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助学路上的“拾荒干部”

2019-07-28 05:33: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7月7日,暑假里的第一个周末,福鼎市德成学校的教室里聚集了100多位家长,他们为一场无关孩子学业的讲座而来——由邓昌朝劳模工作室发起,以“孝亲尊师,父母先行”为主题的《道德讲堂》。

  邓昌朝是这场特别讲座的讲师。“有钱布施,没钱捡刺。”在台上,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常常听母亲说起的一句话。“这句话讲的是,人在宽裕的时候可以散布财物救济他人;在穷困的时候,可以捡起路边的荆棘,以免伤到路人。从小事做起,人人都可以行善助人。”

  这句话也是邓昌朝多年来践行的理念。从1994年至今,身为基层干部的他在工作之余,累计资助1536位学生,募集善款456万元。20多年来的助学善举,让他在2013年荣获福建省劳模称号,2016年荣登“中国好人榜”,同年入选“感动福建十大人物”。

  6月初,记者来到位于福鼎市贯岭镇的邓昌朝劳模工作室,见到正在整理资料的邓昌朝。不大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资料,橱柜里整齐地码放着一摞摞的记录本和信件、档案。邓昌朝向记者展示说,这些本子是他亲手建立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笔捐助的来源和金额。从几十、几百到上千、上万元不等,捐款大都来自普通人。

  贯岭镇地处闽东革命老区。上世纪90年代,邓昌朝在这里任职时发现,当地有很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当时,一位父亲病重、母亲已故的初中生面临辍学,她的一句话让邓昌朝印象深刻,“就算少吃一顿饭,也想要去读书。”为了这句话,邓昌朝硬是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费用,并想办法进行募捐,资助这个孩子读完了初中。

  自那时起,邓昌朝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同时不断地奔走于各个单位、企业、社区间,呼吁助学募捐。从家人到朋友,从同事到陌生人,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据统计,20多年来,6000多位捐款人的爱心资助汇集成了如今稳定的助学基金。

  为了增加资金来源,邓昌朝还在贯岭镇设立了爱心环保站,将各处收集送来的废纸、废铁、塑料瓶等分类整理,让废品站过磅回收。多年来,爱心环保站累计处理、回收了约16万个废瓶、15000多公斤废纸,所获收入全部用于助学。

  采访当天,邓昌朝时不时掏出自己的“老人机”接打电话,对接各种捐款事宜。与记者一起走在路上时,他会手拎一个袋子,见到路边废弃的水瓶、纸张就随手捡起。“捡这些都成习惯了,别看东西少,攒多了也是钱呢。”邓昌朝笑着说。25年来,邓昌朝几乎每天都在劝募、送钱,自己却始终省吃俭用。也因此,人们都开玩笑地称他为“乞丐干部”、“拾荒干部”。

  对受助的学生来说,一开始,邓昌朝是亲切的“邓叔叔”;随着年岁增长,“邓叔叔”已经变成了“邓伯伯”“邓爷爷”。让邓昌朝自豪的是,多年前受助的学生,如今有不少也加入了他的助学队伍,或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助学也是助人心,举手之劳能唤醒孩子们的善良与感恩之心,一切都很值得。”

  邓昌朝的善举,让爱心在社区和城市中传递与接力。杨廷碰是邓昌朝多年的好友,也是最早加入爱心团队的志愿者。只要有时间,他就会义务为助学助困的事忙前忙后。2013年起,邓昌朝劳模工作室发起《道德讲堂》,开展传统文化、环保、公共道德等主题的讲座。去年,志愿团队就在福鼎市内的多所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展10余场活动。《道德讲堂》的特约讲师、福鼎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林洁告诉记者,讲课时她也乐在其中。“邓叔叔就像是福鼎道德模范的一张名片,能为社会弘扬和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采访结束时,邓昌朝手机里收到了一条受助学生的短信:“邓伯伯:谢谢您这么多年来的照顾和鼓励,我也从一个小孩子成长为能创造价值的成年人,即将开始正式工作,可以照顾自己和别人了。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您!”

  爱心,还在延续……(记者 于灵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