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做好本土化 电影翻拍不翻车

2019-01-13 22:26:4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来电狂响》海报

  《“大”人物》海报

  最近,电影圈再度掀起“翻拍热”,不少翻拍之作频频上映。可喜的是,与以往相比,最近几部翻拍片成功率颇高,前有《来电狂响》票房突破6亿大关,后有本周上映的《“大”人物》口碑不俗。近年来,翻拍自外国电影的国产片并不少,但成功者寥寥无几,这两部影片凭什么取胜?业内人士分析,本土化是关键所在。

  撰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岸

  近年来,国内翻拍电影成功例子不多:2017年的翻拍自同名日本片的《追捕》、翻拍自日本片《家族之苦》的《麻烦家族》,2016年翻拍自韩国片《我的野蛮女友》的《我的新野蛮女友》等,票房口碑均不理想。然而,最近上映的两部翻拍之作却获得不少好评,相较原版并不逊色。

  韩片《老手》翻拍成中文版效果超出预期

  2015年,由黄政民、刘亚仁主演的韩国电影《老手》引起不小的轰动,并获得了次年青龙奖最佳导演奖。影片包裹着典型的韩国商业电影外壳,内核实则是一个弘扬正义的故事,再加上韩式打斗、韩式喜剧元素,是一部质量在线的商业佳作。

  正在热映的《“大”人物》正是翻拍自《老手》,刚传出翻拍消息时一度受到质疑,但上映后口碑不俗,不仅被赞翻拍效果“超出预期”,连邓超、李易峰等也纷纷在微博上为其“打call”。

  影片剧情一波三折,人物精彩,表演方面也颇具看点。影片在继承了原作优点的同时,依然能有成熟且具有代入感的本土化改编。例如,王千源饰演的基层刑警名为“孙大圣”,这一角色就加了不少本土元素,比如他操心着孩子的“学区房”,不仅推动了剧情发展,也让不少中国观众看得心有共鸣。

  在场面上,影片也有了更为激烈、更“爽”的动作场面。尤其是最后反派被怒扇耳光,更是让不少观众直呼过瘾。影片在节奏上也把握得当,这一点与导演五百不无关系,一向擅长拍摄快节奏悬疑类题材网剧的他,曾执导《心理罪》《古董局中局》,红极一时的《白夜追凶》也是由他监制。

  而在表演方面,王千源、王砚辉等“戏骨”级演员的表演依然厉害,王千源饰演的基层刑警“孙大圣”,人到中年的他生活却“一地鸡毛”,而王千源的演绎,一别他在其他犯罪题材影片里的“悍匪气”,而是多了一份沧桑感,生动地演绎出一位中年男人的形象。

  最令人惊喜的是包贝尔,他在片中饰演的公子哥对应《老手》里刘亚仁饰演的角色。原版中,刘亚仁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扭曲和暴躁,实则内心自卑。珠玉在前,包贝尔这次能否胜任?一度成为不少观众心中的疑惑,而他在最后呈现的效果可圈可点。

  《来电狂响》融入直播打赏、婆媳关系等议题

  此外,前不久上映的《来电狂响》也获得不少好评。影片改编自意大利中小成本佳作《完美陌生人》,讲述了七个好友在聚会中玩一个手机游戏:与在场所有人分享当晚收到的每一通来电、每一条短信、微信甚至广告弹窗,并由此掀开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情感风暴。

  《来电狂响》上映以来票房成绩一路飙升,上映15天票房超5.7亿元,在“元旦档”大战中一枝独秀,尽管《完美陌生人》口碑高企,但《来电狂响》还是获得观众的广泛认可,“笑果”也让观众颇为受落。影片加入了直播打赏、婆媳关系、养老难题、离婚买房等中国当下的社会议题,让故事更为接地气。一改原版对复杂人性的刻画,取而代之的是爆笑路线,也更为符合中国观众的口味。

  此外,不同于意大利版中所有戏份基本只在饭桌上完成,中文版的情节拓展到了整座城市,反映出整个城市里的众生百相。

  记者观察

  “本土化”不是元素的堆砌

  文/黄岸

  近年,不少电影推出经典重拍。然而,想要超越原作却不是一件易事。事实上,翻拍电影需要背负很大压力,并非单纯地将原作剧情照搬,如何做到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又具有新意?成为这些新片的最大考验。

  通过梳理可发现,近年来国产翻拍电影成功率并不高。2018年,吴宇森的新版《追捕》上映,最终却口碑“扑街”,网上评分低至4.5分;翻拍自电影《家族之苦》的《麻烦家族》为黄磊导演处女作,影片上映后也遭遇严重的“水土不服”,连黄磊多年积累的观众缘也救不了他;2016年翻拍自韩国片《我的野蛮女友》的《我的新野蛮女友》更是遭遇观众疯狂吐槽“太毁经典了”,原版有笑有泪的剧情,在新版里只剩尴尬。

  业内人士分析,翻拍自国外电影的作品,在剧情已经被“剧透”的情况下,本身已经魅力减半,如果在本土化方面还未能有好的创新,则更容易遭遇失败。

  首先,创作者在选择重拍的题材时,必须相当慎重。首先,这部作品是否在当年拍摄时,存在着技术上的缺失?如果重拍是否能够弥补这一遗憾?例如,风靡一时的徐克版《智取威虎山》就曾利用特效优势,将“座山雕”坐飞机逃走等情节拍摄出来,为影片增加了可看度。

  然而,技术再发展,也必须服务于剧情。剧本剧本,一剧之本,重拍影片,故事必须符合新时代观众的口味,这样故事才能“老枝发新芽”,而不是被观众吐槽老套。其次,翻拍国外电影也必须着重在本土化方面下足功夫。

  当然,本土化不是对本土元素的堆砌,加一个本土角色,或是对一些本土议题生搬硬套,都不是翻拍电影本土化的最佳途径。另外,本土化也不是对原版故事、场景的原味照搬,更不能抱着偷懒的心态,以“重温经典”为噱头,为创作力匮乏“遮羞”。因为,事实证明,观众对翻拍电影的要求会更高,想要拍好必须付出更多心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