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扶贫“老兵”驻村五年甘当农民“服务员”

2019-09-19 22:16:10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海口9月18日电 题:扶贫“老兵”驻村五年甘当农民“服务员”

新华社记者罗江

身穿迷彩服、背挎军用水壶,拿着笔记本走村串户访民情……转业军人隋耀达每天冲锋在脱贫攻坚战场前线。2014年,在海南省妇联工作的他主动请缨,来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如今,两次留任的他已是一名扶贫“老兵”。扎根共村五年多来,他甘当农民的“服务员”,为黎族、苗族群众蹚出一条致富路,全村61户贫困户231人全部脱贫。

春风化雨扶起脱贫志气

驻村第一天,隋耀达就遇到个“下马威”。

入户走访途中,隋耀达看见村民聚众赌博,于是上前制止。话没说完,一个醉醺醺的汉子上前将他衣领揪起,让他少管闲事!

“黄开团住手!这是新来的第一书记!”同行的村两委干部赶紧喝止,对方才悻悻松手。

挨家挨户走访后,隋耀达发现驻村帮扶远比想象中困难:共村667口人,贫困人口超过三分之一。像黄开团这样的年轻贫困户不在少数,内生动力缺乏,“穷根”难拔。

一些闲汉三天两头相约喝酒,“两季稻谷饱肚皮,一季瓜菜换酒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赌风难止,有的贫困户沉迷赌钱气跑了老婆,赌博时年幼的孩子在一旁看着……

治贫先治愚,隋耀达决定从黄开团这个“刺头”下手。隋耀达拎着熟食来到他家,边吃边聊,两人慢慢熟络起来。意识到错误的黄开团给隋耀达道了歉:“书记对不起,那天我喝多犯浑了。”隋耀达接下话茬劝他少喝酒,多琢磨挣钱路子。

隋耀达发现黄开团头脑灵活,建议他做点小生意。在隋耀达的帮助下,黄开团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干起了槟榔收购。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等政策“组合拳”让他摘掉“穷帽”,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

黄开团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脱贫志气与日俱增,对隋耀达也愈发服气。针对村里开办的扶贫产业合作社,隋耀达制定了股权激励机制,贫困户投劳越多股权越多。“等靠要”思想渐渐没了市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座右铭。

久久为功培育脱贫产业

村民致富念头被点燃,该发展什么产业带动大家,成了隋耀达日思夜想的事。

当地群众有散养黑山羊的传统,但产业“小散弱”效益不理想。隋耀达有了想法:大量闲置土地能集中种牧草,能不能进行规模化转型?

“以前没圈养过,能养得活吗?”面对村民的迟疑,隋耀达开车跑了全省10多家羊场,历时半年写出40多页近3万字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又分批带领百余村民实地考察。2016年,共村成立巾帼养殖专业合作社,纳入全村贫困户。

羊场投产后又面临资金紧缺。银行不愿给刚起步的羊场贷款,隋耀达打算拿出房产证担保贷款。“如果项目失败还不上钱,咱们连住的地方都没了!”一向支持他的妻子王玉珍也急了。但眼看着寄托全村希望的产业就要半途而废,隋耀达还是抵押贷款20多万元。

“隋书记决心要带大家把产业做起来,不好好干都对不住他。”共村巾帼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黄秀玲说。

开荒建设牧草基地,隋耀达第一个跳进齐腰的沼泽地里;早产的羊羔要人工喂养,他抱回房间用奶瓶喂奶……隋耀达对羊场倾注了大量心血,“羊书记”的名号越来越响。三年多来,羊场养殖规模已从100多只发展到700多只,年产值达60多万元,年年稳定分红实现良性循环。

红毛丹种植、黎锦编织和光伏电站等项目也走向正轨:100多亩红毛丹陆续开花挂果;村里妇女成立黎锦合作社编织销售旅游工艺品;建设的50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即将并网发电。

举家驻村将群众当亲人

“我是党员,又来自农村,深知‘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是农村百姓最大的盼头。”隋耀达说,干部驻村不仅要带着政策和项目来,更要带着一腔热血来。

2014年7月,海南省委选派干部驻村扶贫。彼时的隋耀达刚被确诊颈动脉瘤,不适合高强度工作。然而,他还是主动请缨驻村。两次留任,隋耀达在村里一干就是五年。不仅如此,他还一度举家“落户”山村扶贫。

2016年,隋耀达动员妻子辞去工作,带着两岁半的女儿从海口搬到共村住了9个多月,妻子给羊场工人做饭,女儿在镇里上幼儿园。70多岁的老父亲也到羊场帮忙,直到去年在买菜途中遭遇车祸住院。父亲在病床躺了近一年,让他愧疚至今。

隋耀达说,让家人来到农村,是希望他们能更加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事业。“女儿已经知道,爸爸老不回家是因为这里有很多人需要他。”

五年来,隋耀达累计为共村争取10余个项目,资金近千万元,动员社会捐款捐物20多万元。自掏腰包给孩子购买文具、带村民到医院看病、资助村里修建文化室……他用自己的工资、各类奖金捐赠款物已达10万元。

“公务员就是服务员。你帮村民办成一件事,他永远都记着你的好。”隋耀达说。他的手机成了村民随时拨打的热线电话,他的小车也成了村里的货车、公交车和救护车,近三年就跑了20万公里。村民黄开雄说:“共村的脱贫路就是隋书记的车跑出来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