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欧洲杯扩军 欧足联扩张

2016-06-09 11:43:52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1个国家,10座球场,24支球队,上亿球迷——

  欧洲杯扩军 欧足联扩张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郭剑 慈鑫 杨屾 梁璇 实习生 毕若旭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周末法国队与罗马尼亚队在法兰西大球场的揭幕战,将正式拉开为期1个月的欧洲杯足球赛序幕。和以往欧洲杯赛诞生的各种“童话”和衍生的各种“经典”相比,本届欧洲杯赛仍然让球迷产生着热情的期待,但现实的问题是,这项杯赛开赛前的气氛并不平静。

 

 完成扩军的欧洲杯赛和践行扩张主义的欧足联,构成这个夏天国际足坛的焦点,抛开本届欧洲杯赛举办地法国以及欧洲大背景下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不谈,即便在最基础的足球领域,扩军后的欧洲杯赛意味着国际足坛一次重大变革的开端,这使得欧足联和国际足联持续了多年的明争暗斗趋向白热化。

  足球场上的胜负由终场哨响时的比分判定,但欧洲杯赛的赛制改革和欧足联的发展权限,却是一个系列赛般的漫长过程,在足球领域,更像是一场无限加时的决赛。

  欧洲三流球队的“里程碑”

  对于威尔士、斯洛伐克、冰岛、阿尔巴尼亚和北爱尔兰5支球队而言,本届欧洲杯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这5支球队有史以来首次进入了欧洲杯正赛的赛程。尽管“欧洲无弱旅”的说法由来已久,但这句“名言”的背景仅限于世界杯决赛圈,不得不承认的是,类似上述5支欧洲三流球队的晋级,得益于决赛圈多出的那8张“入场券”。

  自1960年欧洲杯创立至今,56年间共举办过15届比赛,其间历经过3次扩军改制。1980年以前,仅有4支球队能入围决赛圈,而1980年的第一次扩军,让正赛队伍由4支增加到8支。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苏联和南斯拉夫相继解体,欧洲国家数量增多,欧足联的成员国数量也在短时间内增加了12个,因此,1996年的欧洲杯决赛圈不得不再增添8张“门票”。2007年,苏格兰足球总会和爱尔兰足球协会建议欧足联再度扩军,这一提议得到欧足联会员的普遍响应,于是,总共有24支球队入围2016年欧洲杯决赛圈,比赛场次也由16支球队的31场增至如今的51场。

  前任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曾指出,扩军可以让“欧洲一些足球欠发达地区有机会一圆进入欧洲杯决赛圈的梦想,让足球真正成为整个欧罗巴的游戏”。这一观点得到我国著名足球评论员张路的认可,他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让更多的国家参与进来,可以扩大这项杯赛的影响力和市场开发力,尽管足球不发达地区参与进来可能使观赏性有所下降,但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也有助于三流球队向一流球队的行列靠拢”。

  普拉蒂尼提出的“泛欧化”理想,确实惠及了很多欧洲弱旅,但显而易见的受益者还是欧足联。比如欧洲杯比赛版权归属欧足联,比赛场次增加后,电视转播权、门票和商业开发收入的体量上涨,都会给欧足联带来更高的收益。据2012年欧洲杯赛数据显示,当届欧洲杯赛让欧足联至少获得了16亿美元的赞助和电视转播收入,31场激战平均每场入账超过5161万美元,已经创了欧洲杯赛吸金数量的新高。另外,那届杯赛每场至少能吸引全球1.5亿电视观众,决赛观众更是超过了2.5亿,国际足联的6大赞助商均赞助了欧洲杯赛,电视转播收入达到了10亿欧元。

  所以,欧足联毅然决定扩军,是相信让更多球队进入决赛圈意味着增加更多的收益——2008年英格兰无缘欧洲杯正赛,造成奥地利和瑞士两个东道主至少1亿欧元的直接损失。而扩军后,欧洲杯预选赛晋级率从29.6%猛增到44.4%,54个欧足联成员单位中,近一半能够晋级正赛,种子队不进决赛圈的几率大大降低(本届欧洲杯赛荷兰队成为特例)。

  “对于那些首次进决赛圈的队伍来说,入围有标志性意义,扩军将在这些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运动训练与竞赛专家徐刚认为,进入决赛圈可以给这些国家在电视转播及其他方面带来更多商业开发的可能性。此外,在体育整体实力不太强的国家和地区中,鲜有项目能参加主流大赛,本国足球队进入决赛圈,对这些国家的震动非同小可,提升非足球强国百姓对足球赛事的关注度,对于足球在这些国家内的发展是一个契机,即便在外人看来是“鱼腩对鱼腩”的比赛,在对决的两国球迷眼中,也是焦点之战,“一项运动要想发展好,的确需要高水平运动员或运动队的引导,但更重要的是普及程度。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参与人群,是所有项目都会强调的。”徐刚说。

  扩军的代价是放弃“精英路线”

  不过,在欧足联内部顺利通过的扩军决议,却遇到不少足坛专业人士的非议,最大的担忧,就在于扩军后的欧洲杯赛相当于抛弃了“精英路线”。

  1996年至2012年的16强欧洲杯赛,被业界视作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欧洲豪强尽在其中,每组仅有头两名能进入1/8决赛,这使得从第一轮小组赛开始,球迷就能欣赏到顶级对决。因此,作为区域性赛事,对欧洲杯赛的舆论关注度远远超过美洲杯、非洲杯和亚洲杯赛,甚至能够与世界杯比肩。相比之下,去年欧洲杯小组赛抽签结果公布后,球迷最喜闻乐见的“死亡之组”和“强强对决”,变成了勉强的“拉郎配”——扩军后,小组赛由4组增至6组,传统强队依照国际排名,作为种子队平摊进6个小组,“一强带三弱”成为小组赛的“标配”,这让球迷深感赛程被注了水。

  此外,小组赛阶段,24支队伍争夺16个淘汰赛名额,除每个小组的前两名外,有4个小组的第三名也可以晋级,“只要不垫底就能出线”,也带来了强队在小组赛中保存实力的可能性。

  事实上,观众担心赛事观赏性下滑,主要因为三流球队实力不济,“参赛队越多,水平差距越大,这不仅是欧洲杯赛的问题,各类世界大赛中都会有这种情况。”徐刚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目前国际足球的整体水平比过去提高了很多,不同国家的足球水平差距也在缩小。但任何赛制改革都会有利弊两面,赛事管理者往往都选择利大于弊的方式,更何况作出决定时,欧足联要经过充分的论证。欧洲足球发展到如今这个历史时期,扩军是可行的,其最终效果应该是利大于弊。”

  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是,欧洲杯扩军方案敲定后,苏格兰足总CEO史密斯表示,“让人失望的是,这意味着苏格兰未来将不太可能主办欧洲杯”。因为根据乌克兰基辅大学在2012年欧洲杯赛发布的《欧洲杯经济效益研究》报告显示,在欧足联“16亿美元”赞助和电视转播收入数字的背后,欧洲杯赛的两个主办国波兰和乌克兰却出现亏损。尽管在徐刚看来,若承办国不能独立支撑,延续之前两国合办的方式,也是一个解决方法。但现实中,参赛队伍增加、比赛场次也随之增加,今后有意主办赛事的国家需更加谨慎行事。

  对赛程拉长抱怨最多的是各大职业俱乐部。曾在多家职业足球俱乐部担任顾问的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教授戴维·沙利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因职业运动员身体消耗较大,刚结束欧冠联赛又将面临联赛新赛季,“这个夏天他们应该多一些时间去休养和调整”。

  但欧洲杯赛扩军后,比赛时长从3周延长至1个月,这不仅意味着球员会更加疲惫,也会增加受伤的风险,“无论是足球还是NBA,在球员该为国征战还是为俱乐部征战的问题上都会产生很多矛盾”,而扩军则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这种矛盾。

  更何况欧洲杯赛扩军还有示范效应:当下正在酣战的美洲杯赛也由原来的12支队伍扩展到16支;即将在2019年举办的亚洲杯比赛,也将走上与欧洲杯赛相同的扩军之路;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甚至表示,2026年世界杯决赛圈有可能增加到40支球队。

  取代世界杯?欧洲杯赛酝酿“绝招”

  早在2008年欧足联通过决议,批准欧洲杯赛从2016年扩军之后,对于欧洲杯赛扩军的争议就没停止过。如果以欧足联的扩张“野心”看待这次欧洲杯赛扩军,不难发现欧足联曾多次强调的“欧洲杯赛要向世界杯看齐”的言论,不但是欧洲杯赛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在向世界足球“叫板”的一个必然选择。

  欧洲是现代足球发源地,也是世界足球的中心。国际足联总部同样设在欧洲,历史上,国际足联的历任主席只有阿维兰热来自巴西,其他人均来自欧洲。可以说,没有欧洲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国际足联。

  不过,正因为“功高盖主”,欧足联总是希望从国际足联获得更多的权益,也总是希望以更大的力量影响国际足联的决策,这让国际足联和欧足联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

  例如布拉特的倒台,就与英国媒体的“揭黑”报道有直接关系,而国际足联也毫不留情地向英国还击,英格兰不仅在申办2018年世界杯时“耻辱性”出局,而且还被国际足联倒打一耙,说英格兰在申办过程中存在贿选嫌疑。

  双方的斗争从来没有结束,就在国际足联的腐败丑闻被越挖越深之后,英足总还是选择再“踩上一脚”——2014年,时任英足总主席伯恩斯坦发出了“欧洲国家集体退出世界杯”的呼吁,德国足球职业联盟主席劳博尔很快就予以响应。在国际足球赛场上,英格兰与德国向来是世仇,但在“对付”国际足联上,英德心照不宣地选择了共同的立场。

  近两年,国际足联因腐败丑闻,形象大大受损,作为最具吸金能力的国际体育组织之一,国际足联的商业价值出现下滑趋势,这给了欧足联最好的起事机会。从国际足球赛事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而言,欧洲杯赛是唯一能与世界杯赛抗衡的赛事,根据业内预测,欧足联通过本届法国欧洲杯赛获得的收入可能会有近30亿美元,这一数字虽然距离国际足联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获得的45亿美元回报仍有差距,但也足以使欧洲杯赛成为全球第二赚钱的足球赛事。

  欧足联并不满足于为欧洲球队提供更多的亮相机会。2015年一份欧足联丹麦籍委员的提案被媒体披露,提案提出了扩大欧洲杯赛影响力、向世界杯赛叫板的具体设想,包括欧洲杯赛改为两年一届、同时邀请南美球队参赛等根本性变革。如果这份提案被通过,欧洲杯赛将集中世界足坛的最强力量,其整体观赏性和竞技水平都直逼包含五大洲参赛队的世界杯赛。

  但国际足联不会坐视这样的情况出现——就在布拉特因腐败丑闻不得不引咎辞职之际,普拉蒂尼同样被拉下水,布拉特承认,曾向普拉蒂尼支付了200万美元的额外费用,这笔钱被国际刑警组织视为“行贿”,普拉蒂尼因此也遭到国际足联“禁足”,这表明,当国际足联遭遇空前严峻的腐败危机时,欧足联也不能独善其身。

  欧足联扩张雄心源自“欧洲中心论”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便是著名的“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尚且可能有这样的能量,更何况在足球世界举足轻重的欧足联。

  本届欧洲杯赛,像阿尔巴尼亚、北爱尔兰、冰岛这样的“弱旅”出现在法国,本身就有着试探性的象征意义:欧足联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改革,正是借此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而接下来,就是让一项全新的赛事——欧洲国家联赛在2018年付诸实施。

  2014年12月5日,那时的欧足联仍处于普拉蒂尼时代,一直以加强欧足联内部的“公平性”和“代表性”、促进足球世界团结为宗旨的足球艺术大师,以法国人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创造了欧洲国家联赛的概念,并力促欧足联通过相关决议。

  根据欧足联的设计,从2018年开始,欧洲国家联赛将取代欧足联旗下的国际友谊赛,成为欧足联麾下54个成员单位之间的赛事。届时,54支球队将根据2017年国际足联的积分被分成4个级别,每个级别将分成4个小组,4个小组的第一名将晋级最终的4强,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半决赛对阵,然后决出最终的冠军队。除了A级之外,其他级别小组的第一名升级,而A、B、C级小组的最后一名降级。

  欧洲国家联赛的另一个用处,是为了避免欧洲杯预选赛强队和弱队比赛时经常出现比分悬殊的情况。完全可以想象,法罗群岛、列支敦士登和圣马力诺这类球队之间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远比他们被列强球队动辄9球的“屠杀”要高出不少。当然,强队之间通过欧洲国家联赛的平台进行较量,由于比赛竞技水平有足够的保障,商业开发也不成问题。

  更重要的是,国际足联对普拉蒂尼的处罚并未影响欧足联继续改革的脚步,欧足联不但完成欧洲杯赛扩军、国家联赛筹建等重要改革措施,还在酝酿对欧洲冠军联赛的赛制进行改革。

  最近几年,豪门俱乐部对欧冠的种种不满,已经随着利益分配上的分歧而日趋激化,英超联赛5家豪门球队,甚至一度想联合巴萨退出欧冠联赛,自行组建欧超联赛。欧足联为了平息豪门的怨气,考虑增加更多的淘汰赛轮数,让豪门球队获得更多的电视转播和商业开发收入。从《卫报》《太阳报》的报道来看,欧足联很可能仿效NBA季后赛的赛制,把欧冠联赛16强分为两个半区,随后再决出最终的总冠军。

  此外,欧足联还在考虑欧冠比赛时间的改革。众所周知,目前欧冠联赛的比赛时间固定在周中,根据BBC的报道,欧足联打算从2021~2022赛季开始,将欧冠比赛日改到周末,以进一步增加欧冠比赛的收视率。但是,这一调整必定会与各国联赛产生极大的冲突。

  由于电视转播合同的限制,不论是仿效NBA赛制,还是更改比赛时间的改革动议,暂时还无法实施。但从欧洲足坛的相关改革措施,可以明显感受到欧足联在足球世界中继续扩张的迫切心情。欧足联自然不会在意国家联赛实施后,以巴西和阿根廷等为代表的非欧洲强队,在热身赛上无法找到合适对手的尴尬,因为在他们看来,欧洲就是世界足球的中心,美洲、非洲、亚洲的足球天才都应该在欧洲俱乐部效力,欧洲足球的利益需要绝对优先考虑——按照这样的扩张节奏,欧足联和国际足联的这场较量似乎大局已定。

  本报北京6月8日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