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双11”订单配送高峰 快递员夫妻上阵闯难关

2019-11-13 19:30:0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天猫“双11”物流订单已增4970倍,快递员拉亲戚闯难关,专家:粗放型向技术型转变

11月12日,快递小哥正在进行分类。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双11”狂欢热潮退去,作为电商“下半身”的物流行业年底大考接踵而至。

“去年是我表哥来帮我,送了一天怎么都不愿意去了,说太累。”申通石家庄市的快递员孙磊告诉记者,年年“双11”都是最累的时候,有限的人手要面对不停的收货、卸货与送货,所以不得不请求亲戚朋友来帮忙。

实际上,今年为应对“双11”旺季高峰,快递企业已通过员工亲属、劳务外包、聘用临时工、钟点工等方式,临时补充了近40万人。

尽管如此,随着全电商、全民加入这场消费盛宴,快递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与创新升级压力不断攀升。数据显示,11月11日24时,天猫“双11”物流订单量达到12.92亿,11年增长了4970倍。

专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随着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电商市场日趋活跃以及跨境电商市场的发展,快递行业需要(寻求)换道发展,改变劳动密集型的发展困境。如今,物流行业正处于加速变革期,从过去的粗放型、人员密集型向技术型、数字化转变。

救急

快递员“夫妻档”上阵,旺季工资提高超2倍

“双11”前一个月,孙磊正愁今年该如何运送大量快递时,妻子主动提出在“双11”的时候帮把手。“我妻子跟我提了好多次,前几天正式把假请好了。”孙磊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妻子是石家庄某医院的医生,为了帮他闯过此次旺季难关,特地请了5天假。

“我会领她去各个片区熟悉一下场地,然后就开始分头行动了。”孙磊称,“双11”期间,会有同事请亲戚朋友来帮忙,网点也会急招一部分快递员。“公司不允许压货,所以每个‘双11’我都在不停卸货、送货,多数情况买个煎饼边走边吃就当午饭了,不这样咋能叫‘双11’”。

据申通方面不完全统计,“双11”期间增加员工超过4万人,主要用于分拣中心、末端等一线非专业和技术性岗位。“双11”期间一线人员除了奖励津贴外,基本工资多劳多得,基本会提高2倍以上。

对此,百世方面告诉记者,每年9月,进入快递行业旺季,各快递企业为应对“双11”这样的行业高峰期,会考虑补充劳动力,补充人员来源多样,有的是外包、有的是员工借调、亲属来帮忙也是常见现象。

11日早上4点,新京报记者走访时,韵达西城宣武公司(网点)正拉开大门,员工分散在分拣带前站好,等待从京郊转运中心开来的第一批送货车。2分钟后,货车驶入库房停好,两名快递员拉开货车侧边的大门。车厢内塞满大大小小的黄色纸箱,一名快递员熟练地爬进车厢,将货物推进了梯形收纳箱导向分拣传送带。

“早上8点之前会到两车,我们必须保证所有的快递在8点前分拣完毕。”韵达西城宣武公司负责人徐飞告诉新京报记者,平日这样的大货车每天会来四趟,分别是凌晨4时,上午6时,下午2时、傍晚5时,“双11”期间,快递货量激增,每天到来的车辆将增多,但公司要求不变,即不准压货,来了就得卸,卸完马上分拣。

提速

预售订单运至10公里内,包裹“天亮达”

“12.92亿。”

11月11日24时,天猫“双11”物流订单量定格。十一年来,从26万起步,天猫“双11”物流订单量到今年创下12.92亿的新纪录。

此外,截至“双11”当天11时01分,中通订单量破1亿,较去年提前3小时40分钟;同天,圆通“双11”破1亿较去年也提早4小时08分钟;德邦大件快递单产品收入也于18时42分破1亿。

新京报记者梳理中通“双11”快递业务量注意到,从2009年的超35万件到2011年136万多件再到2014年超1657万,十年间其快递业务量如今已突破一个亿,中通等快递公司业务量正随着快递总量的上升逐年跨过一个量级。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1月11日,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5.35亿件快件,是二季度以来日常处理量的3倍。高峰期间,日均处理量将达3.5亿件,超过日常处理量的2倍。

国家邮政局预计,今年的“双11”旺季高峰期将从11月11日持续至18日,高峰期间,全行业处理的邮快件业务量将达到28亿件。

新京报记者从菜鸟方面获悉,从11日凌晨至当天上午8点,天猫8小时发货破亿,刷新纪录。从2013年来,同样数量的订单发货时长已经累计缩短40个小时。

“真快,凌晨1点下单,下午就到了。”北京的李朝辉11日下午就收到“双11”买的东西。此外,多位消费者向记者表示,明显能感受到这个“双11”包裹发货速度提升。而“双11”发货速度相关字眼也成为热搜话题。

菜鸟总裁万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菜鸟今年首次推出规模化的预售订单下沉,提前发货到消费者10公里范围内,消费者提前购买预售商品,凌晨付尾款后,马上就能收到货物。

变革

13日预计为配送高峰爆仓大考面临技术转型

新京报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为了实现“两不”(全网不瘫痪、重要节点不爆仓)、“三保”(保畅通、保安全、保平稳)目标,在现有服务能力基础上,全行业临时聘用近40万人和增加12万辆汽车,新增360多万平方米处理场地和3000多套自动、半自动分拣设备。在技术上,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逐渐实现量产和规模化应用。

“末端网点确实会补充一些快递员,对我们来说更大一部分人手会增加在转运中心。”百世方面表示,随着科技赋能,物流仓储、转运中心,都在不断自动化升级,但人依旧必不可少。在转运中心增加人手,最关键的是“盯”,即快递从车上卸下被放置上自动分拣线,机器不能保证所有快递的电子面单是朝上的,这些人员需要帮助快递“翻面”,以便机器能够扫到快递上的电子面单。

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北京多家网点均采用智能加人工分拣,即每个包裹会贴上电子面单,经过传送带会被机器自动识别入电子库,人工在传送带一侧,帮助将包裹分拣至代表不同的片区的隔间里,提高效率。

徐飞称,“‘双11’第一天货量并不多,主要是从片区收上来的货与正常的配送货,包裹预计会在11月13日迎来峰值。”

“从全国范围来讲,补充40万人的数据不算多。”快递专家赵小敏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双11”物流整体情况特点为科技化和绿色化,对快递小哥的关怀程度有很大提升。同时,物流行业正处于加速变革期,从过去的粗放型、人员密集型,正在向技术型、数字化转变。“经过了十多年的考验,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都已经适应了‘双11’的高峰情况。”赵小敏称,相关单位会提前发布消费提示、物流预警等,各方面和全链条都已经非常成熟。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表示,目前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已经在行业广泛应用。除了智能分拣机器人外,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也逐渐实现量产和规模化应用。目前,全国已经建成232个大型自动化分拣中心,顺丰、京东、菜鸟、苏宁等企业在全国建立多个无人仓。大批能够负重的仓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在不同场合推广应用。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表示,今年“双11”期间快递业务量28亿件的预计数量,几乎超过2018年(18.8亿件)近10亿件。各企业为应对短期激增业务量,需要增加人力、运力等产能投入,反之可能出现爆仓等问题。

杨达卿对新京报记者称,对一线网点来说,“双11”带来快递业务量的增加,也意味着现金流的改变,快递企业“乐此不疲”。随着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电商市场日趋活跃以及跨境电商市场的发展,快递行业需要(寻求)换道发展,改变劳动密集型的发展困境,加速在仓、运、配等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用科技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记者 程平 陈维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