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外卖小哥的世界杯:送餐时问比分 能吃苦才能赚钱

2018-07-11 23:56:0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42岁的“外卖大叔”老詹深夜回到家,躺在床上看比赛。许康平/摄

  世界杯不仅仅是属于球迷的,也是属于小龙虾的。

  据外卖平台“饿了么”统计,这次世界杯头两天四场比赛,在俄罗斯队大胜沙特阿拉伯队、葡萄牙队和西班牙队双牙大战的同时,将近2400万只小龙虾被送进了食客的肚子。

  天猫“新零售世界杯宵夜战队”,两天之内订单数增长了271.1%。吃掉小龙虾最多的3座城市是上海、武汉和杭州,最贵的一单在杭州,一位顾客一次性点了4130元的小龙虾。

  截止到目前,小龙虾消费最多的一天出现在6月23日,10029单。这一天,墨西哥队赢了韩国队。

  “90分钟比赛加15分钟中场休息,用户平均每秒下单订购了484只小龙虾。其中55%的小龙虾订单,是在中场休息的15分钟时间内配送完成的。”饿了么公关部公关经理张莹琦说。

  在张莹琦看来,这次外卖遇上世界杯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欢”。

  给球迷送餐,能趁机看一眼屏幕,问一句比分

  世界杯同梅雨天一道来了杭州,晚上10点的建国路烧烤一条街,每家店都爆满,食客吃得脑门冒汗,有的把上衣的下摆翻上来,露出肚脐。外卖送餐的电动车在店外摆成了一排,这座城市绝大部分宵夜订单,都要从这条街上取餐。

  上半场还没过半,外卖小哥的手机此起彼伏地响,“您有新的订单”。

  外卖小哥胡根伟一把拎起包装好的臭豆腐和炒花菜,抽空又瞅了两眼隔壁烧烤店里的屏幕。从店门口到屏幕大约七八米远,屏幕上一群小人儿在跑来跑去,像一个个小点。

  “我能看得清,我视力好。”胡根伟笑嘻嘻地说。

  “过来一起看。”店长瞧见胡根伟路过,出来叫他。

  “不了,还有单。”他晃晃手里的餐盒。

  6月18日凌晨,老詹深夜回到家,躺在床上看比赛。许康平/摄

  这是胡根伟最常“蹭”的一块屏幕。他29岁,安徽人,来杭州当外卖小哥两年多了,工作的区域一直是这一片儿。这家烧烤店的店长、店员和他早已相熟。店里客人少的时候,等单时他可以进屋去,拉一把椅子坐下。

  平时,屏幕上放的多是综艺节目,胡根伟都懒得看上一眼。直到世界杯开赛,大小屏幕都锁定世界杯,也锁定了他的目光。

  千里之外的北京,簋街上也是同样的场面。簋街的街道更长,宵夜店更多,看球的人和播放球赛的屏幕也更多。店门口也同样有蹭屏幕的外卖、代驾小哥。

  一家店外露天摆着大屏幕,外卖小哥向华倚在电动车上,和同事们一边分吃几袋零食,一边等单。他偶尔抬头,从人群的缝隙里,远远看一眼屏幕。

  屏幕前围着的,有闪送小哥、代驾小哥、外卖小哥……这些人彼此陌生,却会讨论几句场上的形势,偶尔飘出几句国骂。大伙儿此时只有一个身份——球迷。

  球迷的快乐是一样。杭州的一个工地没有无线网络,工友们轮流负责提供手机、充电宝和啤酒、小吃,制作了详细的流量分工表,排好班拿各自的手机看球赛直播。

  韩国队连进两球的那一夜,北京簋街上所有的店里,一瞬间都发出了呼喊声。整条街都沸腾了几秒,一个原本坐着蹭屏幕的代驾小哥直接跳了起来,钻到店里想看个真切。

  那场比赛,胡根伟买了德国队赢,没想到韩国队却爆了个冷门。眼下这场是巴西队对战墨西哥队,16晋8的淘汰赛。巴西队是他喜欢的球队之一,一张买了巴西队获胜的彩票就在他裤兜里揣着。

  电动车把手一拧,他的车子在夜色里蹿了出去。风从耳边擦过,头盔里闷着的汗吹干了一些。

 

  建国路算是杭州老城区的中心地段,马路算不上宽敞,新修建的写字楼高高插向半空,后头躲着“拆迁不起”的老居民楼。一条新的地铁线路修到了附近,马路中间被圈出一长串建筑工地。

  街角有一家网吧。两个穿着T恤、短裤、大拖鞋“球迷标配”的中年人坐在电脑前,耳朵上套着耳机,一边撸着胡根伟送过去的烤串儿,一边盯着屏幕看球赛。

  “都是打工的,应该是怕吵到家里人,或者不想在家听到老婆抱怨吧!”他猜。

  往常夜里点餐的,大多是半夜加班的白领,打从世界杯比赛开始,就以球迷居多了。给球迷送餐的时候,胡根伟可以趁机瞥一眼屏幕。几秒钟的时间很难恰好赶上进球之类的精彩场面,最多来得及看看球在哪一方的脚底下传控。

  他送餐路过了各种各样的屏幕,有家店直接投影在一整面墙上,那是胡根伟看到的最大的屏幕。有的店把几块小屏幕拼成了一个大屏幕。还有一面巨大的屏幕,常年投放肯德基的广告。世界杯期间,这块屏幕虽然没放过比赛,好几条广告却都蹭了足球的热点。

  有时胡根伟送餐到住户门口,屋子里如果有比赛的声音传出,他会忍不住问一句比分如何。

  他正送的这单,是一群在啤酒屋里看球赛的顾客,点了小吃下酒。顾客在二楼,胡根伟拎着餐盒上楼,刚上了两阶,楼上楼下同时爆发出一阵呼喊。

  这时,上半场比赛已经进行到40分钟,巴西队的中锋热苏斯突破到了墨西哥队的球门前,抓住一个小角度起脚射门,这一球被墨西哥队的门将奥乔亚及时拦住了。

  胡根伟几步跨出去,奔上了二楼,把餐盒送到了客人桌上。

  他该下楼了,他的手机刚才又响起了提示音,下一单正等着他取餐。他在原地站了两秒钟,才往楼梯口走去,眼睛却忍不住黏在屏幕上。

  “吓我一跳。”他说,“听着他们欢呼,还以为进球了呢。”

6月18日杭州烧烤一条街上,外卖小哥一起用手机看比赛。许康平/摄

  兄弟,天气太恶劣了,我们不急你慢慢送

  绿灯亮了,胡根伟骑着电动车,从十字路口飞快地穿过。深夜车少,大货车却多了起来,都是“白天不让上路的”。一辆十来米长的大罐车从他旁边轰隆隆地驶过。网上经常有外卖小哥出车祸的新闻,他认识的人也出过几起。

  同一时间,巴西队的内马尔铲射破门,踢进了当晚这场比赛的第一个球。

  胡根伟的同事陈双喜买了巴西赢,眼下却顾不上高兴。陈双喜刚挨了一个差评,正在懊恼。他的手机响个不停,太多的订单进来了。他晓得自己肯定送不过来,忙着在烧烤店门口找别的同事,把订单“转出去”。

  一个差评意味着30元钱没了,如果被投诉服务态度差,不论任何理由,都要被罚款300元,“申诉都没用”。差评如果不是因为延误,倒可以申诉一下。

  胡根伟眼下的这一单就快要延误了,顾客起初写错了地址,让他跑了冤枉路。新地址的单元门又紧锁着。钥匙锈了,他费了一番功夫才打开,手机也一直提醒他“快要超时”。他一步两个台阶跑上了6楼,深夜里,成年人拇指大小的蟑螂被楼道里突然点亮的灯光吓得飞窜。

  6月18日,杭州,手机上的球赛。许康平/摄

  他的车搁在楼下,后座的送餐箱里还放着另一单的餐。杭州治安还好,很少丢单,但也不是没丢过,那就只能外卖小哥自己赔付。

  胡根伟从没被投诉过,但差评还是背了一些,平均每年五六个。有一回他送餐去一所学校,点餐的人是一位老师,备注里专门写了“不要打电话”“东西放在门卫后发信息”。胡根伟赶过去只用了20分钟,他小心翼翼按照对方的要求,没打电话,放下东西发了短信。回来一看,却还是挨了个差评。

  “我打电话问了,他说点错了不好意思,我就没说什么了。”胡根伟哭笑不得。

  最让他郁闷的一回,他把餐盒送到了一个办公室。屋里只有一个人,自称是点餐人的同事,让他把东西放下。

  “我给顾客再打个电话?”他问。

  “不用,我帮你给他。”对方阻止了他。

  胡根伟去送下一单了,半个小时后他接着个电话,刚才那个点餐人在电话里头跟他道歉。原来,那位同事想跟点餐人开玩笑,故意把餐盒藏起来了,对方等了半天没等着,随手点了个差评。

  “没事,没事。”胡根伟也只能笑着回答。

  他也遇见过暖心的事儿。那天下着冰雹和小雨,他穿着雨衣等着取餐,那一单的顾客打了电话过来。对方是个外国人,用别扭的中国话说:“兄弟,天气太恶劣了,我们不急,你慢慢送。”

  “非常感谢你的理解。”胡根伟当时就有点感动。

  等他把餐送到,那位外国顾客打开门后,用手挡住了他递餐的手,拿出20块钱塞给他:“兄弟,你太辛苦了,天气太恶劣了,这是你的辛苦费。”

  胡根伟反复解释自己不能收小费,顾客又说,“你不接我就不收餐”。胡根伟假装接了,拿钱的时候用双手托住餐,在袋子上抠了一个洞,把那20块钱塞进去,递给顾客,就赶忙跑了。后来他在系统里看到,这一单得到了一个16.6元的“打赏”,还有用“别扭的中国话”写的好评。

  钱和好评都是次要的,让他把这件事记到现在的,其实是那几句“兄弟”。

  外卖小哥总能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儿女每天中午给空巢老人点一份午饭,有刚失恋的男青年,非要拽着外卖小哥陪喝酒,不喝就“投诉”“给差评”,有一些小餐馆的服务员,也会叫别家的餐尝尝。

  这一两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了点餐大军,附近的地铁工地,时常在中午点许多份炒饭,每份饭只卖十块钱出头,点多了还有满减优惠

  一个女顾客点了份黄焖鸡,胡根伟爬了5层楼送上去,敲门没人应,打电话问,对方请他帮忙把门口的垃圾带下去。

  “饭你自己吃,辛苦了。”

  胡根伟乐了,猜到对方是不想下楼,又不好意思平白叫外卖小哥帮忙扔垃圾,干脆点份餐犒劳他。

  那份黄焖鸡他果断吃了,“必须吃啊!两大袋垃圾啊!”

6月18日,杭州,老詹等待取餐。许康平/摄

  只要吃得了苦,钱能赚的

  世界杯期间巴西队的第一场比赛是在6月18日,恰好赶上了端午节。几个外卖小哥站在街边一起吃粽子。剥粽叶的时候,大伙儿手机的接单提示音已经催了好几轮。

  外卖兴起仿佛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两年前,胡根伟一天最多接30单。这段时间,他最多一天接过80多单。

  2013年11月美团外卖正式上线,2014年10月,饿了么覆盖了全国200多个城市,2015年7月,百度外卖开始融资。张莹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截至目前,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期间,相较于4年前巴西世界杯期间,夜宵订单增长了4000%以上。

  接单量上去了,遇见的人和事也像世界杯赛场的足球一样变幻莫测。外卖小哥小林正在为差评的事揪心。他遇见个男顾客,在网上下单买了两箱水,他取了水走到半路,又接到顾客打电话,叫他捎带着买一包烟。小林返回去买了烟,送到指定地址,搬着两箱水爬到四楼,把东西交给顾客。那个顾客又叫住了他,说是家里还有些垃圾,要他顺便带下去。

  小林没办法拒绝,下一单却还在等着他。他怕耽误了,挨差评和投诉。

  但最让小林难受的,还是挨客人骂。杭州连续几天的大雨,一次送餐时小林迟到了。对方已经退了单退了款,又额外要求他赔钱,30多元的餐要求他赔50元。

  “做人讲点道理嘛。”小林觉得委屈。

  “给你这种人还用讲道理?”接着,对方开始拿脏话骂他。

  “送晚了,是我的错,钱,我也可以赔他,但他凭什么可以践踏别人的自尊,都是人。”小林向胡根伟倾诉。他更担心的是被投诉,扣钱。他给胡根伟发了视频聊天,在手机屏幕的另一端流眼泪。

  胡根伟只能安慰他:“没事,没事。”

  小林今年20出头,是个大学生。他从乡下老家考到了杭州,暑假选择不回家,在杭州找一份临时工。送外卖是个好选择,上手快,赚得也算多,除了累一点。两个多月刨掉生活费,差不多能净赚一万多元。

  送餐用的电动车他得自己买,选的是分期付款。胡根伟是过来人,帮小林算了算。等9月份开学,小林打工结束,车钱也差不多还清了,到时候把车转手卖了,最多亏一千块钱。

  夏天是杭州最热、最潮的时候,也是“送外卖最赚钱的时候”。用胡根伟的话说,“只要吃得了苦,钱能赚的”。

  小林管胡根伟叫师傅,平时也由他带着。胡根伟一共带过4个这样的“徒弟”,他照顾他们,传授一些送餐路线之类的经验。更多时候,他安慰他们,关于差评、生活压力,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就怕他们一钻牛角尖就出不来了。”胡根伟说。

  经常有同事找他聊天倾诉。他人缘好,年龄算大的,很早就出来打工,在外卖小哥当中,算是“经历过事情多”的。

  这群人里,比胡根伟年龄更大的是詹发顺,他今年已经42岁了,常常调侃自己是“外卖大叔”,不再是“小哥”了。

  他来杭州同样也两年了,十几年前他曾在这个城市生活过。“南京、武汉、唐山……”老詹挨个数自己闯荡过的地方,他从初中毕业就开始离家在外,到处打工。再次来到杭州,他觉得“变化太大了”,送外卖又让他迅速重新熟悉了这个城市。

  他算不上是球迷,可好几场重要的比赛他都看了。夜里下了班他躺在床上,在黑暗中把手机举在脸前看比赛,第二天跟同事聊天的时候,几个知名球星的名字能随口叫上来。足球让他觉得“全民互动参与感很强”“很热闹很开心”,跟同事和顾客也有了共同的话题。

  老詹一直是跑夜班送餐,来杭州两年,他没在凌晨两点之前睡过觉。除了春节,或是“生病没办法”,他每个晚上都会骑着电动车,奔行在杭州下城区的街头。在这片区域,他算的上是“单王”。

  他的儿子快要上初中了,留在江苏老家。他送单忙,儿子上学也忙,父子俩十天半月的才会视频聊个天。

  他想让儿子把书一直念下去,“最低也是大学”。

6月27日,北京簋街,吃小龙虾的人在看球赛。张渺/摄

  送一单就是一单的钱,休息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

  胡根伟回到烧烤一条街时,下一单的餐已经备好了。

  他跟陈双喜擦肩而过,百忙里问了一句:“你买了谁?”

  “巴西。”

  “几比几?”

  “没买几比几,只买了赢。”

  陈双喜不乐意猜具体的比分,觉得不容易中。胡根伟正相反,他觉得猜比分更刺激,赔率也高。

  “反正就是玩嘛,图个开心。”胡根伟乐乐呵呵地说。他许诺,要是赢了,就请所有的同事喝红牛,三十多个人一人一瓶。

  他几乎每场比赛都买,由于不喜欢日本队,比利时队对日本队的那场比赛,他故意买了1∶0、2∶0、3∶0,盼着日本队一个球都不要进。

  他买的彩票大多都没有中,幸好买得不大,都是“十几二十块钱的”。他怕叫老婆知道,“要数落我的”。

  他听说这条街上最火的那家店,老板一场球押了一万块钱。这个数字,足够让胡根伟支付4个月的房租。

  他和老婆孩子,住在离烧烤一条街不到两公里的老小区里。两室一厅的房子,胡根伟一家占据了其中的一间卧室,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能摆下一张大床和衣柜。

  另一户是开出租的,杭州本地人,男主人开的是夜班,凌晨两点左右收车。胡根伟送完宵夜回到家也是差不多的钟点,两个人分别占据沙发的两端,一起看球。“那哥们儿爱喝白酒”,胡根伟咋舌。

  胡根伟通常看不完一整场,就睡去了。早上他还得起来上班,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是每天的第一个外卖高峰时段。

  两年前他一个人刚来杭州送外卖,和4名同事合住在一起,共同分担3000多元的房租。每个月7000元的工资,他把5000元都寄回家去。

  后来,他把媳妇和刚出生的儿子接了过来。他和媳妇是在江苏认识的,那时候,她是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业务员,他是经常往那处中介送快递的快递小哥。

  杭州的气候和安徽老家差不多,闲暇的时候,他会骑着这辆送餐的电动车,带着老婆孩子去西湖边看音乐喷泉。那里一年四季人头攒动,夫妻俩搂紧了孩子,从人群中挤过去。水雾、水球和水柱打着转飞起来,被彩灯照着,遥遥能看到六和塔、雷峰塔。

  这算是杭州离他们最近的景点,再远的他就没去过了,“没有时间”。送一单就是一单的钱,休息一天就是一天的损失。

  他选择在世界杯期间加班送宵夜,为的是“多赚点钱”。他父母在老家,母亲在医院做护工,父亲在一片鱼塘里养鱼。胡根伟想早点攒够钱,在老家附近的城市买套房子,把父母接过去。儿子在一天天长大,他要给儿子攒学费。

  这个年轻人从18岁就离开了家乡,走南闯北打工。他去沈阳做过“汽车美容”,在河北挖过藕,一天150元钱。

  2010年他去北京找工作,差点被人骗了好几千元的押金。那一年南非世界杯,“wakawaka”的曲调响彻街头,球星斯内德和穆勒大出风头,西班牙队捧走了大力神杯。但那时,胡根伟对足球还不感兴趣。

  小时候他在学校的操场上踢过几次球,但更愿意跟同学们一起打篮球。他出生和长大的村子有将近50户人家,放学后他还得下地干活,“哪有空闲”踢球。他父母都不看球,也没听说过村里有球迷。

  他第一次完整看下来一场足球比赛,是在快递公司的员工宿舍里,恰逢2014年巴西世界杯。他记住了梅西、C罗、内马尔等一连串名字。

  决赛那天,他捧着那时已然普及起来的智能手机,把耳机塞在耳朵里,看到德国队捧走了大力神杯。

6月27日,北京簋街,外卖小哥在送单。张渺/摄

  没想过改行,“学历不高,能干吗呢?”

  除了送外卖,向华还帮顾客排队。北京簋街上有几家网红餐厅,门口永远排着长队。向华每天都在朋友圈发一个小龙虾的图片,“接单中,排队,拿号”。

  他在东城簋街送单,租的房子在顺义,上下班往返就得俩小时。

  阿根廷队被淘汰那天,他接到的单特别多,一着急,送餐时闯了红灯。曾有个外卖小哥不小心蹭了宝马,幸好有保险,骑手没有赔钱。

  去年的中秋和国庆,两个假期连在了一起。少了一次促销的机会,许多外卖小哥的生意也受了影响。大家在一块喝酒聊天时,聊着聊着就哭了,“不干了,想回家了”。

  杭州的外卖小哥们遇到过一次职场危机。去年7月,西湖边上一家餐馆发生了煤气爆炸,事故造成了两人死亡,46人受伤,周围的几家店都受到了波及。没多久,杭州城的餐饮店开始了一轮排查整改。

  烧烤一条街上的店基本都关门了,小哥们接不到单,干脆趁着那一个月轮流放假。

  将近一个月,胡根伟每天只能接到十几单,那个月他只拿到四千多元的工资。

  幸好,一个月后,饭店陆续开门了,胡根伟注意到,一家总是用液化气瓶子连口锅直接做炒饭的铺子,改用了电磁炉。

  这条街上房租贵,一家十几平方米的小披萨店,一年的房租就要16万元。胡根伟眼看着各种店开了倒,倒了开,一个个招牌带着店名来来去去,陌生的店员慢慢熟悉后又离开,循环往复。他的同事也来来去去,许多人干一阵子就辞职了。两年下来,胡根伟成了老员工。

  一连串的订单送完,比赛也结束了。胡根伟还在半路上,找不到任何一块屏幕。在十字路口等灯时他拿起手机,同事们正在聊天群里讨论结果,巴西队赢了。

  沿街的店面开始陆续打烊,灯光一个个熄灭,铁门一扇扇落下。只有生意最火的一两家馆子,还有喝好了不肯走的客人在里面坐着。

  外卖小哥有些收工回家了,有些回到这条街上继续等单。大段的空闲时间出现了,有人会拿起手机,开始看比赛重播。

  有几位小哥并不都是球迷,但也凑到一起“感受气氛”。

  据一位外卖小哥解释,这段时间送宵夜,顾客往往都在看球,自己也看球的话,就能搭的上话,遇到准备“上天台”的顾客,还能安慰一句。

  “赌球输了的人多了,小龙虾的价格都跌了。”有人开起了玩笑。

  胡根伟6月的手机流量,超出了套餐8个G,多花了80多元。他干脆在7月份办了个不限流量的套餐,可以随便看视频了。据他所知,许多同事都是这么办的。虽然他听说,使用流量达到某个上限,就会限制上网速度。

  “下个月再换回来。”他说。

  “我赢了!耶耶耶!一百多到手了!”陈双喜的彩票中了,他抬头朝着旁边臭豆腐店的老板喊了一句,“哥,你买了吗?”

  “买了。”

  “买了多少?”

  “三千,巴西。”

  “内马尔这次状态不错,梅西真可惜。”胡根伟想起了前几天的比赛。

  一个客人正从店里出来,恰好听见这句话:“梅西下一届应该来不了了,C罗倒是还能来。”。

  “法国队的那个年轻人真厉害,对,就是叫姆巴佩的那个,跑得真快。”

  第二天晚上,下着雨,空气依旧潮湿,比赛继续。胡根伟晚上9点就回了家,连续加班了半个多月,他有点累了。晚上10点整,瑞士和瑞典的比赛开始。老婆哄着孩子睡了,开出租车的室友也还没回来,他自个儿瘫在沙发上,就着可乐开始看球。

  下一场凌晨两点的比赛有他喜欢的英格兰队,但他“天天熬夜”撑不住了,睡觉去了。

  即使是最累的时候,他也没想过改行。“学历不高,能干嘛呢?”

  (文中向华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