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甘肃秦安:走出陶艺扶贫新路子

2019-12-17 19:58:2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兰州12月17日电 题:甘肃秦安:走出陶艺扶贫新路子

新华社记者朱艺琳、周圆

隆冬时节,57岁的康旺才在土窑洞里热火朝天地忙活着。一块泥巴经他摆弄,不出片刻就变成一个小陶罐。

康旺才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康坡村村民。村里土地贫瘠,种庄稼难有好收成,但特有的黏性红土是制陶的好材料,村里人祖祖辈辈制陶,康坡村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制陶村”。

祖传的手艺却没能成为村民致富的路子。据康坡村党支部书记康小虎介绍,原来制陶的村民虽然多,但都是“小作坊”生产家用陶器,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家用陶器市场萎缩,村里的陶器卖不上好价钱。

2000年前后,靠制陶卖陶已经很难养家糊口,康旺才索性放弃制陶,去城里务工。

康旺才的经历正是康坡村制陶人的缩影——多数村民选择种地或进城务工,村里仅剩零零散散的一两家人还在制陶。有手艺,没收益,2013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5户890人,贫困发生率达38%。制陶文化也面临消逝。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天津市津南区与秦安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如何帮助康坡村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道路成为棘手的难题。

“我们走访调研时,了解到康坡村有悠久的制陶文化。很多村民有制陶手艺,我们就想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让陶艺扶贫这条路‘活’起来。”来自天津的挂职干部、秦安县副县长辛召东说。

2018年11月,在津南区的援助下,康坡村建成占地667平方米的现代化陶艺扶贫车间。车间以原有的制陶窑洞为基础,配备现代化制陶、包装设备,请专家对制陶技艺进行改良,开发出彩陶工艺品。当地政府牵头引进多家企业助车间打开销路。

如今,康坡村陶艺扶贫车间已与全国多家博物馆建立复制品制作合作关系,陶器产品进驻多家文创商店。集中批量生产、品牌包装和订单式销售吸引了更多村民加入制陶队伍。截至目前,车间已助康坡村及其附近2个村子共计31户132人脱贫,还有63户贫困户也将依托扶贫车间脱贫。制陶已经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制陶文化,车间接待美术培训班近100人次,北京科技大学在此挂牌成立了实训基地,多家公司依托车间成立双创园孵化工作室。村里制陶文化再次焕发生机。

陶艺扶贫车间负责人康晓刚表示,接下来,车间将进一步开发文创产品,增加陶器的附加值,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传承陶艺文化,让康坡村陶器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康旺才不曾想到,祖传的手艺能让自己富起来。现在,他是车间里的“技术骨干”,一天能挣100多元。加上种苹果和花椒的收入,不久前,他家如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他感慨道:“现在生活好了,我更希望我们的制陶绝活能传承下去。这是老一辈留下的东西,丢不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