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勇敢·互助·感恩——对话宜宾地震灾区受灾群众

2019-06-24 19:29: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成都6月24日电(记者吴光于 康锦谦 袁波)距宜宾长宁县6.0级地震发生仅过去5天,6月22日夜,珙县一场5.4级的地震让人们再次从睡梦中惊醒。

  灾情就是命令。坚守在长宁县的新华社记者连夜奔向震中,与此同时,另一队记者在成都迅速集结。23日凌晨4点半,记者刚一达到珙县,就感受到一阵猛烈的“震动模式”,在车内和衣而睡等待天明。

  23日早上8时左右,一场4.6级的余震再次来袭,记者立即向震中珙泉镇鱼池村进发。

  废墟边,看到悲伤,更有勇气

  珙泉镇鱼池村五组是22日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一个村民小组,大部分房屋损毁严重,记者抵达时,受损房屋周边已拉上了警戒线。

  一对久久坐在路边的夫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任凭人来车往,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家摇摇欲坠的两层小楼,身影格外孤独。

  妻子陈顺利说,家里的房子建于2008年。当时,夫妻俩举债十多万元才建起来,直到去年才还清贷款。“一场地震把一家人十多年来的心血都毁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说着说着,她无法抑制悲伤,掩面痛哭起来。

  她和丈夫、女儿都在杭州萧山的一家宾馆打工,平日里只有75岁的公公独守这座小楼。一家人工资每个月加起来不足8000元,多年来省吃俭用,就是为了早点还清债务。

  6月17日长宁地震,鱼池村震感强烈,包括她家在内的村中许多房屋受损,可公公死活不肯从屋里搬出来。“我要是走了,谁帮你们守住这一辈子的血汗?”电话里,无论夫妻俩怎么劝说,老人都不听。最终,是陈顺利的嫂嫂冒着余震把老人强行拉出了房屋。

  6月19日,陈顺利和丈夫终于赶回了鱼池村,连日来的余震将房子震得越发残破,而他们却无能为力。

  萧山的工友们得知陈顺利一家的情况,提出为他们捐款。可是这个要强的女人坚决不要。“我要用自己的双手重建,我要靠自己再给女儿建一座房!”

  虽然家里还有没有抢救出来的财产,虽然猪圈摇摇欲坠,三头猪已好几日没有喂食,但陈顺利说,她和丈夫明天就要返回萧山。“日子再苦再难也要继续过下去,工作还得踏踏实实地干,只要人还在,比什么都强。”她流着泪,语气无比坚定。

  长宁县做瓷砖生意的易元芳夫妇也因地震损失惨重——4个门市、6个仓库受损,损失达100多万元。

  “别人问我心痛不痛,咋个不心痛嘛?光心痛有啥子用啊?只要人在,一切都还有机会。”这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对未来已经有了打算。“先把目前最困难的阶段过了,以后找亲戚朋友借点钱,再找银行贷点款,相信有政府支持,我肯定能东山再起!”

  灾难前,平日邻里,此刻亲人

  临近中午,鱼池村二组路边一排帐篷旁,临时搭建起的“厨房”里正飘出阵阵饭菜香。锅灶边的砧板上,摆放着南瓜、白瓜、丝瓜等新鲜蔬菜。“这些都是我们这几户人自家种的东西,准备这几天吃的。”村民张仕勤说。此外,还有成箱的方便面和饮用水集中摆放在一个帐篷前。

  在另外一个帐篷里,大姐大妈们围坐在一起剥着花生。张仕勤说,地震后,邻居们非常默契地分了工,有的负责做饭,有的负责洗碗,妇女们负责看管小孩。“灾难面前,平时的邻居成了一个大家庭,有难关大家一起度过嘛,这个时候谁还分你我?”他说。

  “就算休息不好也要吃好。”由于昨夜的余震,鱼池村五社的罗廷全晚上几乎没有合过眼。地震后,他因为放心不下在家的父母,从浙江驱车27小时赶回了家,自觉当起了掌勺师傅。临近午饭时间,他开始在简易帐篷内炖起热腾腾的肉汤招呼乡亲们来吃。

  离开鱼池村时,帐篷里飘来阵阵腊肉的香气,灾难面前,邻里守望相助,阵阵温暖驱散了地震带来的恐惧。

  在距鱼池村约40分钟车程的珙县僰文化广场,来自巡场镇24岁的小伙子汤海洋正忙着把香喷喷的玉米分发到大伙手中。这位平日靠卖蔬菜和水果为生的年轻人在地震后一口气买来了5吨玉米,在家煮熟后,送往珙县各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当记者问起他为何如此“豪气”时,他只是腼腆地说了一句:“远水救不了近火。自己的家乡受灾,不能光等别人来帮我们!”

  向前看,心怀感恩,步履不停

  “一周来,没有一次困难让我妥协流泪,今早一个两三岁的妹妹颤颤巍巍走向我,一定要给我一袋糍粑,抬头望见她的家人远远看着微笑的时候,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珙县珙泉镇党委副书记黄新23日在她的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余震发生后她一直在珙泉镇珙中荷花校区坚守,为受灾老人和小孩服务。

  这样的感动在记者连日来的采访中也无处不在。“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那么远跑过来。”“千万要注意安全啊。”一瓶矿泉水,一句轻声的问候,一张张友善的笑脸,驱散着疲倦,让人倍觉温暖。

  在长宁县双河中学安置点见到双河中学八年级学生张婷时,她正和同学在写着“战地快报”,作为送给警察、武警、消防叔叔的礼物。这些天来,她在安置点教小朋友写字,把小弟弟小妹妹照顾得妥妥帖帖。

  她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当晚,她和同学还没有睡觉,在老师的组织下,他们迅速跑到操场上。“当时很害怕,从来都没经历这种地震场面,有些女孩子尖叫起来。后来余震时就不害怕了,因为已经有了‘免疫力’。”如今学校暂时还未复课,张婷盼着能早点回归校园。

  23日傍晚,珙县凉风习习。一些安置点的帐篷外,已经有群众搓起了麻将。而在长宁县的广场,闲不住的阿姨们跳起了广场舞。

  她们的脸上绽放着笑容,地震,震不灭生活的热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