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暑期出国游学 花费数万值不值?

2019-08-11 21:06:1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暑假过半,在欧洲、北美、澳洲、东南亚等地“游历”的中小学生们陆续回国。今年暑期,出国游学除了传统的夏令营等项目,去国外插班学习、去当地夏校体验校园生活成为一些家长和孩子的新选择。实际体验下来,效果如何呢?记者多方调查后发现,部分国外游学机构缺乏资质,游学项目存在货不对板、价格虚高、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

花费数万元,“效果不算好”

在过去的40天里,南京仙林中学初一学生小刘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一所学校当了插班生,住在当地的寄宿家庭里。他的父母希望全英文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小刘带来沉浸式体验,为此投入近6万元。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林,在泰国清迈的一所国际学校上了一个月的短期班,来自欧美国家的老师进行全英文授课,上午学习英语拼读和语法,下午是体育、音乐和美术。妈妈陪她一同前往,学费加上两人租房和机票的费用共两万多元。

常州市某中学的小胡,体验的是新加坡为期4周的“微留学”,课程只有英语和数学,并且按照英语水平插班学习,没有游玩项目,费用是4000新加坡元(约2万元人民币)。

根据《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数据,2017年参与国际游学的人数达86万人,2018年约105万人,2020年预计将达170万人;2018年中国国际游学市场规模达268亿元,2020年这一数据将突破400亿元。

长期研究和运营游学项目的江苏金陵商务总经理罗森告诉记者,这两年,国外游学项目已经从传统的“玩+学”类型的夏令营不断拓展到插班学习、夏校、微留学等。

动不动花费数万元的出国游学,效果到底如何呢?小王妈妈坦言,“初衷是想让他体验真实的国外教学模式,同时提升英文听说水平,但孩子很多课程听不懂,也不太爱跟别人交流,效果不算好。”

小林倒是很喜欢在清迈的这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一开始上英语课有些困难,不过下午的课程都很有趣,我还跟韩国和日本的同学成了好朋友。”但小林妈妈也有遗憾,“本来报的是插班学习,因为报名人数太多,学校只好单独开了一个短期班,而且到了后期学生越来越多,师资差点不够。”

信息不对称,项目“货不对板”

据南京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江苏省某著名游学机构一个暑假的营收就达4.2亿元。但是,新东方与艾瑞咨询的白皮书指出,目前游学行业仍处于“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专业游学机构仅占整个游学市场的3%。记者近日调查也发现,因为专业度差,一些没有资质的机构层层分包操作,导致部分国外游学项目存在货不对板、价格虚高、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

“说是可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实际情况是机构租下了金色大厅的某个时间段,孩子们挨个上台弹一小段钢琴,空荡荡的音乐厅里,听众只有同行的学生和家长……”吴女士事后把带女儿去奥地利游学的这段插曲当作笑话讲给朋友听。

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多个受访家长表示,培训机构以出国演出、比赛的名义组织游学活动,到了国外,才发现参加表演的几乎都是参加游学活动的中国学生。

有的游学项目,则是随意更改营地。“说带孩子去哈佛,结果去的是哈佛的夜校、商业学院,因为成本低。但是家长没跟着,孩子并不知道里头的‘花头经’,还玩得挺开心。”

“问题就出在信息不对称。”一位专业游学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澳大利亚做项目时,曾经调研了当地50多所学校,发现大部分在放假前就已经被中国的地陪们“承包”了,“营地所在的学校是租的、老师是租的,甚至互动交流的学生也是租的,课程是地陪机构自己制定的,并不是学校本身的课程。实际情况让人啼笑皆非,家长却完全被蒙在鼓里。”

所谓的“插班学习”也需要好好甄别。“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学期跟我们中国是一样的,我们暑假期间人家也在放假,怎么可能插班?我们在加拿大的项目,插班从9月份才开始。”专业游学机构的这位负责人说。

“灰色交叉地”,市场难监管

“游学市场属于典型的灰色交叉地带,教育、旅游、出入境等都有涉及,比较难监管。”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法律顾问朱凯说,之前出台过的相关文件,也都是多部门联合制定,但是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咨询服务公司甚至个人都在开展出国游学业务,但因为没有办理出入境业务的资质,往往通过对接海外的一些资源或者外包给旅行社等第三方去操作。而在国外的地陪,很多也并不规范,有的就是当地兼职的华人或留学生,安全性几乎无从保障。因为层层转包的缘故,项目的费用差价也非常大。

宝应中学学生小徐,去年参加了一家教育机构的英国游学项目,为期12天费用2万元,今年她的同学想报名时,发现类似项目行程增加到14天,费用却已经超过3万元。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市场需求节节攀升,许多项目冠上“游学”二字,价格就“噌噌”上去了,一般教育机构交给旅行社做游学项目,中间赚的差价都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100%。

罗森认为,家长在认真评估自身经济能力的前提下,要明确送孩子出国游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玩一玩,自由行或者跟团游就可以;如果是想增长见识、学有所得,可以选择学校推荐的游学团;如果是为未来留学做准备,建议找更专业的游学机构专门定制方案。同时建议家长切实考察所选机构的安全保障措施。

朱凯建议,应由相关部门牵头,联合市场监管等多部门,从源头规范管理,对游学机构进行专业化的资质审定,设立准入门槛,在安全保障、教师资质等方面进行把关。(记者 蔡姝雯 实习生 上官新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