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每天500“蓉漂”落户!他们为何而来

2019-08-07 23:00:18 信息来源:成都商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往往就取决于人才,以及其对人才的吸引力。成都求贤若渴,在两年前,正式发布了成都“人才新政”,其中包含了人才落户、安居、高层次人才扶持等一系列重磅政策。而截至目前,成都全市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的累计落户人数已突破30万人,平均每天约500“蓉漂”选择落户成都。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为何愿以成都为家?“蓉漂”最有发言权。

人物一 班鲁 画家

他来,因为这里有温情

班鲁是位毕业于西安美院的青年画家,出生于山东。20岁之前,他同成都并未发生过联系。但他却在一次途经成都的单车旅行中,对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难以忘怀,开始憧憬留在成都。而现如今30岁出头的班鲁,早已彻底安家成都。今年的“成都榜样·最美青年”候选名单出炉,班鲁的名字赫然在列。“我觉得我就是正儿八经的成都人,挺骄傲的!”

其实班鲁在4年前就开始在成都创业了,他开创了8090绘画工作室,创作原创绘画、插画等作品,还包揽了成都无数大街小巷的墙绘。

他说,若不是成都的温情、包容与机遇,他不会如此坚定地选择这座城市。创业之初,班鲁先是参加了锦江区的一场创业大赛,一举夺冠。而后,他顺利入驻了锦江区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彼时,他不仅享受了免费的创业场地,还在园区内接受了多次创业培训,参与了多次资源对接活动,“这样的温情和鼓励,让我觉得选择成都实在太幸运”。

2017年,当成都“人才新政”重磅出炉,对人才落户制度进行了改革后,班鲁毫不犹豫希望安家在此,于是他第一批申请了人才落户。

“新政出炉两年了,新成都人越来越多这是‘肉眼可见’的”,班鲁说,自己的工作室日益壮大,从初创至今已有十多个伙伴,“清一色全是年轻蓉漂”。他们选择成都,有个共同的理由,像家,包容,有温情。

人物二 魏亮 创业者

他来,因为这里有机遇

30万并不仅仅是个直观的数字。当我们对这30万进行透视,会发现这些人才正与成都的产业发展相互适应匹配,“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日益紧密。

“80后蓉漂”魏亮,就是生物科技领域的高端人才。当前,生物科学、大健康领域正是成都着力发展的产业领域。西安人魏亮拥有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移植免疫实验室多年的知识经验积累,却毅然来到成都,开启了逐梦之旅。

魏亮在成都创立了两家公司,一家是成都仕康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器官移植相关领域的研发,另一家叫做成都嗨米科技,主攻大健康领域。

在魏亮的创业发展道路上,成都给予的机遇是宝贵的。

一方面,魏亮认为,自己是成都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受益者”。两年前,魏亮就拿到了“蓉城人才绿卡”,这让他颇感温暖。但更令他暖心的,是在企业的发展中,他得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魏亮认为,在他所从事的生物科技相关领域,成都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并且生物科技相关产业正成为成都的优势产业”。

事实上,为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成都积极构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双引”良性互动机制。对照“5+5+1”现代产业体系细分领域,成都推动“大数据全球人才搜索系统”与“招商云网”数据共享、资源共用,形成与产业链动态耦合的人才链,最大限度将人才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此外,成都还创新“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产生“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人物三 叶蓉 公安办证中心民警

他们,迎接游子“回家”

30万“蓉漂”纷纷安家成都,对于长期在办事窗口经办户籍业务的工作人员来讲,最是能感受到人才们的期盼与热情。

成都天府新区公安办证中心民警叶蓉就很有感触,她告诉记者,每为一名“蓉漂”办理完落户后,她都会笑着对对方说上一句:“你已经落户天府新区啦!”每一次,对方也都会笑着回复她“谢谢”。

“这个时候我总是特别满足,就好像作为家人,第一个迎接到了新成员的加入”。

8月6日中午休息时间,叶蓉告诉记者,上午刚刚过去,她的窗口已经经办了十多个落户的业务,“每天500人落户成都的数字,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为了让人才们最大限度提高落户的便利性,成都在落户经办方面已经全面实行“一窗办结、一网办理、一次不跑、一站办好”。此外,成都还开通了“人才入户”线上邮寄办理,让办理落户的人才们更少跑路。

“如何为人才们提供更大的便利”,也是身在一线的叶蓉,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会思考的问题。去年起,针对应届生办理落户较多的情况,叶蓉所在的天府新区公安办证中心还直接前往部分高校集中受理落户业务和提供送证服务,“能确保毕业生离校的同时,就能拿到户籍证明”。

这些服务,是成都对人才的温情与诚意。当然,“诚意”还远不止于此。

当前,成都面向全球,叫响“蓉漂”品牌:“蓉漂计划”累计已评选659名专家、64个团队。“蓉漂·人才荟——走进名城、名校、名院(所)、名企”系列活动开展进入常态化,两年来赴伦敦、东京、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城市举办了专场活动超过300场。此外,成都将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这些,都是成都引才聚才的积极,都是成都求贤若渴的诚意。(记者 王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