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40岁后继续爬坡 规划未来希望寻找新的方向

2019-02-26 02:04:55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霍启刚:40岁后继续爬坡

一向走低调、慢熟之路的霍启刚 今年到了不惑之年 规划未来希望寻找新的方向

杜安娜 程依伦 罗嘉妮 

40岁的霍启刚很忙。他是新任的全国政协委员,是香港青年联会主席,是霍家未来事业的重要拓疆者,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爸爸。

岁月似乎并没有在40岁的霍启刚脸上留下太多痕迹,而是让他平添了更多成熟、睿智,以及谦逊、体贴。

“我现在压力不小,要做的事很多,40岁之后继续爬坡。”霍启刚思考良久:“开始逐渐给人生做‘减法’的同时,去探索一些新的方向。”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安娜 程依伦 罗嘉妮

人生经历:

从“学霸”到“青年领袖”

霍启刚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十岁独自去英国留学,全靠自己照料生活和学习。最后中学毕业时,他以全A的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并获得了经济管理学士学位。这段岁月,让他在早年便砥砺了自己,养成坚强、谦和的性格。

2002年,他从英国回到香港,次年开始担任霍英东集团副总裁。从那时开始,霍启刚开始在社会事务上崭露头角。特别是在两地青年的交流中,他积极参与内地与香港青年团体的工作。

2009年,他加入中央政策组任非全职顾问。

同年,他继任家族在国家体育公益事业中的积极角色,担任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义务副秘书长一职。

自从2011年之后,霍启刚全心投入在两地青年交流事务和国家体育公益事业上。2012年,霍启刚与奥运冠军郭晶晶的婚姻,成为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霍启刚凭借在里约奥运会中的表现,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如今,随着南沙体联会的成立,霍启刚或将要以南沙为根据地,开辟体育热土。

2月17日,作为香港体育协会奥委会副会长,霍启刚还独自在香港参加了一次马拉松。全程3公里,霍启刚冒着雨跑完了全程,会后更对记者笑称,“往年的雨更大,照样跑”。

现在,霍启刚希望开拓一个新方向,将来在南沙建立一个以文化或体育为主体的青年交流基地。“交流对接的是必须有主题”。霍启刚说,这几年在南沙举办的沃尔沃帆船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在他的构想中,将来第一步是创办一个创业基地。

2月20日的南沙港,海风和煦暖人。

一早从香港到南沙,处理完一上午的工作后,霍启刚马上接受记者的采访。全程绅士之风的访谈结束后,霍启刚迅速“转场”参加下一个会议,紧锣密鼓地张罗当晚在南沙举行的南沙文化会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一天后,作为天津市政协委员,霍启刚将赶赴天津参加会议。紧接着,他将奔赴北京参加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

关于年龄:40岁重新定义自己

一向走低调、慢熟之路的霍启刚,今年迎来了40岁。如今状态发生了些变化。在霍启刚身上,有着诸多头衔:中国香港体操总会会长、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执行主席,以及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等,霍启刚的父亲霍震霆则任委员会的会长。而在初接班之时,霍启刚在大众眼中却是“霍英东之孙”“霍震霆之子”“郭晶晶丈夫”。

从政治新星、青年领袖再到体坛名家,霍启刚一直稳扎稳打,重新定义着自己。

广州日报:今年步入40岁了,有什么特别的感想?

霍启刚:在29岁迈进30岁的时候,其实已经觉得好像很老。(笑)跑步好像跑得没那么快了。其实回想这十年,从30岁到40岁才慢慢成熟,进入正轨。

从我的角度来看,十几二十岁时,是求学累积的阶段。20岁~30岁处在摸索阶段,跟南沙结缘,跟国家各方面的工作结缘,也是在累积。比如政协工作,青少年工作,刚开始时都是在摸索。

不过,20岁~30岁这十年,开始有了方向感,有了真实地出发的感觉。三十而立,感觉30岁以后的人生就是自己的了。所以,结婚有了家庭,孩子也出生了,是一个家庭成长的过程。那之后的工作也算成功吧,南沙在各方面的事务,我也逐渐清晰。

社会事务的参与也越来越多。从体育事业来说,我做了团长,对奥委会也有一些比较正面的贡献;青年工作也找到方向;去年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所以,我还是挺满足的。有了这个基础,是时候能以更大的力量帮助社会,这是我未来规划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觉得自己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

霍启刚:按照现在的定义,我还是青年嘛。我觉得是在爬坡阶段的。我觉得青年不是用年龄来定义的,只要你愿意继续学习,继续参与,肯定是处在爬坡阶段。做青年工作最重要的是心态。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我经常向年轻人学习,了解他们的想法,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关于体育:做更多基础性教育

霍家三代人,从霍英东开始,都对中国体育注入了不少心血。霍英东是运动健将,更是中国体育迈入国际大舞台的领头者;霍震霆接过了接力棒,为实现父辈心愿,十年努力,让“奥运”回到中国;如今的霍启刚,代表霍家继续“站岗”。但对于自己未来的方向及定位,霍启刚看得异常清晰:“同样是体育事业,爷爷和爸爸那个时代需要的是全民参与,从我这一代开始,需要做更多的是基础性教育。改变教育体系,是属于我的一个任务。”

他并不将此视为“使命”,而倾向于称其为“责任”。“使命有点像父辈留下来的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但在体育这件事情,从我爷爷到父亲,都也没有说我们必须要参与,只是自己希望能够延续下去,这是一种精神。”

“但薪火相传不是墨守成规。”霍启刚说。今年两会即将到来,作为政协委员的霍启刚,特地准备了两份提案,一份是关于体育教育,一份则是关于“一国两制”。

广州日报:40岁之后对自己有什么更高的要求?

霍启刚:我现在事情确实比较多。需要找具体的范畴去聚焦一下。

我现在的社会职务越来越多,但时间有限,而我又不喜欢挂“空名”,所以要多寻找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而不是为了做而做。

现在,我需要有新的想法,比如现在手头上做的事,需要去寻找一些新的方向,然后上一个台阶。

广州日报:作为未来家族的掌门人,会不会压力很大?

霍启刚:说没有压力肯定是假的,但压力也是动力吧。可以说,我在目前的这个位置上做的时间不短了。我觉得不用太看重是在什么位置,做好自己就OK了。

广州日报:人们常常喜欢将你和同龄的“富二代”或“富三代”进行比较,会有同龄压力吗?

霍启刚:其实也没有。我觉得外界看我们都好像看电视剧似的,让我的感觉很奇妙。(笑)其实真的没有比较,大家都是各自做好自己。

而且,这样比较我觉得不健康。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状态,每个人的目标,特点、优缺点都不同,不用去比较,做好自己就够了。

广州日报:从体育事业来说,会有什么新的思路?

霍启刚:从体育的角度来说,在我爷爷和我爸爸那个年代,他们追求的是让“奥运”回到中国。我父亲那个年代得金牌很重要。现在社会需求有了些变化,目前讲的是全民参与,所以,能否从我这一代做更多基础性教育,改变教育体系,改变传统家长对体育的看法,是我的新任务。

我觉得,是时候在近20年经验和积累的基础上往前推进了。

关于家庭:参与孩子成长很重要

2016年,霍启刚和太太郭晶晶参加某卫视推出的环球竞速真人秀节目,由于和郭晶晶在节目中表现出的默契度极高,在节目播出后,霍启刚夫妇“圈粉”无数。在2012年大婚后,今年已是霍启刚夫妇携手走进婚姻的第七个年头。两人现已育有一子一女,凑成一个“好”字,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模范夫妻。郭晶晶作风一向低调,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不少网友去霍启刚的微博留言,喊话霍启刚“多点更新晶晶日常”。面对大众对他们一家的关注,霍启刚则表示感谢大家对他的关注,也希望自己一家能带给社会更多正面的力量。

在当晚的南沙文化会上,难得一见的郭晶晶也出席了晚宴。每当主持人邀请郭晶晶发言时,霍启刚都会专注地听完太太的发言,并时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未来,霍启刚夫妇将会更多地参与南沙的发展和建设。

广州日报:你的家族使命,有没有仔细思考过?

霍启刚:不能说使命吧,我觉得是责任。我不会用“使命”去形容。使命有点像父辈留下来你必须要去完成的一个任务,但从我爷爷辈到父辈,也没有对我说你必须参与这个,或你必须那样。但是会有一种责任感吧,毕竟成长的过程就是这样。

我觉得薪火相传很重要,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我们家族对体育事业一直很关注,我肯定会继续参与体育工作,但是用新的方法去演绎,去帮助国家。

广州日报:你的事业会占用很多时间,会不会影响陪伴家人的时间,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霍启刚:虽然不是新手,但对于教育孩子,也没有什么妙方。但是我们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很上心。应该说很幸运,我太太带孩子基本上都是亲力亲为。

比如,孩子学校幼儿园举办体育会,我太太会加入学校的委员会开会,去讨论怎么安排体育会各项事宜。基本上,孩子的事她都参与其中,她很能融入香港的生活。因此,我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母去参与其中,孩子能感受到,孩子是会感激的。所以我觉得参与成长很重要。

虽然工作确实很忙,但是时间还是自己安排的。每天我都坚持早起,一定陪儿子吃早餐。我今天也是陪他吃完早餐,送他上学之后才来南沙。如果不珍惜这些时间,小孩子很快就长大了。所以,我觉得学什么还是不要紧,一定不要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没责任了。

记者手记:“暖男”霍启刚

若用一词形容霍启刚,“温润”应再适合不过。这个戴着黑色边框眼镜,脸上总是笑意盈盈的青年,不论是在镜头前还是私底下,待人接物都显得彬彬有礼、周道细致。

他会提前预定好见面地点,在环境宁静的南沙水街一条街内,并提前乘车到达指定地点;采访开始前,他会不忘提醒记者先擦干额头的汗珠;采访结束,一同起身离场时,他也不忘提醒随行人员拿好东西;面对摄影师在采访期间提出的各类要求,他也会极为配合,并伴以那标志性的笑容。

霍启刚身上,有一种区别于其他豪门子弟的气质。同为“学霸”,但相比何猷君藏身上海5平方米办公室自行创业之举,霍启刚并不会选择为磨砺自己,刻意离开家族荫庇;同为富家子弟,相比一些时常出现在娱乐花边新闻中的日常,霍启刚却更多是以“居家”典范成为网友口中的“一股清流”。

不惑之年的霍启刚,已然能独当一面。只是对于“40岁”这一数字,霍启刚似乎显得还有些“纠结”。面对同龄人时,霍启刚笑称自己还算年轻;但面对几名90后记者相同的提问时,他又作出一副试图摆脱束缚的模样,抻着胳膊,大笑说:“比起你们,40岁已经老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