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科幻文艺创作:尚需突破“三重门”

2019-03-09 20:38:2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题:中国科幻文艺创作:尚需突破“三重门”

  新华社记者 王秉阳

  两部春节档上映的科幻电影票房大获丰收。据国家电影资金办统计:《流浪地球》票房超过45亿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超过22亿元。此为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后,中国科幻文艺创作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其逐渐走出小众圈层的重要象征。

  专家同时认为,我国科幻文艺创作要真正激发大众关注的巨大能量,尚须突破三重“门障”。

  一是创作之门。

  和其他文艺创作一样,优秀的科幻作品也必须体现时代精神气质,回应现实关切。近年来,日趋热络的我国科幻文艺创作,实为国家科技飞速发展进步的时代写照。受众的热切关注与追捧,在一定程度表达出对科幻创作“量”的饥渴与呼唤。

  然而,一直以来,国内科幻作家大多停留于单打独斗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科幻作家很少,源头创作供不应求。业内人士认为,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的成功,清晰表明科幻创作正成为消费市场新需求,这将大大提振创作者、出版商、制作人、投资方的信心。

  据了解,随着科幻产业的崛起、发展,科幻写作培训、包装和推介的市场化运作开始出现,应运而生的“未来事务管理局”等科幻创作品牌已培养了100多人的科幻作家群体。业内人士希望,在打开“创作之门”、解决好“源头”问题后,国家电影工业应顺势而为,积极开拓、扶持浩瀚星空、极地探索等多种类型的科幻创作和生产,助推科幻电影工业质的飞跃。

  二是产业之门。

  科幻作家韩松表示,目前中国科幻电影版权交易热烈,科幻电影制作潜力巨大。接下来多部科幻电影将陆续上映,“极有可能开启科幻全产业发展的链条”。

  与相对单纯的小说创作相比,科幻全产业链条涉及更为庞大的文化工业体系。对于批量生产、规模发展的文化产品而言,标准化至关重要。据电影《流浪地球》制片人介绍,《流浪地球》的制作,就借鉴了好莱坞的标准化经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我国科幻创作现有的理论资源、创作队伍、审美理念、技术能力,相对于成熟的文化工业体系而言,有着相当大的距离,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实现科幻创作工业体系向标准化、成熟化方向发展。

  三是情感之门。

  任何类型的文艺创作,终以承载审美、情感为依归,科幻文艺创作也不例外。

无疑,电影《流浪地球》在营造视觉奇观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为类型片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坐标系。但专家认为,影片在表达人类情感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磊表示,我国当前的科幻文艺作品应努力探索适合本土文化的人类情感抵达路径。

  “未来的中国科幻文艺要寻求根植于中国本土的科幻理论、话语资源,打破现有的由20世纪现代主义美学构建的审美范式。”孙佳山说,“这些都要求中国科幻文艺能够在折射、讲述这个年代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上有所作为,要建立属于中国自身的未来感。这个过程也是这个时代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能否真正走向未来的历史性淬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