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天衣无缝》剧情渐入佳境

2019-01-19 04:32:11 信息来源:文汇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天衣无缝》剧情渐入佳境,也因镜头唯美、剪辑炫技引争议

一部谍战剧的“好看”,到底指什么

近年来的谍战剧越发时尚“养眼”。对精良的制作而言,颜值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喧宾夺主。谍战剧真正的魅力,应该落在信仰的铸成、历史的脚印。图为《天衣无缝》海报。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伪装者》的编剧、《人民的名义》的导演及大部分演员,这般配置令谍战剧《天衣无缝》在开播前就预订了高关注度。然而,该剧播出10多集,“渐入佳境”“欲罢不能”与“不知所云”“两集弃剧”的评论各占半壁。

有意思的是,两边阵营表达喜欢和无感的理由指向有些雷同:镜头唯美、剧情烧脑。具体来说,剧中的华美视觉是否贴合抗日年代的大背景?双时空叙事、多头并进是否打散了剧情?在导演李路及其支持者看来,这些都是为了剧集“好看”而运用的修辞策略,可另一些观众有着不一样的声音。

一部谍战剧的“好看”,到底指什么?

从余则成到“高颜值”,谍战剧越来越时尚“养眼”

《天衣无缝》由张勇编剧,李路执导,秦俊杰、徐璐、陆毅、胡海锋等人主演。故事背景落在1933年前后,中共地下党员贵婉被叛徒出卖惨遭杀害,她所在的红色交通站小组成员也一一被设计清换。与贵婉有着错综关系的资历平精心策划了一场复仇大计,引来贵家大哥贵翼入局,共解生死疑团、信仰谜局。

开篇就是贵婉牺牲的重头戏。漫天雪舞,一身火红的中共地下党员被暗处袭来的子弹命中眉心。慢镜头下,演员倒地前360°旋转,红色斗篷在夜空里划过一道弧线。美则美矣,弹幕里瞬间涌起一片吐槽。

剧中能找到许多类似的“高颜值”场景。作为活在回忆里的角色,贵婉戏份不算多,但有限的出场并不妨碍她频繁换装。第九集,她出现十分钟,换装三四套,旗袍、洋装、风衣、斗篷无不精致华美。即便人物出身高门大宅,但细心观众还是会质疑:她那随身的小皮箱里究竟能装多少华服?实际上,该剧角色无论男女老幼身份地位,穿着都称得上“考究”,妆容也分外精致,女性个个卷发加上同款烈焰红唇,男性大多头上抹油无论风吹疾跑发丝不乱分毫。瞧着剧中人一派纤尘不染的样子,有网友留言:看不见生活气息。

近年来,尤其《伪装者》走红后,“养眼”确实成了谍战剧的主流画风。十多年前乃至六年前拍摄的《潜伏》《暗算》《悬崖》《风筝》等作品,画风一致朴素、刚硬,都是“硬核谍战”,而这些年的谍战剧大面积添加滤镜;当年潜伏在敌营的余则成、安在天、周乙、郑耀先往往貌不惊人,这些年隐蔽战线的战士一个赛一个丰神俊朗;前些年谍战剧里的女演员参与情节叙事,近年来《胭脂》里的双姝、《和平饭店》里的刘金花、《爱国者》里的舒捷等在战斗之余还承担“时装秀”的任务。

有编剧称:对于精良的制作,颜值可以是锦上添花,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该因为颜值而牺牲了真实的时空坐标、历史环境,让谍战剧成了“谍战时装剧”。

“烧脑”是戏剧魅力,但“悬疑不够剪辑来凑”真的会劝退观众

作为类型剧,谍战素来是悬念胜地。掩藏的身份、莫测的关系、智力的博弈都能为戏剧增添魅力。在《潜伏》《暗算》《黎明之前》《风筝》《和平饭店》等剧中,作者还加入了爱情、侦探、传奇、伦理、密室等类型元素,使得谍战剧丰富了讲述,观众喜闻乐见。但事情到了《天衣无缝》这里,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新剧改编自张勇的小说《贵婉日记》,复合时空叙事和复杂人物关系切换到电视剧中,要在不设旁白的前提下亮出事件背景,要在走马灯般登场的人物中讲明行事逻辑,都考验导演讲故事的功力。可惜,叙述混乱、时空跳转生硬,使得“悬念”“烧脑”都多了些许贬义。与其说多线交错的故事高深莫测,不如讲炫技式的剪辑只是为了增添悬疑的故弄玄虚,有种“悬疑不够,剪辑来凑”的意味。

真正的烧脑是剧情流畅、节奏自然,可观众依旧猜不透方向。比如《风筝》,观众自始至终就明白郑耀先的底牌,但陪他纠结、陪他一同忍看朋辈成新鬼的过程中,却一直猜不透“影子”是谁。与《天衣无缝》共享编剧的《伪装者》,同样悬疑不够、主角光环强大,但那部剧增加了温馨的家庭叙事,两厢平衡,观众看着还觉新鲜。而相似的戏码《天衣无缝》再玩一遍,也是类似的兄弟内部信仰撕裂,也有家庭里、上下属的日常拌嘴。当旧套路无法套住成熟的观众,悬疑方面的硬伤就凸显了出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唯有历史与精神层面的探索,才不至于让谍战剧在传奇化的叙事道路上走偏。真正让人回味的谍战经典,最终落脚于信仰的铸成、历史的脚印。”在他看来,“烧脑”并非衡量谍战剧优劣的标准,引人思索才是使命。“好看”和“经典”之间,隔着历史与生命的真相。一味强调主角的无所不能,一味用剪辑来故布疑阵,真的会迷乱了内涵,劝退观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