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新规范·新模式--奥运新篇章

2018-06-06 21:56:05 信息来源:新华社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题:新规范·新模式--奥运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姬烨 汪涌

  ↑6月5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中)、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右)在闭幕式上进行主题对话。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正在进行的国际奥委会平昌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会上,《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新规范”被广泛提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多次提到“办奥模式正在书写新篇章”。

  从2014年底全票通过《奥林匹克2020议程》,到平昌冬奥会开幕之际颁布“新规范”,国际奥委会一直主动求变,努力对未来办奥模式进行根本性重塑。作为首届从申办开始就受益于此项改革的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被寄希望树立办奥模式的新标杆。

  “奥运史上最省钱”的方案

  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2024年夏奥会过程中,很多城市中途退出;里约奥组委也因奥运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不少场馆赛后被闲置。原先抢手的奥运会“香饽饽”似乎已不再那么吃香。

  自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巴赫就主动寻求变革。2014年底,他力推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顺利通过,这份改革路线图基本围绕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和吸引青少年这三大主题,但诸多构想在具体操作层面有待细化。

  在“2020议程”提出的40条改革建议中,有6条与举办奥运有关,在此基础之上细化而成的“新规范”共有118项。“新规范”旨在简化申办流程,降低办奥成本,分担东道主压力,让未来的奥运会更灵活、更有效、更可持续、更多合作,减少风险和浪费,从而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申奥层面包涵10项:有兴趣申奥的城市将通过“不承担义务”的对话向国际奥委会了解举办奥运的要求和利益,这一阶段不用提交申办;国际奥委会随后全程提供专家和经验支持,并承担相关费用;最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将依据对这些城市的总体可行性评估,邀请适合的城市参与申奥。

  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始,在代表举办城市和国际奥委会之间正式签订《举办城市合同》中,有关奥运运行方面的内容和规定减少了50%,并且很多规定给了举办城市以足够的灵活度。

  遗产层面包含8项,注重奥运会给举办城市带来的有形和无形收益。

  筹办方面包涵100项,分为赛事管理、赛事要求和给组织者的支持三大类。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地区)奥委会、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以及持权转播商、运动员、工商业专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将与举办城市一道让奥运会变得“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续”。

  国际奥委会举例说明了“新规范”,比如将过去从申办成功到举办奥运会的7年,划分为“3+4”,前三年用来“规划设计”,后四年用来“具体运行、测试和执行”;比如,常年举办单项赛事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刚举办过奥运会的组委会专家等,将更多地参与未来奥运筹办,从而让后来者少走弯路;再比如,未来的奥运村规模将逐步缩小,奥运交通也将尽可能地与公共交通结合,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将不再新建场馆。

  新建设施和场馆,已非关注点

  每届奥运会、残奥会和冬奥会、冬残奥会后国际奥委会都会在下届举办城市召开总结会,旨在向未来的承办方分享办赛策略和运行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次平昌冬奥会总结会上,国际奥委会官员多次强调,新建更多基础设施或场馆已不再是他们的关注点。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首届从一开始就充分享受改革红利的奥运会。巴赫说:“在过去,我们说到奥运遗产通常指新基础设施或新场馆,但是现在这不再是我们的关注焦点。首先,体育是核心,我们会将最好的环境提供给全球最顶尖的运动员,同时为未来的世锦赛、世界杯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几亿中国人熟悉冬季运动、爱上冬季运动,这对中国和全球冬季运动都是很好的遗产。为了达成这些目标,要把冬奥会设计成符合北京和中国长远发展目标的一届冬奥会,这也符合《奥林匹克2020议程》。”

  “如果有一条信息我想让未来的组委会和有兴趣申办奥运的城市记住,那就是(办奥)新模式的核心是合作和可行性。”巴赫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奥运会与举办城市的长期需求和目标完美契合。”

  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认为“新规范”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高效,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要显著削减,满足真实需求即可;第二是可持续性,国际奥委会不允许任何未来的候选城市或组委会,修建与该地区长远发展无关的场馆或奥运相关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会寻求其他解决方案来替代这些土木工程;第三是智能,国际奥委会将加强与组委会合作,在信息系统、售票环节等方面实现知识和经验转移,少走弯路。

  “北京筹办工作完全按照时间表,由一支有办奥经验的团队执行,这些稀缺的、有经验的团队是其他城市没有的。”小萨马兰奇表示,国际奥委会已不再对“大预算”感兴趣,不要大而全、刚刚好即可,我们希望有合理的预算,让北京模式成为未来办奥的榜样。

  国际奥委会平昌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林德伯格说,在“新规范”下,奥运会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不要过度修建、要控制成本,把赛事在有限资源内做好,要以运动员为中心。“顶尖运动员在乎四个方面:床,舒适的住宿环境;食物,这也关系到比赛;交通,奥运村到比赛和训练场馆尽可能近;比赛,技术层面保证比赛顺利”。

  “新规范”对北京2022有何影响?

  践行2020议程是北京申办时的郑重承诺。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新规范’出台时间不长,但其与2020议程是一致的,从践行2020议程的情况可以看出‘新规范’的潜在效果。”

  张建东表示,首先是有效控制了办赛成本。在筹办工作中严格遵守冬奥办赛标准和服务标准,科学编制预算,严控办奥成本,在北京赛区的13个场馆中,有11个使用了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

  其次通过紧密合作减少筹办复杂性。在场馆建设方面,每个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都多次派专家来华进行现场考察和技术交流,在场馆选址、赛道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筹办工作直接带动了赛区农民就业,很多农民都学会并熟练掌握了滑雪技能,参与到滑雪产业中,显著增加了收入。同时为满足冬奥需求,延庆、张家口赛区医疗、餐饮、住宿等公共服务水平正在提升,赛后也将继续为当地民众生活服务,为体育、旅游等产业发展服务。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规范”,北京冬奥组委将抓好试点。比如对“新规范”中场馆运行的要求,将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示范场馆建设工作中率先实施,此后再逐步推广到所有场馆。

  此外,还将推动“新规范”要求与现行相关标准、要求统一,使得按照“新规范”开展的筹办工作得到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地区)奥委会等方面的同意和认可,努力避免因标准不统一而造成对筹办工作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