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别让“葫芦娃”只剩传说 水墨剪纸动画需要继承

2019-05-15 18:13:1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胡进庆上一次进入公众视野还是十年前的一则乌龙新闻,说他因为抑郁症去世,有网友以 “给葫芦娃爸爸寄张明信片吧”为名,发起活动号召向他邮寄明信片表达问候,让这位老人被“遗忘”二十年后重新唤起大众的记忆。只不过那儿之后,胡进庆旋即再度从公众视野“消失”。直到去世新闻传出,才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一再引以为傲的水墨剪纸动画早已成了绝响,有些记忆真的要消散在历史烟尘里了。

  胡进庆是创建和发展中国剪纸动画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堪称中国动画史上的大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万氏兄弟、戴铁郎、特伟、钱家骏、严定宪等人一同开创了中国特色水墨剪纸动画,从《猪八戒吃西瓜》开始,《骄傲的将军》《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渔童》《小蝌蚪找妈妈》等作品伴随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与传统的动画片、木偶片构成了中国动画的三座高峰,在世界动画史上大放异彩。

  八十年代以后,胡进庆又创作了一些作品,最为知名的非《葫芦兄弟》系列莫属,这一根据民间文学《十兄弟》改编的极具中国传统神话色彩的动画片,成为了70后、80后的共同回忆,也成为这几十年来难以超越的中国动画经典。只是近年来,随着欧美特别是日本动漫的流行,中国传统的动画逐渐式微,水墨剪纸动画被迅速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去掉字幕、配音就分不出原产地的东西。

  按照现在的观念,被市场冷落的肯定就不是精品,传统动画肯定也是这样了。事实恰恰相反,极具中国特色的水墨剪纸动画是一座无比丰厚的宝藏,值得后人多次挖掘。

  五十年代末期滥觞的水墨剪纸动画,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的发展创作,但是对于传统的国画、皮影戏、剪纸艺术的传承创新可谓登峰造极。从表现手法、故事脉络、人物塑造上都值得细细品味,这才是现在提倡的工匠精神的真谛。

  就拿制作于1983年的《鹬蚌相争》来说,字典里对其解释就是依据《战国策》的寓言——“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到了胡进庆手里,成为了一个长达十多分钟的故事片。在水墨渲染的场景中,将渔翁、鹬、蚌置于水天一色的茫茫水面之上,给人一种天地苍茫命运无常之感,后面鹬蚌相争的过程,也有很多创造性的发挥,比如鹬为了引诱蚌,从水里捉住一条小鱼做饵,整个画面谐趣又充满传统的古典美。胡进庆独创的拉毛水墨,在动画中能够清晰看到鹬身上的羽毛、蚌的边缘,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最后,渔翁抓住咬合在一起的鹬蚌,暗合了开头设下的命运无常的感觉。这种匠心独具的制作,放在今天烂大街的成语故事动画中,说鹤立鸡群都感觉褒扬得不到位。

  同样制作于八十年代的《葫芦兄弟》,在我看来是对中国水墨剪纸动画的一个高度总结,故事情节上对原作《十兄弟》做了升华,抛弃了“斗贪官、反昏君”的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改造成了一个适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历险故事,并且吸收了传统神话元素。蛇精、蝎子精、葫芦娃都是神话传说中有符号意义的事物,既能让观众体会传统之美,还能收获对于勇气、友情、亲情的认识。这样的创作水平,放在今天也是非常稀缺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只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大踏步拥抱世界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当年又有多少孩子,因为一个动画片的影响,走上了练习国画、了解皮影戏的兴趣之路,打开了书本去探寻中国传统之美、去寻找古典神话的精彩之处。在影视动画发展上,我们并未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融合问题,今天经济发达了、技术进步了,却再也做不出当年的精品了。

  我们也深知,水墨剪纸动画的衰微,有历史和时代因素,比如剪纸动画制作精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很难做到大规模的量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当年我国动画市场还未成熟,也没有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手段保证从生产到播放的顺畅。同样的,皮影戏、剪纸等传统艺术也在不断萎缩,传承成为问题。在这个快餐时代,花几年时间来做一个动画,似乎是天方夜谭。

  但是传统需要传承,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新振兴中国传统的水墨剪纸动画。不然,胡进庆等人凋零之后,真的就只剩传说了。

  □何殊我(评论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