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新华社:全面奔小康 体育怎么奔?

2019-12-28 21:10: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南京12月27日电(记者 王恒志)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面奔小康,体育能发挥作用几何?

  全面小康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幸福感,抓住这一点,体育大有可为——科学的健身能带来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发达的体育产业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享受、精彩的体育故事能树立更多的中国榜样和留下更多中国印记。

  助力全民健康 为全面小康“打底”

  每周跑步三次,其间穿插一些力量训练,周末还要踢一场球,这是深圳市民张伟现在的体育日常。年近40岁的他三年前还是个“胖子”:“胖就不说了,各种小毛病还接踵而至,眼看这些年身边锻炼的人多了,健身设施也多了,我下定决心开始锻炼,还捡起了多年不踢的足球,现在不仅减肥成功,更重要的是精力回来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随着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中国人对全民健身和健康的理解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医已病”到“医未病”,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体育和健康之间的联系,张伟的感受正是其中一个小小缩影。

  要助力全民健康,首先要解决去哪儿锻炼的问题。15分钟健身圈的打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等的推进、社会资本的介入、学校场地的逐步开放,让老百姓身边的健身设施明显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体育场地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

  但要看到的是,虽然体育场地大幅增加,但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更科学合理布局场地建设、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场地建设、让更多学校场地敞开大门,是关乎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环节。

  要助力全民健康,还要解决怎么锻炼的问题。体育健身需要加强科学指导,这就要求科学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健身者的圭臬,从“要教我”变成“我要学”。惟其如此,健身才能最大化发挥其正面效果,减少不当健身带来的伤病隐患。目前看,虽然人民群众的健身热情很高,但科学健身的理念还很不够,迫切需要加强。

  要助力全民健康,更要从娃娃抓起。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但目前孩子们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体育在校园的重要性开始得到重视,很多项目都在校园内得以开展。让孩子们学会一两项体育技能、培养其终身科学锻炼的好习惯、培育其健全人格,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项短期看不到明显成效的工作更需要各部门、家长、社会排除杂念坚持到底,才能在更长久的时间跨度里为全面小康打好“底子”。

  提振体育产业 为全面小康“增速”

  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4.6%,体育产值占GDP比重从0.64%增加到0.94%,这意味着体育产业正向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全面小康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体育产业大有可为。

  自《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体育产业就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不过,最初的狂飙突进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多泡沫,也有一些创业公司开始感受到一丝“寒意”。但另一方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发布,让“高质量发展”开始成为体育产业从业者追逐的新目标。

  更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消费在2019年开始爆发,并且呈现出巨大潜能,这也是体育产业能进一步高速高质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数据显示,体育用品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体育产业,正在发生结构优化的可喜变化,体育服务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体育产业正以更多样的形式融入经济发展大格局。

  要实现2035年占GDP比重达到4%左右,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体育产业重任在肩。而要体育产业能更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恰恰最需要的是“减负”。目前体育产业还存在很多好政策无法落地或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这也让一些社会资本对进一步加大体育产业投入心存疑虑。如何打开政策壁垒、解开捆住产业从业者手脚的束缚、把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去做,是下一步提振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

  讲好中国故事 为全面小康“提色”

  2019世界跆拳道大满贯冠军系列赛一周前在无锡落幕,这个“中国创造”的赛事品牌不仅产生了首批8个东京奥运会跆拳道名额,还成为世界跆拳道运动改革的“试验田”和“先行者”。

  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重要标志,而文化软实力正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一环。

  众所周知,体育的文化传播能量十分巨大,很多体育明星和赛事IP都拥有无数粉丝和强大的号召力,也能激励和促使无数人参与体育运动,了解不同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需要体育更多参与其中。

  中国体育从来不缺明星,也不缺故事,郎平、李宁、邓亚萍、刘翔、姚明、李娜……一代代体育人都曾给世界留下中国故事的印记,也给无数中国人树立起争相学习的中国榜样。

  如今,体育的中国故事已远远不局限于体育竞技明星,安踏收购始祖鸟母公司一鸣惊人,李宁在国际时装周上以“国潮”迅速出位,昆仑决等赛事IP已经走出国门,奥运会、世界杯等大赛的顶级赞助商中有了中国企业的名字,世界极限运动里也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有了故事,还要会讲故事、会传播故事,这不仅是体育明星、体育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真正把中国故事讲好,让世界通过体育更了解中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