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老中医刘翔告诉你
沈阳泽润肥业有限公司
吉美家,装饰你美丽的家
中秋送礼就送酒搭档
北京丰亮君发建筑工程
天堂寨深秋
豪澤格芮酒店礼遇非凡旅途的等待
体验盛唐文化和历史
在鼓浪屿文艺地慢生活
冬季国内最佳温泉去处
难以抗拒的秋色诱惑
甘肃 为什么是你
紫金绿茶红茶获殊荣
潍坊滨海建设生态绿色
花海是最深沉的幻觉
世界上最美的工作
宁夏观光夜市正式开业
山东荣成:天鹅舞朝晖
当前位置:
首页
>
阅社会
>
民生大观
青海湖畔:守护湟鱼洄游
2019-07-11 18:59:53
信息来源:
发布者:艾森新闻网
点击量:
7月6日,在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里,一条湟鱼在洄游。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摄
新华社西宁7月11日电 题:青海湖畔:守护湟鱼洄游
新华社记者江时强、田文杰
眼下的青海湖畔,正值湟鱼洄游的季节。无数“小精灵”,沿着入湖的40多条大小河流,逆流而上。
34岁的郭鸣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森林公安局民警。2016年他和5名同事来到共和县江西沟站点扎营,负责巡查沿青海湖180公里的岸线、223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水域面积,以及布哈河、向贡河、黑马河等10余条湟鱼洄游的河流。
青海湖的湟鱼是我国独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最多时达32万吨,上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人们开始大量捕捞,致使资源量骤减至2600吨。
“青海湖是微咸水湖,每年5月至8月,湟鱼都要以生命为代价,向入湖的淡水河上游拼命洄游,刺激性腺发育成熟,孕育繁衍后代。”郭鸣说,“湟鱼洄游九死一生,常有鱼儿搁浅在岸边死掉,我们得经常沿着河边走走,看有搁浅的马上救起来。”谈起湟鱼,郭鸣一脸兴奋。
“保护湟鱼就是保护青海湖。现在沿湖捕捞湟鱼的情况很少发生了,渔政、公安、工商等部门长期联动,沿湖群众也自觉保护,封湖育鱼已经20多年了。”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渔政局泉吉检查站站长洛藏显得很自信,他们24小时沿湖巡查,5人轮班,现在很少接到沿湖农牧民的报警。
“县上一年四季通过各种媒介宣传,洄游季节安排电视、网络直播,去年直播网上点击率2000多万次。保护湟鱼已经家喻户晓。”刚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祁梅说。
7月,刚察县泉吉河畔,“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观场面吸引了众多游客。人们三五成群拥在河边,欣赏鱼儿“挣扎”飞跃过层层台阶,向上游奋力洄游。
刚察县森林公安局吉尔孟派出所民警刘巍告诉记者:“游客来自全国各地,最多时每天上千人。”为避免人类活动对湟鱼洄游增添阻碍,刚察县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将沙柳河2米多高的拦河坝换成了18级台阶,每级台阶高15厘米,其中还修了凹槽。2016年,又投资850万元在泉吉河修建了20多级台阶组成的洄游通道。
“变化的不仅是硬件,现在大家对湟鱼保护的观念越来越强烈。”刘巍说,“以前游客来了感到很新鲜,总下河去抓,现在都是岸上观赏,乱扔垃圾的也不见了,影响湟鱼洄游的因素明显少了。”
变化还悄然发生在青海湖岸边靠捕捞湟鱼为生的十余个村庄。
朱宝鹏是刚察县泉吉乡新泉村的村民。该村海拔3300米,冰雹灾害多,以前种青稞、油菜等,常常十年九不收,全村老小靠打鱼为生,随着青海湖封湖育鱼,1996年起全村彻底转产。
“也痛苦过。”朱宝鹏笑了笑,“但阵痛后,村里发展起牛羊养殖,不少人做起了拉面生意,2017年我们村全体脱贫了,去年我们人均收入9000多元呢。”
当被问及现在还有没有人打鱼时,朱宝鹏马上严肃起来,“现在别说打鱼了,我们村很多人都自觉保护湟鱼。打鱼早已成为历史了。”
7月6日,在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里,湟鱼在洄游。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摄
7月6日,在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里,一只湟鱼向上洄游。新华社记者 吴刚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