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良渚遗址考古: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2019-08-20 02:04:27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杭州8月19日电 题:良渚遗址考古: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新华社记者冯源

引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国考古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中国考古学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创新,专业考古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趋频繁,为世人呈现中华大地上如“满天星斗”的璀璨文明。

即日起,新华社在“新华调查”栏目中连续推出一组报道,通过对良渚文化、三星堆遗址等考古重大发现的最新报道,充分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充分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突出贡献;充分展示考古重大发现对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积极意义,实证中华文明所深具的文化软实力。今天播发第一篇《良渚遗址考古: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说起新中国的考古成就,良渚遗址大发现是其中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

从杭州市中心出发,往西北方向驱车约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良渚”意即“美丽的水中之洲”,在5000多年前,这里曾经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城市,成就了灿烂的文明。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首次公开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

2019年7月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中国申报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距今4300年至5300年前的良渚古城遗址,是它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城分三重,占地630多公顷,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2015年发现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

出土的诸多精美玉器,是中国玉文化史前高峰的遗产,也见证了阶层分化。

埋藏地下、储量可观的炭化稻米,印证了兴旺的稻作农业,和手工业遗存共同成为社会分工复杂化的写照。

40多年前,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就判断这里是“最古老的杭州”。20多年前,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就论证,良渚文化所属的社会发展程度已经进入文明阶段。

北京大学副教授秦岭博士指出,良渚代表了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下游湿地稻作农业文明的发端,这与中原及世界大部分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下产生的文明有着鲜明区别。

而国际考古学泰斗、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则表示,良渚早在5000年前,就已是“一个组织度极高的社会或国家形态。”“对我个人来说,它是研究人类文明的头等重要之地。”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意味着它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意义重大。”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说。

良渚遗址体现先人的力量与智慧

良渚古城遗址内外分布着许多山:莫角山、乌龟山、卞家山、狮子山、塘山,许多其实是人工堆筑而成。

据测算,良渚古城遗址和外围水利工程所需的土石方量共计1005万立方米,而古埃及吉萨金字塔群所需土石方量则为504万立方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计算发现:在良渚时代的早期,先民们需要短时间堆筑起917万立方米土石方。即便1万人全年无休,每3人一天完成1立方米的量,也需要7.5年时间才能完成。这需要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良渚古城是在一片湿地上兴建的。当时,人们先在湿地上堆起墩台,再在上面修建房屋和宫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宁远研究员说,这一建设思路非常合理,至今,江南水乡的人们仍然临水而居。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可以拦蓄13平方公里的水面,总库容量约4600万立方米,分别是杭州西湖的1.5倍和4倍,具有防洪、灌溉、运输等多种功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研究员说,这说明当时的先民就已经有了宽广的规划视野、高超的技术水平。

玉琮、玉璧、玉钺……来自全国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良渚文物正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良渚玉器系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殷商,乃至《周礼》中“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规定。中国人爱玉、佩玉之风可谓源远流长。

良渚遗址彰显今人的求索与敬畏

197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们在良渚当地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了各类遗址270余处,7次获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度荣膺中国考古学界的最高奖项——全国田野考古一等奖。

目前,良渚大遗址考古形成了适合它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广泛使用遥感、测绘、同位素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其研究方向正向数字考古、动植物考古、地质考古、环境考古、文物保护等方向发展。

前人“筑山”,今人“移山”。刘斌说:“良渚遗址的考古与保护,凝结了几代考古人和文保人的汗水和心血。”

为了保护好良渚遗址,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一直都在行动。1996年,国务院批准公布良渚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9月,浙江省批准设立杭州市良渚遗址管理区。2002年6月,杭州市人大制订的《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施行。2013年以来,余杭区还实行了“城市发展反哺遗产保护机制”,将良渚遗址区外城市开发所得的部分财政收入用于遗址的保护等工作。

求索历史,敬畏历史,我们方能更好前行。

丘陵起伏,水道纵横,芳草萋萋,绿树成荫,这是一处紧邻城市而无喧嚣的净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有限开放一月有余,在这里,人们可以遥望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