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好人不“独”

2019-07-09 02:00:33 信息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发布者:isen点击量:

6月27日,吴元渺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临海市一个养老院为老人义务理发。吴元渺坐在一个角落静静地看着他们。

在浙江临海,一场普通的公益理发活动中,48岁的吴元渺坐在轮椅上,在不远处看得入神。跟随理发师的动作,他修长的手指轻微地颤动。这一幕对他来说,熟悉又陌生。

这支爱心公益服务队的理发师大都是吴元渺带出来的徒弟。通过徒弟的公益活动,师父的手艺和爱心得以继续向社会传递温暖。但这一幕,只是这个关于爱心接力故事的冰山一角。

1997年,吴元渺在自己的理发店为老人免费理发(6月26日翻拍)。

消失的爱心理发师

说起吴元渺,不少临海市民都会记起一家远近闻名的理发店。1997年起,吴氏美发在古城街道开张。凭借一双巧手,18岁学艺的吴元渺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节假日的店里,顾客总是排起长队。

然而,从开业之初,吴元渺就定下一条特殊规矩:周三上午免费为老年人、困难职工理发。

在附近居民的口耳相传下,不到一个月之后,一到周三,理发店还没开门,店门口就聚满了前来理发的老年人。

从1997年开始,持续17年,吴元渺和他的徒弟无偿为6万多名老人剪发理容。除了周三上午,吴元渺每年还会组织徒弟前往敬老院、武警驻地、福利院免费提供剪发服务。

平时低调寡言,但内心却善良热情。从街坊邻里的好口碑到最美临海人,再到中国好人、浙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小小理发师吴元渺获得了许多不平凡的荣誉。

然而,正当事业和公益渐入佳境时,一种罕见的脑部疾病却向吴元渺袭来。2008年开始,他的肢体、脏器功能开始受到影响。他走路开始颤颤巍巍,原本灵活的手指也变得不听使唤。

2013年,为了不连累家人,吴元渺主动提出和妻子离婚,随后,他宣称“要去北京发展”,关店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随便帮我找个房间吧,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现在的样子。”2013年10月,身体日渐消瘦,整日躲在理发店阁楼里的吴元渺向好友张海林求助。

6月27日,张海林背着吴元渺下楼,去参加一次爱心服务队的公益活动。

一句承诺,6年守护

张海林是临海市古城派出所的一名辅警,也是吴元渺店里的老顾客,相识多年,脾气投缘让他们成了好朋友。

“吴元渺一直是我们的榜样。”张海林说,每每家里需要帮助,老吴总是热心伸出援手。张海林记得有一次女儿生病,老吴二话没说开车带着他们一家跑了一天医院。

面对形容枯槁、精神萎靡的吴元渺,张海林没有迟疑,脱口而出:“来我家住吧,也就多双碗筷。”

张海林说,其实当时他也不知道家人的意见,但出人意料的是,妻子朱丹丹却很理解。

2013年12月4日,张海林夫妇一起把老吴接回了家。从此,这个三口小家多了一位亲人。

刚到张海林家中,吴元渺就如同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连窗帘都不愿拉开。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既然来了,就是我家人,照顾好你就是我的责任。”朱丹丹为了照顾吴元渺,都没怎么带女儿出过远门。

为了让吴元渺能更方便地生活,夫妻俩商量,决定换一套楼层更低的小房子。从五楼搬到三楼,从大房子搬进不到60平方米的小套间,一家人把最好的卧室留给了吴元渺。

房间虽小,但处处能看到张海林夫妇细心的设计。床边包裹了防止磕碰的海绵,从卧室到卫生间都有方便吴元渺起身和搀扶的扶手……

衣食起居格外琐碎,小到挤牙膏、洗衣服,大到出门检查、打针熬药。几年间,夫妇俩悉心地照顾着吴元渺,从未向任何人提起。

在夫妻俩的照料下,吴元渺的身体有了恢复,但是他的心结却一直没解开:从人生高峰坠入谷底,他仍然不愿面对生活。

直到2016年,时任鹿城社区党委书记方华芬的出现。

6月26日,张海林“一家四口”准备吃晚饭。

爱心涟漪不断传递

方华芬,古城街道鹿城社区8000多户居民的“大管家”。2012年来到社区,如今退休后的她依然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穿梭在社区的街巷,为群众解决问题。

2014年,吴元渺对方华芬说,自己要去北京发展了,从此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里。2016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方华芬得知这个“在北京挣大钱”的老朋友居然就住在自己的社区。

最终,方华芬在张海林夫妇家找到了吴元渺。“找到老吴,看他瘦成那样,我们抱着哭了一场。”方华芬说。

想到老吴的心结一直没有打开,方华芬天天上门看望。“你17年的公益付出,所有人都记在心里。张海林的小家不会抛弃你,社区、社会的大家也不会袖手旁观。”

与此同时,临海民众知道消息后,积极为吴元渺募捐了30余万元善款。临海党委政府还联系各级工会为吴元渺申请津贴、补助金每年达3万多元,同时为他联系医院定期上门检查,并定制详细的康复计划。

敞开了心扉,爱才能流淌,吴元渺重新拾起了生活信心。如今,每天清晨,伴着张海林女儿练琴的声音,吴元渺总会坚持在跑步机上做一些康复训练;只要身体允许,他会拿起手机,在微信上召集徒弟组织公益理发活动。现在这支20余人的吴元渺志愿服务队,每年还会进行20多次公益服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传递爱心,收获被爱。吴元渺说,他希望服务队能一直坚持下去;朱丹丹说,要让老吴住得舒适,他们永远是一家人;方华芬说,这一家四口的事就是社区大家庭的事,社区的党委服务队时刻在行动……

简单的期待和承诺背后,这个传递爱心的故事继续在古城临海被这些平凡的好人书写。(图/记者翁忻旸 文/记者吴帅帅)

6月26日,吴元渺在跑步机上锻炼,张海林和朱丹丹的女儿,8岁的张也弛来跟他玩。

6月27日,张海林推着轮椅送吴元渺去参加一次爱心服务队的公益活动。

6月26日,吴元渺走出卫生间。张海林夫妇在家中安装了海绵和扶手,方便吴元渺生活。

6月27日,张海林(中左)和朱丹丹夫妇在鹿城社区一次党员活动上,给党员志愿服务队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6月27日,临海市中医院医生洪荣上门来给吴元渺做针灸。当地政府为吴元渺联系了送医上门服务,每天一次,医生洪荣已经坚持了两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