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探索灿烂的“天河”

2019-10-26 05:57:3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肖立权(中)与团队成员在机房讨论。
  新华社发

金秋时节,坐落在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一片葱茏。从最初的“银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到后来的“天河一号”“天河二号”,这里见证了40年来中国超级计算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落后到领先的历史跨越。

有一位学者,是这一跨越当之无愧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就是肖立权,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副总设计师。

1997年,肖立权博士毕业,进入了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团队。刚参加工作,一项军队研发任务落在了肖立权所在团队。在团队中,他负责芯片光电转换的逻辑设计。“这部分问题,我读书期间没学习过。”于是他自己买书,查阅文献,终于编写出相应的代码。可还没来得及高兴,肖立权突然发现,代码始终运转不起来。

眼看着任务完成时间逐步逼近,他每天泡在项目上,中午、晚上下班之后,依然查阅各种资料、做运算模拟,经常饭都顾不上吃,晚上就睡几个小时觉。来来回回两个多月,关键问题终于被解决,整个研发可以继续推进。

“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必须要坚持自主创新,要敢于实现别人没有的技术突破,不然就只能跟在别人身后。”肖立权说。在超级计算机自主创新研发的路上,肖立权和他的团队走得坎坷而坚定。

2005年“天河工程”启动,“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开始研发,这标志着我国向世界超级计算机的最高水准迈进。

作为通用公共设施的“天河”超级计算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能耗,这在全世界都是棘手的问题。但肖立权所在的“天河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CPU+GPU异构融合体系”。2009年,“天河一号”研制成功,不仅能耗极大降低,更是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运算速度创下我国超级计算机有史以来的最高世界排名。2010年11月,“天河一号”又升级系统为“天河一号A”,第一次让中国有了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并引领“CPU+GPU异构融合体系”成为国际主流。2013年6月起,“天河二号”连续6次蝉联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其应用也从“天河一号”的科学计算拓展至大数据处理、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

面对眼前的成绩,肖立权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把创新的眼光投向了未来。“其实超级计算机的技术攻关方向一直没有变,未来还是访存、通信、能耗、可靠性等几个方面。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基础器件技术将会发生重大变革,应用上也将出现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新的应用需求,而这,也是我们进一步自主创新实现领先的良机。”肖立权说。

“我们现在将关注点聚焦在核心关键部件自主研发、软件生态自主攻关上,我国的E级超级计算机已在全力研发。将来,超级计算机这一国之重器,通过数字仿真、模拟等功能,一定会对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面对未来,肖立权充满信心。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5日 11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