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个春天》 240小时素材剪出“诗意生活”

2019-01-13 22:27:3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No.581 《四个春天》

  80分

  观影时间:1月10日

  观影地点:百老汇影城国瑞城店 观影人数:15

  由陆庆屹导演的纪录片《四个春天》于1月4日登陆全国院线,这部非科班出身的导演处女作在市场上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截至发稿前,票房刚过700万。不过该片收获了极高的口碑,豆瓣评分高达8.9分,更有演员黄渤、赵薇、周冬雨、章宇等为该片站台推荐。其实,影片在2018年就获得了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也入围了金马奖最佳纪录和最佳剪辑两个奖项。该片导演陆庆屹以2013年至2016年的四个春天为时间节点,以生活在贵州麻尾镇的父母为主角,记录了他们可爱、诗意的生活日常。虽然陆庆屹自己已看过无数遍影片,但每次看还是会哭,“我觉得爸妈实在太可爱了,但又逃离不了时光,看到他们衰老真的很难过。”最初,陆庆屹是一个连剪辑软件都不会安装的门外汉,在拍摄过程中发现父母逐渐老去,才激发了他将240多小时的素材剪辑成105分钟的长片,作为礼物送给父母。对于以后的拍摄计划,陆庆屹透露,“现在正在写剧本,内容是现实题材的,跟自己喜好的方向比较符合。”新京报记者专访导演陆庆屹,回忆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

  初衷

  人生易老,献给父母

  陆庆屹目前主要从事摄影方面的自由创作,他喜欢用照片来记录周围的世界,包括父母的生活。从2009年开始,他在豆瓣新建了一个相册《回家》,里面陆续上传一些他每次回贵州老家时,家乡的田间地野,父母的日常生活等,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看似日常的生活,在网友中引发了情感共鸣,留下很多评论。但是,陆庆屹后来觉得照片这种形式稍显单薄了一些,正好2013年因为工作需要添置了一台新装备——可以拍视频的尼康D800。

  “基本上是有触动自己的东西才会去拍,我非常喜欢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离开家乡后再回头看他们觉得挺美的,所以就有了记录的欲望。”陆庆屹最开始还没有想要拍成一部电影的打算,“只是一种记录的自觉”。平时在北京工作的陆庆屹,每年春天都要回家一次,他在家停留的时间会比较长,因为他总觉得平时跟父母从电话、微信的沟通比较片面,“所以我会多呆一个月拍摄父母。我都是呆到春天,所以没有叫《四个春节》,而是叫《四个春天》。”

  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庆屹看到一篇关于侯孝贤的专访,电影学院的学生问他:“虽然在学导演,但不知道怎么开始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侯导说:“想拍就去拍,你不拍怎么知道如何开始?”这句话触动了陆庆屹,他当时已经拍了两年多的素材,为什么不做成一部真正意的电影呢?并且,当时陆庆屹也发现父亲有了衰老的迹象,就很担心,想要尽快给父母看到,“这部电影是想送给我父母的”,但电影上院线,对于陆庆屹来说,“想都没敢想过”,他觉得父母非常可爱,能做出一个完整的片子来就已经很满足了。

  创作

  参与生活,不受约束

  在拿起摄影机之前,陆庆屹从没接受过系统的电影专业教育,也没有任何电影拍摄经验,完全凭借自己的直觉与判断。或许,正因如此,他的纪录片在拍摄中没有受到规则的束缚,显得更自由、更生活化。有时作为导演的他,会从摄影机后跳脱出来,和父母同时出现在镜头前,或在镜头后与父母对话,这种拍摄方式对于学院派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是禁忌,但陆庆屹却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如果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那就要避免自己的介入。但作为生活的参与者,不能完全在一旁观看。”

  虽然不是专业科班出身,但是在陆庆屹看来,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对拍摄有一些帮助,他之前从事过足球运动员、酒吧歌手、出版社编辑、矿工等多种不同职业,能够更准确地洞悉生活。片中有一个镜头,母亲李桂贤出门为外孙送行,导演陆庆屹将镜头对着母亲,母亲有些不好意思,用手一挥:“去摄他们”,转身就走进家门。但这时候导演的镜头却一直没动,还是盯着母亲刚才的位置,几秒钟后,母亲又折回来,再次目送远去的外孙。导演陆庆屹坦言,当时他也不确定母亲会不会再出来,只是猜测有可能,“我觉得拍纪录片不能被很多视觉带走,更多需要自己的判断。”

  诗意

  唱歌跳舞,自然相处

  《四个春天》中几乎都是陆庆屹父母两人平时的日常生活,做熏腊肉、香肠,上山采野菜、中药,玩玩乐器,唱唱歌跳跳舞等。但就是这些生活的琐碎,观众却看得一点也不无聊。拍这部纪录片前,陆庆屹曾写过两篇文章《我妈》《我爸》,写母亲李桂贤为了去东北看望女儿,从老家带了“半屋子”东西;写父亲陆运坤是个好奇心特别强的人,爱好广泛、自娱自乐。

  陆庆屹说,母亲特别喜欢唱歌,在当地的“山歌界”小有名气,很多红白喜事都请她去助阵,而父亲会20来种乐器,锯琴、箫、小提琴、大胡、二胡、巨笛、短笛、手风琴、钢琴等,全部都是自学,并且他还是一个特别好的木匠,“家里的家具都是他打的,有的用了50年还在用,他对所有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感兴趣,都会去研究,包括网络,甚至去学后期剪辑,做特效,自己还会做MV。”父母身上带的这种文艺气息,也让整部纪录片赋予一种诗意。

  在陆庆屹看来,日常生活中的诗意还有人跟自然的相处,“比如我妈看到春回大地、小苗发芽的感慨也是一种诗意的自然流露。”观众可以在片中看到,每年春天小燕子都会在家里的房檐下筑巢,父亲都高兴得像个小孩子,母亲却说:“我喊你爸少高兴点,到时候这些燕子一走,心又灰几天。”

  成本

  最大投资,流水时光

  之前,网上流传着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成本只花了1500元。对此,陆庆屹觉得这不值得一说,1500元只是在拍摄初期买三脚架花的钱,还有很多其他成本,比如时间、交通等不太好计算的成本投入。其中,时间成本算投入最大,从2013年到2016年,每年春天都要拍摄一个多月,四年的素材量大概有240个小时,光是看素材就花了一个月。片子拍完后,面对海量的素材陆庆屹有些发愁,他不会剪辑,刚开始找朋友在电脑上装了个剪辑软件,但因为是盗版的没法用,之后直奔中关村买了两本剪辑教程,在北京的租房边学边剪。“聚焦在自己家庭父母身上,很多大环境的素材基本就屏蔽掉了,这个可能就去掉了三分之一,之后就一点点弄。”那时,他基本断绝了所有工作和朋友,最后花了一年零八个月剪辑完成。

  2017年12月30日,《四个春天》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安排了一场放映,陆庆屹提前几天将父母从几千里外的贵州接到北京。在映后交流的时候,母亲李桂贤很激动:“早知道你真的在拍电影,我就穿得好看点了,你看那个头发乱成什么样子了。”

  采写/新京报记者 滕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