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李谷一:一路芬芳满山崖

2019-01-16 01:28: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北京1月15日(赵碧清)从艺57年,演唱歌曲近800首,她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她演唱的《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成为观众熟知的“春晚符号”;她结合西洋发声,融合中国戏曲、民歌、流行唱法,开创了一代中国歌曲歌唱新风……

  她就是我国艺坛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作为音乐界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两人之一,她一直活跃在歌唱一线,一路芬芳。

  800首歌曲抒发祖国豪情、人民心声

  1944年出生的李谷一,小小年纪就能歌善舞,17岁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院,1961年开始从事花鼓戏戏曲表演,参与演出过28部花鼓戏,其中主演《补锅》一剧被拍成电影而被广大观众熟知。

  1979年底,在中央乐团担任主唱的李谷一录制了歌曲《乡恋》。“《乡恋》的唱法声音轻柔甜美,再加上作曲家的配器,用了很多现代的手法,跟改革开放以前的节奏和风格不一样。”李谷一说。

  《乡恋》之前,“高强响硬”是当时文艺界唯一的要求。正是这种唱法与过去不一样,《乡恋》一经播放便引发是不是“靡靡之音”的激烈争论,也曾一度被禁。

  直到1983年央视春晚,因开通热线点播,让李谷一演唱《乡恋》成为观众最高的呼声。“《乡恋》登上春晚舞台,是人民对改革开放时期文艺作品情感的呼唤。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就不会有这首歌的存在,也不会迎来文艺创作多元化的春天。”李谷一感慨道。

  那年的春晚,包括《乡恋》在内,李谷一唱了9首歌。她的歌声乘着春风而来,里面有观众潮水般的期待,也有一个时代对文艺创新的召唤。

  1984年,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首登央视春晚舞台。35届春晚,《难忘今宵》的旋律响起了32届,给千万个家庭带去了欢乐和祝福。

  至今,她演唱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近800首,为100余部影视作品配唱主题曲218首。

  《难忘今宵》《我和我的祖国》《洁白的羽毛寄深情》《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绒花》《心中的玫瑰》《妹妹找哥泪花流》《迎宾曲》《知音》《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浏阳河》《刘海砍樵》……这些大家经常传唱的经典曲目,彰显了李谷一非凡的艺术人生和浓浓的爱国情怀。

  开创中国歌曲歌唱新风

  作为中国艺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从艺57年来,李谷一从未停止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

  获得成功后,李谷一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上世纪90年代,她提出“戏歌”的概念,拓展和丰富了声乐艺术的表演形式。在她的作品里有很多戏歌的素材,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做出了贡献。

  “每个地方戏曲的唱法、风格都不一样,行腔咬字、手眼身话步对歌唱演员很重要,戏曲可以教会我们很多的东西。”李谷一说,“我教学生的时候,我会问你是哪个地方的人,一定要好好学习你们家乡的戏曲,一定要唱会你们家乡的一段戏曲。”

  在歌唱技巧上,李谷一把西洋科学发声技巧和中国戏曲、民歌、流行唱法相融合,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歌曲现代唱法”,巧妙地运用了“气声”等歌唱技巧,开创了中国歌曲歌唱新风。

  “中国歌曲现代唱法”它适应性很广,可以跨界。李谷一不单可以演唱各个民族的歌曲、西洋歌曲、新创作的艺术歌曲乃至戏曲都能演唱。

 

  “我唱艺术创作歌曲比较多,就想开创一条自己的路,把自己的技巧方法都用上去,让歌唱的路子走得更好更长远。”李谷一说,“中国歌曲现代唱法”是把中国和国外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唱法,现在很多作曲家创作的新的作品音域都很宽,并不只在一个八度里面,有两个八度、三个八度,有的花腔能跳四个八度。“我虽然是花腔嗓子的条件,但年轻时候没有学花腔,但在我的歌曲里,音域也比较宽,就需要科学的唱法才能唱上去,不能像唱民间山歌,直接喊上去;下面的低声区,也要唱出音色来,这也是要运用方法的。所以只有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和技巧才能让你的歌唱之路唱得更顺畅、更持久。”李谷一说。

  桑榆未老霞满天

  作为歌坛传奇,年过七旬的李谷一依然灵动硬朗,声音甜美,精神十足。艺术之路常青,李谷一近年来仍有推出一些新歌,比如《一念花开》《山水》《那溪那山》《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大好河山耀中华》等歌曲就是近年来推出的新作。

  “年龄大了就不特别想上舞台了,但是从事艺术这一行的艺术家们是没有退休的,活一天就要探索创新奋斗一天,直到生命结束。”李谷一说。

  逐渐淡出舞台的李谷一开始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培养接班人上。“我把我的舞台经验、歌唱技巧传教给孩子们。我上课要求很严格,一点都不能马虎,方方面面都要做得很完美,学生们反映收获都挺大。”

 

  作为现代中国文艺的见证者、亲历者,李谷一为中国的文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改革开放40年我感触特别深,我觉得中国的文艺作品模仿外国的形式阶段该结束了。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有几千种民歌、几百种戏曲,文艺创作要发扬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出新时代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李谷一表示,“我们应该努力把中国文化艺术作品推向世界,让外国人来唱中国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