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追梦的日子不孤单(体育大看台)

2019-05-28 20:43:1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制图:张丹峰

  核心阅读

  怀揣着斯诺克梦想,一群年轻的台球选手来到英国训练、比赛、生活,他们彼此鼓励,互相支持,在异国他乡迈过了职业生涯的一道道坎。

  

  6月初,斯诺克项目的新赛季就要来了。待在初夏的北京,即将迎来19岁生日的袁思俊说:“我都有点想‘家’了。”

  他说的这个“家”在英国小城达灵顿,距离世界台球运动重镇谢菲尔德两小时车程。那是袁思俊和几名旅英台球手共同的“家”,每年6月到次年4月,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要在那里度过,比赛、训练、生活。对即将开启第三个职业赛季的袁思俊来说,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奋斗,“英漂”的日子充实愉快。

  三点一线的生活,成长的不仅是球技

  刚到英国时,袁思俊能战胜思乡之情,首先要感谢他的室友。

  “肖哥(肖国栋)做饭太好吃了,我两年胖了15斤。”在几名中国台球手的“英漂”生活中,重庆小伙肖国栋是当之无愧的“厨艺大神”,他做的麻婆豆腐、重庆小面不仅征服了大家的胃,更稳住了大家的心。肖国栋征战职业赛事已超过10年,他的好厨艺就是因为吃不惯当地菜自己练出来的。有肖国栋“前人栽树”,袁思俊等几位小将“享福”了,他们很快适应了在英国的生活。

  平时,小伙子们有严格的值日制度。“肖哥不准我们在客厅吃东西。”袁思俊“吐槽”说。而有序规律的生活中,成长的不仅是球技。

  另一名“00后”球手颜丙涛住在由丁俊晖前经纪人创办的斯诺克学院,这里距离斯诺克世锦赛举办地克鲁斯堡剧院只有几百米距离,一同生活的还有十几名中国球手。年轻的球手们每天的生活基本是驻地—球房—超市三点一线,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球手加入职业台球赛事,孤单不再那么难以克服。生活的重心就是台球,小伙子们平时在一起聊聊天、打打游戏、偶尔看个电影,日子也过得挺有滋味。

  今年大年三十,旅英职业球员委员会新任主任丁俊晖还来到学院,和小伙子们一起涮火锅过年。颜丙涛说:“我们在超市买了肥牛卷和各种蔬菜,还煮了饺子,大家热热闹闹过了个年,很温馨。”

  赢球了一起庆祝,输球了也有人安慰

  集体的力量当然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上,中国球员彼此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异国他乡迈过了职业生涯的一道道坎。

  上赛季直布罗陀公开赛前,袁思俊的球杆出了问题,考虑到当时自己状态不好,他想放弃比赛回国修球杆。“肖哥跟我说,你现在不能放弃任何一场比赛,每一个机会都要珍惜,说不准哪一场就打出了信心。”于是,袁思俊咬了咬牙,飞去了直布罗陀。正是这站比赛,袁思俊连赢5场闯入四强,创造了职业生涯最佳战绩。“比赛之后,肖哥他们也很高兴,不停跟我说‘让你小子不来。’”现在说起来,袁思俊还是一脸开心。

  “00后”球手罗弘昊2017年首次参加职业赛事就闯入世锦赛正赛,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开端,但接下来的正赛之旅却被当头泼了冷水。他首轮以0∶10负于当时状态不佳的肖恩·墨菲。“一进场,才发现场地那么狭小,观众离你那么近,就没办法专心”,罗弘昊回忆起那场比赛依然很难平静,“感觉所有动作都很拘束,发挥不出来。”

  输球后,中国球手纷纷安慰他,“大家都让我放轻松,不要再想输赢的事了。”丁俊晖则马上拉着罗弘昊一起吃饭,“晖哥跟我说,我第一次打世锦赛就能进正赛,已经很不错了。一直鼓励我往积极的方向看。”

  高手言传身教,越努力才会越幸运

  没有和其他球手“扎堆”住,罗弘昊选择与丁俊晖在同一所球房练球。

  “以前觉得晖哥不会跟我们这样的小孩一起玩,接触了才发现他很热情。”罗弘昊非常感谢丁俊晖兄长般的照顾,“晖哥还邀请我去他家玩,生活上和打球上都特别关心我。”和丁俊晖一起练球也让罗弘昊有了长足进步。“晖哥是顶尖球员,跟他练球让我的防守更稳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抗压能力,让我遇到顶尖球员时不会未战先怯。”

  有高手指点,年轻人成长更快。

  上赛季世锦赛前,英国著名球手奥沙利文来到颜丙涛所在的球房备战。颜丙涛回忆起和奥沙利文一起打练习赛的情景,“当时我进攻,打进那颗球就可以超分,但是我感觉打进去的可能性只有三四成,就选择了防守。”结果他打完这一杆,奥沙利文直接把球“划了”,颜丙涛吓了一跳,“以为他生气了。”其实,奥沙利文只是把刚才的球形重新摆了一遍,告诉颜丙涛应该勇敢进攻,“他给我示范,我又练了几次,确实深化了对击球路线的认识。”

  这样“手把手”的教学机会对年轻球手帮助很大,而顶尖球手的职业态度更让他们深有感触。“我晚上10点离开球房的时候,奥沙利文经常还在训练”,颜丙涛感慨,“比你厉害的人还比你努力。看看奥沙利文这个年龄、这个态度,我还有太多要学习的。”

  越努力才会越幸运。墨绿色的球台,等待着这些年轻人展开又一季的奋斗与梦想。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28日 15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