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万峰湖水在变清(美丽中国)

2019-11-19 18:25:4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核心阅读

万峰湖属于珠江源头南盘江水系,地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交界。曾经,密密麻麻的养鱼网箱给万峰湖的水质带来巨大挑战。

如今,以鱼净水、消落带植绿,一系列有条不紊的生态修复措施之下,万峰湖的水,正在变清。

“万峰湖的水终于清了,以前经常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腥臭味儿!”提起万峰湖,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南盘江镇的村民们就禁不住感慨。

时值深秋,乘船穿行在群山深处的万峰湖上,只见青山葱绿,微波粼粼,湖色蔚蓝。万峰湖地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处,属于珠江源头南盘江水系,是1988年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电站拦截南盘江形成的高原湖泊,面积176平方公里,最大库容102.6亿立方米,有“高原明珠”之称。

前些年,沿湖百姓水产养殖规模扩大,网箱养鱼趋于泛滥,每年投入上万吨的饲料,导致万峰湖水体富营养化,局部水域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臭水湖”。不过,眼前的变化,也和万峰湖里的鱼密不可分:以前是网箱养鱼,现在则是以鱼净水。

密密麻麻的网箱,曾经阻塞了主航道

“刚开始,网箱养鱼的密度并不大,后来沿湖百姓养鱼的越来越多,就像竞赛一样抢占湖面。站在高处能看到湖面上密密麻麻的网箱,有段时间就连主航道都不畅通。”南盘江镇党政办工作人员蒋凯回忆说。

2016年,万峰湖水产养殖达到了高峰,仅万峰湖兴义市水域就有养殖户1024户,养殖网箱超过5400亩,面积达360万平方米,年投入饲料约5.6万吨。

“许多邻居都靠网箱养鱼发家了,任谁看到都会心动。”南盘江镇红椿村村民曹开国在2014年也加入了万峰湖养鱼的大军,“当时一口气架起了80多个网箱,面积有3000平方米。”

随着网箱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沉积的饲料和鱼类排泄物不断增加,整个湖区的生态承载力受到巨大挑战。

除了网箱养殖,万峰湖的生态压力还来自大批游客。“许多游客专门自驾到这里钓鱼,沿湖百姓就在湖面上建起了钓鱼棚、水上餐厅,生活垃圾直排湖中,造成严重污染。”南盘江镇镇长焦燚说。

截止到2016年12月,万峰湖兴义市水域建有钓鱼棚920个、水上餐厅34家,每年接待游客和垂钓者约20万人次。此外,沿湖分布的21个村、140余个自然村寨、3.4万余人的生产生活垃圾都向湖中排放。

“当时万峰湖的水质变得很不稳定,总磷含量时有超标。”看到水质检测结果,兴义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站长王奎很担忧。水质的变化也对鱼类产生了影响,经常浮出死鱼,影响了百姓收入,形成恶性循环。

实行清网行动,养殖户转产上岸

作为珠江上游重要的水源供给地,万峰湖的水质状况还直接关系到珠三角地区人民的用水安全。退渔还湖,转产上岸,迫在眉睫!

转产上岸后,红椿村村民韦文友现在种了4亩土芭蕉,他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保底收购,统一销售,盈利还会分红,现在一亩土芭蕉能挣1000多元,家里还经营着小超市,一年下来也能挣不少。”

韦文友也犯过难。和村里很多人一样,他以前也在万峰湖养鱼。2016年底,兴义市开始实施“清网行动”,全面推动万峰湖环境综合整治。

刚迈出整治第一步,便遭到和韦文友一样的养殖户们反对。“最核心的就是利益,网箱是养殖户自己架的,一旦要拆除,等于收入没了着落,换成谁肯定都不愿意。”蒋凯说。

为了避免引起矛盾纠纷,将养殖户的损失降到最低,政府对拆除网箱实施20元/平方米的奖励。为了配合“清网行动”,帮助养殖户顺利转产上岸,2018年1月,国有控股企业贵州万峰湖润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润丰公司)成立。

“通过‘以鱼还鱼’和直接收购的方式,帮助养殖户接收半成品鱼。”润丰公司董事长罗亚军说,“一年后,根据养殖户的意愿,以1∶1.1的比例按市场价返还成鱼,或者支付现金。”没了后顾之忧,拆除网箱的阻力也就小了。到2018年底,这里的网箱全部清除。

拆除了网箱,养殖户们的出路在哪里?兴义市以南盘江镇为核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起了芭蕉、枇杷、柠檬等“五个一万亩”精品水果基地。

红椿村党支部书记李其菊告诉记者,村里的养殖户在拆除网箱后大部分都到外面创业去了,留下的种起了土芭蕉,“以前种玉米,一下雨满地都是黄水;现在种土芭蕉,有利于保持水土,不管下多大的雨,淌的水一直都是清的。”

探索新型养殖,生态养鱼、以鱼净水

在解决养殖户转产上岸问题的同时,万峰湖的生态修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2018年,润丰公司在湖区内19个库湾探索生态养殖。“我们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对鱼苗密度、种类、投放量进行科学把控,并用特制的拦河网固定养殖范围,将对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罗亚军心里很清楚,不能再走养殖户们之前的老路,必须要人放天养,让鱼类自然生长。

为了促进湖区生态系统的修复,实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目标,润丰公司还投放了鲢鱼、鳙鱼、草鱼等鱼种,通过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过去沉积的饵料,缓解水质富营养化。

目前润丰公司已经实施库湾养鱼1500万斤,2019年预计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

由于枯水期和丰水期的交替,万峰湖湖岸形成了光秃秃的消落带,全是黄色的泥巴,与周边葱郁的绿色格格不入。2018年4月,润丰公司开始尝试在消落带上植绿。这对植被的要求很高,要确保既能耐旱又能耐涝,还能保持水土。

最初,他们试种了墨西哥玉米,但效果不理想。试来试去,发现还是当地的原生植物狗牙根比较合适,试种成活率超过了90%。目前,已经有超过500亩的消落带种上了这种水草。

在枯水期,水草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成为一道风景;在丰水期,这些水草又成了鱼的饵料。“用不了多久,沿湖消落带就会从黄色变成绿色,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罗亚军表示。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治理,万峰湖的水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黔西南州环境监测站站长晏祖恩介绍,今年前8个月,在黔西南州境内,万峰湖湖水氨氮含量为0.058毫克/升,同比下降47.7%;总磷含量为0.022毫克/升,同比下降45.0%,水质均达到Ⅲ类,总体稳定并趋于向好。

环境好了,游客也回来了,其中来钓鱼的最多。为了规范发展垂钓旅游,万峰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专门建设了固定的垂钓台,产生的垃圾集中回收处理。

“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垃圾打捞队,尤其是在丰水期,每天都有固定人手轮番清理湖面垃圾,确保万峰湖长治久清。”万峰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雷乃国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19日 14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