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津门回族重刀武术传人曹仕杰:痴心不渝重刀情

2018-12-11 06:51:1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天津12月9日电 津门回族重刀武术传人曹仕杰:痴心不渝重刀情

  新华社记者周润健

  “我6岁练功,至今已习武40多年,主练大刀和石砘……”一个冬日上午,在天津市北辰区瑞贤花园小区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屋子里,记者见到了回族重刀武术第六代传人曹仕杰。

与想象中的武术高手不同,曹仕杰有些微微发福,看起来很文气。小屋里放满了各种大刀、石砘、抱石、石锁。曹仕杰告诉记者,他现在一共有三处训练场所,瑞贤花园是其中一处,这间小屋是存放器械和徒弟们休息的地方。

  重刀是大刀的原称,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回族重刀武术在表演形式上,吸收了“弓、刀、石、马步、箭”等技艺,“刀舞动如风,刀落寂无声,提刀千斤立,舞刀鸿毛轻”是其亮点和特色。

  说起曹氏重刀武术,最令曹仕杰崇敬的,是他的太爷曹金藻。曹金藻1879年生于天津,二十几岁时就已是享誉津门的武林高手。他武功高强,为人仗义,与霍元甲并称“回汉双侠”,曾在津门开办了“市隐国术社”,广招弟子,传授武术、刀法等技能。

  曹金藻之子曹克明继承父业,在本门刀、抱石、拳铲等功夫基础上自创“曹门刀式”,1978年,组建了天津市第一家回族武馆“回族大刀花样举重队”。

  1991年11月,曹仕杰依靠扎实的功底和稳定的发挥,力压群雄,获得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金奖。“这一年,我父亲郑重地把重刀武术的教鞭交给了我,并对我说,一定要把它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曹仕杰回忆说。

  曹家祖训规定,招收徒弟不准收费。只要是来学刀的,从服装到器械,曹仕杰都免费提供。“当时,我手里有四间店铺,每月有近万元的进项,足以支撑这一切。”曹仕杰颇为自豪地说,“那时我在西北角教徒,场地就在马路边上,每次训练都围拢好多人,有时还有交警维护现场秩序,成为‘津门一景’,很多老天津人至今都记得这个‘耍刀’的地方。”

  2006年,回族重刀武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曹仕杰很激动。“徒弟不少,观众也多。”可是,就在那一年,曹仕杰的住所和四个店铺被拆迁。由于没有合适的器械存放场所,曹仕杰的那些“宝贝”几次被盗。有一次,一把105公斤重的大刀和十几个石锁、石砘被人盗走。曹仕杰几乎把天津的废品收购站跑遍了,最后在郊区的一个废品收购站找到了大刀的刀把儿,抱着刀把儿,他失声痛哭。

  拆迁后,原本热闹的训练场地渐渐冷清,徒弟们也陆续离开了。2006年至2012年,七年间招了三拨徒弟,少则几个月,长则一年,最终一个徒弟也没留下。

  “重刀武术在我爷爷和父亲手里曾经辉煌无比,难道就这么完了?”这七年间,曹仕杰经常这样问自己。晚上睡觉时,他满脑子都是大刀、石锁和抱石。“我女儿和我的一位小师弟不停地开导我,鼓励我。”

  就在曹仕杰为重刀武术的未来发愁时,市里、区里和有关部门向他伸出了援手,这让曹仕杰重拾收徒信心。“作为国家级传承人,国家、市里和区里都给我补助,还给找了训练场地。”

  物质条件改善了,曹仕杰的心气也高了,2013年,他招收了十几个徒弟。按照曹家祖训,要练够3年基本功,才能摸重刀。“基本功主要是举石砘子,80斤起步,辛苦且枯燥。”曹仕杰顿了顿说,“我也琢磨过,很多徒弟没能坚持下来,这是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徒弟们的学刀兴趣,曹仕杰降低了门槛。石砘子由80斤变成40斤,3年基本功变成2年,这样一来,入门快了,孩子们的兴趣也提高了。“虽然重量减轻了,但刀样没变,招式没缩水,动作没走形。”曹仕杰说。

  为了尽可能留住这些徒弟,曹仕杰还自掏腰包每周给孩子们加两次营养餐,都是牛肉和羊肉。“重刀吃劲,牛羊肉补身子,长力气。”曹仕杰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年多的刻苦练习,曹仕杰带领着这拨徒弟取得了2014年天津市民族运动会金牌,2015年又拿下全国民族运动会金牌。“有了这些奖牌激励,孩子们训练的劲头更足了。”曹仕杰开心地说。

  “我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徒弟了,‘兵强马壮’。以前我都是做9人左右的重刀表演造型,我现在琢磨着做20个人左右的新造型。”曹仕杰豪气地说,“现在手里有钱有人了,也敢想敢做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兵器库”里除了一百多斤的重刀外,还有一些很薄的大刀。曹仕杰顺手抄起一把递了过来,本以为会很重,拿到手里却轻得很。

  “这是我给小学生特制的,刀柄是木制的,十几斤重,便于他们练习。”曹仕杰笑着解释说,“今年9月,在有关部门的牵头下,我开始给红桥区佳春里小学的学生们教授重刀,每周一次,发现了不少好苗子。”

  “现在,国家和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这让我很兴奋。我对曹氏重刀武术的传承还有很多想法,相信它的明天会更好。”在前几天刚刚过完51岁生日的曹仕杰无限憧憬地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