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电影2018:600亿票房执念下的渴望与焦虑

2018-12-05 01:03:33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文化观察   电影2018:600亿票房执念下的渴望与焦虑

11月25日下午,国内电影票电商平台发布数据:截至当日17时42分,2018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达559.12亿元,超过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以此为节点,在剩下的36天里,只要再取得42亿元票房(平均每天1.16亿元),就可以实现2018全年600亿元票房的历史性记录。

全年600亿元票房,已成电影业的一个执念,受前两年票房突飞猛进的影响,有人在2016年与2017年均喊出“冲击600亿”的声音,但遗憾未能实现。2018年离这个目标最近,但并非没有变数,中国电影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在时常制造惊喜的同时,也经常出现尴尬,比如11月7日全国票房数字仅为3017万元,创年内最低点,全天竟然没有一部影片票房上千万,市场如同被泼了冷水。

“600亿”除了是一个整数,其实并无太大含义。舆论过于看重这个数字,其实是因为在它背后隐藏着一些渴望与焦虑,包括但不限于:国产片承载了全民的情感与文化寄托,从电影里寻找共鸣、发泄情绪成为观众的一种心理依赖;观影刚性需求不断凸显,除了有娱乐目的的强力托举,还有日益需要喂养的文化自信的加持……这些独特的观影心理,在左右着市场波动制造着爆款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默默无闻的“陪衬品”。

爆款全部属于国产片,这是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上最大的亮点。票房排行榜前四的电影,全部是国产片,分别是《红海行动》(36.5亿元)、《唐人街探案2》(33.97亿元)、《我不是药神》(30.99亿元)、《西虹市首富》(25.47亿元),此外,还有《捉妖记2》(22.37亿元)、《前任3:再见前任》(16.46亿元)分列第六与第八位。在前几年,国产片票房总数都以较小的优势领先进口片票房,但从2018年国产片的票房表现来看,无论是在票房排行榜的争夺还是票房整体数字方面,国产片战胜进口片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且,这种常态将有极大可能在未来持续下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观众对国产片的支持。历经数年的培养与引导,中国观众对于国产片的敏感度已经形成,无论是强调爱国情感的《红海行动》,还是走纯娱乐路线的《唐人街探案2》与《西虹市首富》,抑或具有现实意义的《我不是药神》,观众总能迅速发现影片与自身的联系以及影片的亮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国产片占领排行榜前四,是观众一点点把它们捧上去的。

2018,“口碑效应”的力量庞大到无可抗拒。对五花八门电影营销产生抗体的观众,已经找到了专属于他们的评价体系,观众学会了如何跳出由社交媒体、打分网站、海报广告等构成的观影诱导结构,开始掌握自己的观影冲动。这种观影冲动,主要由观众的内心需求、身边好友的真实评价与推荐、对信息的筛选与辨别等组成,爆款因此得以形成,影片创作者对于观众心理的揣摩到达一定高度,而观众对于那些懂得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灵按摩”的影片所给予的热情,也令人惊讶。

然而,“口碑效应”并非只针对优质佳作,2018年真正优质高分的电影,除了《我不是药神》《无问西东》《无双》等少数几部电影,占主流的仍然是高票房但缺少新意的作品,其中不乏评价不高的影片,如《捉妖记2》(5.0分)、《后来的我们》(5.9分)、《西游记女儿国》(4.4分)、《李茶的姑妈》(5.1分)、《爱情公寓》(3.1分)……这也意味着,“口碑效应”在很多时候,仍然会被误导与蒙蔽,诚意欠奉的影片仍然会钻刚需的空子。但相信随着观众识别能力的继续提高,“口碑效应”会在未来拥有更强的筛选功能。

在进口片当中,《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以23.9亿元、《侏罗纪世纪2》以16.95亿元进入票房榜前十名,分别在总榜第五与第七名,此外,在高票房进口片中,《碟中谍6:全面瓦解》《 蚁人2:黄蜂女现身》《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古墓丽影:源起之战》《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等,都是好莱坞的续拍电影。好莱坞续拍电影在中国市场上的屡试不爽,表明IP依赖、怀旧心理是中国观众观看进口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漫威、DC系列,更是有超强号召力,《毒液:致命守护者》在中国票房的优异表现,再次证明了这一点。除了漫威、DC、知名系列电影续拍,其他进口片在中国难以获得超高票房,哪怕是奥斯卡获奖电影。

即便是漫威、DC的作品,在与国产片正面交锋时,也不见得能够获胜,当然,目前这样一对一PK的机会并不多,为了双赢,进口大片与国产高票房电影,往往会通过调整档期的方式,来避免竞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是真正好的国产片,是不害怕与进口片在市场上一较高低的,只是,在中国这个庞大的、潜力无穷的电影市场上,每年有实力与进口片抗衡的作品,最多三五部,远未形成规模。

国产片的“头部效应”让人看到希望,但与此对应的是大量国产片几千万甚至几百万票房的集体败北。“头部作品”有多辉煌,其他国产片的生存状况就有多惨淡。国产片在质量上,远未呈现橄榄型分布,高票房电影尚未解决平庸片问题,低票房电影更是被平庸片包围。唯有优质的高票房电影成为中流砥柱,国产片才能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而不只是指望几部“头部作品”抢夺票房占比。今年电影票房数字超过去年,并不值得惊喜,因为大家都知道,国产片在整体上的实力仍然有待巩固、加强,远未到庆贺的时候。

受市场变化影响,影视行业正在遭遇危机,不少影视公司大规模欠薪,面临倒闭压力,平日业务红火的影视城,也变得冷清,中小影视公司在运营上出现麻烦,一些上市公司资金也开始紧张。这样的状况,会加速影视行业的优胜劣汰、重新洗牌,但中小成本电影的崛起带来的阴影,意味着不少有电影理想却没有资金实力的从业者,失去了不少的机会。

今年影视行业所面临的状况,将会在2019年电影市场上有反映,国产电影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有可能面临一段时间的冷场。明年,票房数字或不再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事情,因为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仍然是用作品说话。批量出现好作品,远比票房的突飞猛进更让人感到欣慰。

韩浩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