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千家宴,一家亲

2019-11-05 19:39:5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南京11月5日电 题:千家宴,一家亲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

一盘鸡蛋西红柿、一盘豆干炒辣椒——72岁的吕桂英在老伴的帮助下,颤颤巍巍地往桌子上摆下两个菜,还想再摆第三个。

社区书记笑着要拦她:“吕阿姨,一家只要一个菜,您摆那么多,桌子可要满了!”

“你们就别拦我了,我呀今天高兴。”吕桂英把社区书记“堵”了回去,“要是十年前,你们就是花钱请吃饭,我都不一定来。”她去年刚做过手术,腿脚不好,但说话的声音依然洪亮。

吕桂英所在的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仙林新村小区,是街道唯一的拆迁安置小区。11月2日-3日,仙林街道在这里分两场举办了一次邻里千家宴。

小区1600多户,每家出一个人、一个菜,社区为每桌准备两个菜。十家邻居围坐一桌,吃吃喝喝聊聊,还有居民自导自演的歌舞节目可以看。场面像极了乡下人家办喜酒,却是城市小区居民在街道组织下的一次聚餐。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吃一锅饭。这顿饭能在仙林新村吃起来,可真不容易。

仙林街道的前身是个农牧场,20世纪90年代末拆迁后,腾出的土地陆续建起了大学城和商品房。大部分居民原来散居在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后来集中安置在39栋楼房的仙林新村里。因为拆迁早,很多人一时没有工作,居民生活遭遇困难。

新村与栖霞区委区政府驻地只有一路之隔。拆迁后十年间,新村有1000多户居民参与上访,成了全省有名的上访高发区。

由于拆迁遗留矛盾多,干群关系紧张,邻里关系也不好。邻里之间还相互攀比,闲话嫌隙多了,有的甚至断绝来往。整个新村成了一盘散沙,环境脏乱差,很多居民外迁。

“得把人心拢起来,不然要我们党员干部干什么?”2010年到任的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暗下决心,带领街道干部转变观念,不把新村居民当成麻烦制造者,而把问题理解为他们转型的不适应,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他们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仙林新村划分了网格,干部下沉到网格,不断深入走访化解矛盾,不断改善小区设施环境,不断帮扶居民创业就业,不断培育居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小区面貌一天天好转,搬出去的人又陆续搬回来了。

1999年入住时,新村1056个地下室被居民抢占,用于自住、出租、经营、堆杂物,不仅环境乱、安全隐患多,还成为扭曲新村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的导火索。2016年底,街道通过6个月的分片包干、挂表作战,将所有地下室整治出来、重新分户,建成了党群学习空间,不仅重塑了新村的利益格局,还增加了党建文化阵地,得到居民的积极支持。

如今,仙林新村党委成立了三个“常青树”党支部、下设39个楼栋党小组,党小组组长都是优秀的党员居民志愿者骨干。新村已经连续9年实现进京、到省、去市、到区四个“零上访”,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达到95%以上,家家户户都参与到“本月我站岗”的志愿服务中。

有了9年扎实的工作和感情积累,才有了仙林新村这场难得的千家宴。仙林新村社区书记喻辅荣说,一开始也有点担心组织不起来,但结果是还没怎么动员,居民就踊跃报名了。

“这辈子都没这么热闹过。”61岁的吕红英望着人头涌动的席面说,这次见到了很多年不见的老邻居,“大家凑一块儿都说,赶上这么好的时代,我们是胡萝卜长在了人参地里了。”

“家里有房子在外面,但我还是喜欢住在仙林新村,这里环境好、人情暖。”吕桂英说,现在邻里关系比拆迁前还要好,有事打个电话社区干部就上门来了,街坊邻居没了抱怨多了欢喜。

千家宴从上午十一点半开始,到下午两三点钟才结束。把群众送走,把现场清理干净,街道干部们才坐下来吃午饭。在他们的头顶上,社区活动中心门口的一条横幅十分醒目:“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