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弘扬爱国精神 汇聚奋进力量(逐梦70年)

2019-10-29 01:09:0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征服珠峰(油画)

  冯 杰(中国美术馆藏)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中国画)

  张道兴(中国美术馆藏)

 

亚丁湾护航(油画)

  李 如

设计:蔡华伟

回望70年的新中国美术,我们可以发现,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美术创作的主旋律。70年来,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爱国这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出发,创作出大量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为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根基作出了重要贡献。

心系祖国的深厚情感

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美术作品题材宽广,各种代表作品中,无不蕴含着深刻而朴素的精神表达。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1950年1月,南京率先成立革命历史画创作委员会。5月,中央美术学院完成文化部下达的绘制革命历史画的任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化部、中国革命博物馆先后组织美术工作者进行两次革命历史画创作,并在国内掀起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绘画的热潮,涌现出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王盛烈中国画《八女投江》、冯法祀油画《刘胡兰就义》、詹建俊油画《狼牙山五壮士》、石鲁中国画《转战陕北》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些依据史实创作的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70年代,陈逸飞、魏景山的油画《占领总统府》和张京生、王元珍的油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同类题材中极具代表性的佳作。2004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支持,如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实施,汇聚了全国各地美术工作者创作的一批尺度恢弘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让人民通过艺术再次重温往昔峥嵘岁月。

其中,有很多表现领袖人物的作品,表达了美术工作者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感。如李琦中国画《主席走遍全国》、周思聪中国画《人民和总理》、梁长林表现彭德怀的中国画《故乡行》,以及李象群雕塑《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堪称中国美术史中的精品。

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的飞速发展,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人间奇迹。艺术家们创作的大量表现新中国建设成就和劳动者奋战在各行各业的作品,同样凝聚着爱国主义精神。如古一舟等人的中国画《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王文彬油画《夯歌》、魏紫熙中国画《天堑通途》、广廷渤油画《钢水·汗水》,以及表现大国工匠的系列作品等,都通过展现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风姿,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共建家园的美好愿望

新中国美术工作者致力于用艺术的形式宣传国家政策。

新中国成立伊始,美术工作者就热情讴歌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很多美术工作者深入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创作了一大批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如周昌谷中国画《两个羊羔》、赵望云中国画《雪天驮运图》、黄胄中国画《洪荒风雪》、徐匡和阿鸽的版画《主人》、吴长江版画《青海大草原》等。这些作品重在表现各族人民在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贡献,以美的语言,传达出各族人民共同建设中华家园的美好愿望。

军旅题材美术作品塑造了各时期保家卫国的中国军人形象,以及我军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有组织的军事美术创作活动便成为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罗工柳油画《地道战》、董希文油画《红军不怕远征难》、潘鹤雕塑《艰苦岁月》,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都是这个时期的佳作。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群众性美术创作获得长足发展,无论现实题材还是军事历史画都佳作频出,比如陈逸飞油画《黄河颂》、张道兴中国画《脚踏着祖国的大地》、邵亚川油画《巡堤》等。

进入21世纪,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在“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中国美术实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一批表现我军履行新任务、新使命的作品,如李如油画《亚丁湾护航》、李翔中国画《南海·南海》等。这些极具时代特色、凸显中国军人保家卫国坚定信念的作品,让观众看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世界和平的坚强后盾。

增强爱国精神的视觉图像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是新中国一代代美术工作者肩负的历史重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最具代表性的是继“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又实施了“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美术工作者创作出大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史实凝缩表现、历史情景再现、艺术风格语言铸造和精神境界开拓上,达到很高水平,标志着中国美术在历史画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所达到的高度,也填补了中国历史主题性创作的空白与缺憾”,同时为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优秀的视觉图像。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亚非拉很多国家便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伍必端、靳尚谊的油画《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就是这类题材中的优秀作品。进入21世纪,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表现维和部队、中国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品也进入美术工作者的创作视野。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之后,中国国家画院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实施了“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这是继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丝路写生活动后的又一次创作高潮。于小冬油画《茶马古道》、班苓版画《甘南日记》、李宝林中国画《圣马力诺山下》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该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美术工作者走出国门、放眼世界的广阔视野。

70年来,新中国美术工作者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深入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通过作品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新中国美术以美的形式和语言,让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深入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和心灵。

(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