行踪、窥探其生活,甚至不惜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个人隐私;还有人将大部分学习生活经费用于购买宣传广告位、应援产品等,追星方式求新、求异、求奢趋势非常明显。

《报告》分析了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的成因,其中有家庭、学校等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方面的欠缺。在部分案件中,青少年在其偶像走红的过程中存在代入心理,将偶像的成功视为自身的成功,故不遗余力地帮助偶像制造话题、引发关注。

除此之外,《报告》认为,部分公众人物未承担起正向引领公众的社会责任,社交平台缺乏与时俱进的网络言论管理机制,另外,粉丝群体化、网络化、组织化催生的网络空间亚文化与新业态,都为网络失范行为提供了土壤。

在当前“流量利益”的驱使下,个别明星或其团队不排除有过度包装“人设”、故意炒作话题等行为,一定程度上缺乏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缺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正向引领。

粉丝文化进一步催生了粉丝经济,产生了经营性收益,催生了相关从业者。从业者通过建立粉丝和明星之间的情感互动,提升粉丝黏性以获取利益,例如让粉丝购买明星的杂志、专辑或代言的商品等。

以追星为目的、在网络空间聚集的粉丝团体,使得应援集资现象应运而生。追星的不菲开支均来自粉丝的集资及买单冲动,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如应援资金流向不透明、资金管理者圈钱跑路,等等。

明星应适当容忍批评,但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郭晟表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必须接受被媒体及公众关注的现实,也要对批评保持一定的宽容。

郭晟说,特别是涉及对明星的业务能力、工作成果或其不当言行的评论,即使评论者的用语令其不快、尖锐犀利,比如评论某明星演技差、缺乏基本功等,只要发言人并非出于恶意,所表达的内容也没有明显偏离事实,明星对这些言论就应当容忍。当然,明星的人格尊严依法受到保护,他人不得恶意侵害。

通过审理一系列网络言论侵害名誉权案,北京互联网法院确立了相关裁判规则:公民的言论自由应以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为限,任何自然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均受法律保护;公众人物对社会评论的容忍义务以人格尊严为限;自媒体的侵权责任程度应综合考虑自媒体的言论传播范围及影响力;饭圈“黑话”“影射”亦构成侵权;为网络侵权言论求“打赏”、构成违法所得的,法院可予以收缴;特定情况下,对明星粉丝的侮辱亦构成对该明星的侮辱;公众人物应对就其业务能力的合理批评予以容忍,等等。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表示,这些裁判规则为网络言论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指引。

北京互联网法院建议,相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互联网平台公司及文化传媒机构等各方力量应联动,共同培育健康用网文化,共筑清朗网络空间。(记者 耿学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