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柑橘城”忠县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2019-11-11 19:55: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重庆11月11日电 题:一粒种子 一杯橙汁 一座公园——“中国柑橘城”忠县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新华社记者李勇 徐旭忠 赵宇飞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忠县境内,茫茫橘海中挺立着一棵特殊的柑橘树。树前石碑上写着“奠基树”字样,它是22年前由当地引进的第一粒种子培育而成的柑橘树。

(图文互动)(1)一粒种子 一杯橙汁 一座公园——“中国柑橘城”忠县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在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忠县现代化柑橘基地的试验田拍摄的小型柑橘品种(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享有“中国柑橘城”美誉的忠县,从一粒种子起步,如今已拥有数十万亩橘海,形成鲜冷橙汁等完整的深加工产业链条,并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再到一座公园”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橘海

中国是世界柑橘原产国,忠县所处的三峡库区是世界公认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之一。

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游览忠州(现忠县)大禹古庙后,挥笔写下“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的诗句;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期间,带领百姓开山、修路、种果,种的正是柑橘。

然而,由于品种单一、生产方式落后,柑橘迟迟未能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直到1997年,忠县引进美国施格兰公司,与重庆三峡建设集团合作实施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种下现代柑橘产业的第一粒种子。

“从那以后,忠县柑橘逐渐向现代化生产转化。”忠县果业局局长熊长春说,柑橘品种从美国引进,同时加以自主研发,育苗使用脱毒容器、栽植由经纬仪放线分区定植,忠县柑橘品种、育苗、建园等均通过国际采标确认。

一粒种子已成长为一片橘海。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到35.6万亩,并形成早中晚熟配套的品种体系,确保四季均有鲜果批量上市。2008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忠县“中国柑橘城”称号。

在长江之畔的涂井乡友谊村,登上观景台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橘林随群山起伏似海。著名作家马识途返回忠县老家时,被这幅美景所震撼,欣然题写“三峡橘海”四个大字。

(图文互动)(3)一粒种子 一杯橙汁 一座公园——“中国柑橘城”忠县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这是紧靠长江的忠县现代化柑橘基地果园——三峡橘海(10月22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如今不只是友谊村,“半城山水满城橘”已成为忠县特有风景:墨绿连绵,金橘满枝,漫步其间,既能享耳目之娱,又能饱口腹之欲。

从一杯橙汁到“榨干吃尽”

在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车间,新鲜柑橘经过清洗、分级、榨汁、消毒等程序后,摇身一变成为橙汁,存入密封袋冷藏。

“柑橘从采摘到加工成鲜冷橙汁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才能保证色泽、口感和品质。”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洋说,派森百橙汁已跻身国宴饮品,并在国内多个大中城市销售,也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如今,忠县已形成“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加工产业链。熊长春说,全县已培育出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实现加工柑橘5万吨,生产橙汁2万吨,加工产值6亿元。

橙汁,只是加工产业链的起点。柑橘加工产生大量皮渣,填埋处理容易产生污染。忠县选择科研攻关,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研发柑橘皮渣处理工艺。

人见人厌的柑橘皮渣也成了加工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在忠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皮渣经过酸提、碱提、提纯等复杂工序,提取出来的淡黄色粉状的橙皮甙身价倍增——它是抑制肿瘤的药物原材料。

橘皮甙也不是这条链条的终端。沈洋说,提炼完橘皮甙等多种产品的皮渣废料,最终可生产成有机肥,再卖给农户或企业种植柑橘,完成“从果树里来,到果树里去”的绿色循环。

“榨干吃尽,是忠县拓展柑橘加工产业链的目标。”熊长春说,除橙汁、橘皮甙、有机肥之外,忠县的柑橘产品还包括精油、果酒、橘蓉等10余种,全产业链目标基本实现。

从一片橘海到一座公园

前不久,3000多名马拉松选手汇聚到忠县新立镇。裁判一声枪响,选手们浩浩荡荡从新立镇起跑,穿越万亩橘园,闻着沁人心脾的橘香,奔跑在色彩斑斓的赛道上。

与此次“田园马拉松”同时举行的“忠橙”文化旅游节,摄影大赛、摸鱼比赛、柑橘采摘等20余项活动,吸引全国近30万游客涌入新立镇。

其背后是忠县发展柑橘产业的新目标,即建设“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在柑橘种植业和加工业基础上,发展文化旅游,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两年前,“三峡橘乡”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涵盖新立镇、双桂镇的10个村(社区)。如今的“三峡橘乡”俨然一座柑橘主题公园。

古朴的巴渝民宿掩映在万亩橘海中,马拉松廊道、慢行步道蜿蜒起伏。游客可采摘新鲜柑橘,体验橘乡特色民宿,也可在柑橘品种博览园观赏大如西瓜、小如金豆的数百个柑橘品种,在橘艺手工坊亲手榨出一杯橙汁……今年前三季度,“三峡橘乡”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30万元。

果农的增收渠道因此得以拓宽。新立镇文笔社区村民伯志油算了一笔账:“以前,我的500多亩柑橘主要卖给经销商,年产值约150万元;田园综合体建设后,我同时发展采摘、农家乐等,去年仅旅游收入就达120万元,总产值达350万元。”

数据显示,忠县柑橘综合产值已超过3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近四成,亩产值超过1万元,带动全县20万果农致富,人均年增收超过1.3万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