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两个水龙头”流淌的幸福

2019-08-11 21:06:5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这个龙头的水是用来做饭洗碗的,另一个龙头的水是用来搞卫生、洗衣服的。”76岁的徐秀章,分别拧开两个水龙头,看着白花花的水流进不同盆里,向记者道出两个水龙头的小秘密。

贵州省遵义市乌江镇坪塘村地处乌江河谷,平均海拔950米,受地形地貌限制,守着一条乌江,却常年没水喝,700多户人家3000多人用水都依靠山里仅有的几口小水井和小山塘里的自然水。

水在这里十分珍贵,村里人修房子时,都特意将屋顶建成简易储水池,便于接雨水。“房顶自蓄水曾经是村里人的救命水。”徐秀章说。

坪塘村的水,成为播州区、乌江镇干部心头的痛

“镇里最先提出的供水方案是在该村刺梨坡修建高位蓄水池,通过从乌江库区三级泵站提水的方式,对全村实行集中供水,测算下来要投资1800万元。”乌江镇党委书记侯登江说。“而且经过三级提灌、集中供水,水费将达到每吨18元,对老百姓来说负担沉重。”

几经论证,乌江镇党委政府决定,因地制宜、分散供水:离集镇较近的水井、麻窝、水淹等村民组和坪塘小学,通过增压、提灌等方式,将集镇管网延伸到村民的院子和学校里;集镇管网无法延伸、又无稳定水源的12个村民组,建设小型水泵站,从乌江河道分级提水到供水池,再铺设自来水管网到村民家中。

两项的建设费用约500万元,水费根据地势高低每吨4元至7元不等。

2016年底,工程完工,坪塘村家家户户的水龙头,流淌出白花花的自来水。

“我们的水实在来之不易,有了自来水,还是要节约用水。”村民们摸索出丰水期用“自来水+自然水”、枯水期用“自来水+自蓄水”的“三水互补”方式,饮用和做饭时用自来水,打扫卫生等就用自蓄水。

村民许仕伦算了一笔账:他们一家6口人,如果全部用自来水,每月的水费要70元左右;现在“三水互补”,每月的用水3至4吨,水费只需要24元。

村里的产业,也因水而兴

8月的早晨,坪塘村的辣椒地里,知了声声中,村民王仕国已经“巡地”三回,随着一桶桶清水浇下去,汗水也浸透了他的衣背。

“辣椒根系不耐水,为了保证辣椒各个生长期所需的水分,需要人工及时浇水,近的地方我就拉水管,远的就挑水灌溉。”散落在村子各山头的240亩辣椒地是王仕国的“心头肉”,就算挑水磨破了肩,他也没喊过苦。

“这算什么苦?以前没水,没办法大规模搞种植,一年下来,家里都没有余钱剩米,那才叫苦。”王仕国说。

2014年,王仕国开始种植辣椒,起初只有几亩地的面积,由于水源紧张,收成只能“望天”。“只要干旱一来,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辣椒蔫掉,心痛。”

村里接通自来水后,精明的王仕国知道,发展的“春天”来了。2018年,他通过流转土地,一口气种了240亩辣椒,当年产椒6万斤,收入3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辣椒产业正在坪塘村全面铺开。

不仅是辣椒,有了水,村里的经果林、蔬菜、食用菌、养猪等产业,也都搞得红红火火。(记者 向永东 黄霞 潘树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