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电影续集难拍好? 这些要素都要有!

2018-11-18 19:41: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海报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海报

  《憨豆特工3》海报

  截至记者发稿时,正在热映的《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票房已在两天之内突破1.9亿元,网络口碑评分7.5分。顶住了系列前作《神奇动物在哪里》的高口碑压力,这部续集在视觉、表演方面依然炸裂,却在故事上遭遇争议。不少观众认为,这一集铺陈过于复杂,人物角色过多,无意间提高了观影门槛,让普通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续集电影虽然常见,但夹带着前作的光环,观众对续集电影的期待越高,要求就越严,也因此,不少续集的口碑、票房不如前者已是不争的事实。

  策划:苏蕾

  撰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岸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口碑引争议

  时隔两年,备受“魔法世界”粉丝期待的《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终于上映。影片上映后口碑有褒有贬,但整体还是一部优秀的续集电影。

  赞:“神奇动物”吸睛

  作为《神奇动物》系列的一大看点,最令观众期待的莫过于这一集又有什么令人大开眼界的动物出现。从影片看,前作中的“开锁达人”护树罗锅皮克、“招财团宠”的嗅嗅再次萌翻众人,新加入的动物角色也分外吸睛:表情丰富擅长“变脸”的卜鸟,法国魔法部的忠诚守卫玛达戈猫,集蛟龙、骏马、水草元素于一身的马形水怪等新动物逐一亮相,让人目不暇接。令中国观众瞩目的是,出自《山海经》的动物“驺吾”霸气亮相。驺吾体大如象,长着老虎的身体、锋利的脚爪、四颗弯曲外露的獠牙、伸开时闪闪发光的鬃毛以及形状似荷叶边,然而如此威猛的形象却在耐特摇起魔法铃时被吓傻,突然停住露出獠牙的呆萌模样让观影现场笑声四起。

  两大实力派对戏精彩

  除了轮番登场的“神奇动物”外,与《哈利·波特》系列相关的各类元素也成功勾起粉丝们的浓浓情怀,伏地魔、厄里斯魔镜、死亡圣器等诸多角色与魔法物件接连出镜, 一大波“回忆杀”滚滚袭来。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我们得知垂垂老矣、在英国魔法界举足轻重的邓布利多一件重要功绩便是在年轻时打败了初代黑魔王格林德沃。而《神奇动物》系列中,两人的纠葛才刚刚开始被讲述。横跨《哈利·波特》《神奇动物》两大系列的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在裘德·洛与约翰尼·德普两位男神演技的加持下,为角色增添了不少魅力,尤其是德普的造型很吸睛,与众不同的发型和眼神,每次出场都很拉风,被网友盛赞:“德普又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角色。”

  弹:观影门槛太高?非“哈迷”看不懂?

  尽管画面令人称赞,然而,这一集在故事方面却存在一定争议。2016年,罗琳编剧的《神奇动物在哪里》成为《哈利·波特》系列第九部电影。电影把目光转向哈利诞生前的魔法世界,揭开20世纪20年代的巫师抵抗初代黑魔王格林德沃的序幕,这一集则聚焦格林德沃的崛起过程。

  格林德沃首次以真人形象出现是在《哈利·波特》系列第7集,然而,观众对这个不起眼的角色并不熟悉。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与上一部电影以及《哈利·波特》系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过多的人物、极为复杂的故事线,让不少观众看得一头雾水:“JK的野心太大,不停在挖坑,任务很多,很多角色都是寥寥几笔带过,但没有深挖。故事线很多但铺陈不足,导致整体很杂乱。”“不是哈利·波特迷的我表示看得一脸懵。”不少观众质疑,影片对于普通观众的观影门槛过高,而正是这一点,对影片的可看度有所折损。

  对此,有网友建议,观众在观影前最好先重温一下第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和《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两集,捋顺了之前的角色和人物关系:“因为这部电影信息量真的很大。”

  《憨豆特工3》:“憨豆先生”宝刀未老

  陪伴观众走过十几个年头的《憨豆特工》系列电影也将迎来第三部。这一集里,“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饰演的特工强尼将面临高科技的挑战,用爆笑的表现方式,将互联网发展与当代社会的矛盾进行全面展现。

  影片故事讲述罗温·艾金森再度回归,继续扮演大受欢迎的阴差阳错入行的特工强尼。这次的新冒险由一场黑客攻击拉开序幕,所有在职的特工都被暴露了身份,使得强尼成为情报处最后的救命稻草。因此获得“返聘”的强尼第一个出勤任务便是要找出这位超强黑客 。木头木脑、技能堪忧的强尼将如何应对现代科技的挑战,成功完成任务呢?

  喜剧大师罗温·艾金森的演出是影片最大看点,他教科书般的演技,再一次将肢体喜剧、表情幽默发挥到淋漓尽致。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

  迪士尼的又一部爆款?

  续集电影想要得到好评不容易,然而,这股风潮依然强劲,下周末即将上映的新片中就有《无敌破坏王2》和《憨豆特工3》两部续集电影。

  去年,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在中国上映之后以12.12亿元票房大获成功,这也让业内对迪士尼最新打造的《无敌破坏王2》充满期待。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首映礼上,《无敌破坏王2》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超高制作水准打造的互联网大冒险嗨动现场,口碑爆棚,有望再成爆款。

  自首部《无敌破坏王》横空出世以来,拉尔夫和云妮洛普这对搭档就深受观众喜爱,体型差异巨大的两人虽然个性不完美,却有血有肉,暖心的友谊让观众看得有笑有泪。

  到了续集,影片在各方面都全面升级,沿用《疯狂动物城》原班人马,影片延续了丰富的视觉氛围,创造了一个细节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拉尔夫和云妮洛普继前作中玩转电玩世界后,这一集也闯入了更为广阔的互联网开启全新冒险。

  借助互联网题材海纳百川的特性,影片集结了迪士尼旗下的大批IP:《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玩具总动员》中的巴斯光年,漫威超级英雄钢铁侠、《疯狂动物城》中人气爆红的狐狸尼克在片中均有亮相,另外还有《星球大战》、漫威系列影片、皮克斯系列影片等其他元素,已故漫画家斯坦·李在片中也以动画形象客串,让网友惊呼:迪士尼总算秀了一回版权。

  最令人惊喜的还是迪士尼公主的首度集结。白雪公主、《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女王、安娜公主,甚至还有中国公主花木兰、《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等总计14位公主史无前例同框。与时俱进的她们不仅脱下公主裙换上休闲服,还躺在沙发上开启“自黑”模式,自嘲都是“没妈的孩子”,更“嫌弃”《勇敢传说》里的梅莉达公主“是从皮克斯过来的”。公主们的“毒舌”“自黑”等桥段不仅让公主们更为符合现代潮流,也为影片的喜剧效果加分不少。

  除了狂秀情怀,影片用极为生动的表现手法展现出网络文化的浮世绘,对搜索引擎、点赞、弹窗广告、短视频等功能和产品的呈现,想象力实在让人叹服。同时,对于网络语言暴力、电脑病毒等负面现象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及,让观众在爆笑之余也有思考,这也是影片比前作纯粹作为一部动画电影格局更大的原因所在。

  如果对迪士尼、互联网都不太熟悉,这部分观众也不必担心,影片本身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其实已经足够“治愈”你的情感。面对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拉尔夫不知所措,云妮洛普却一见钟情,两人对未来设想的矛盾,让故事跌宕起伏。面对友情的考验,拉尔夫依然发挥了暖男本色,在女性观众中圈粉无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影片的两个“彩蛋”都相当爆笑,影片出片尾字幕时切勿着急离开。

  记者观察

  续集若想得高分,

  全面升级是保证

  黄岸

  表面上看,续集电影有着前作的支撑,更容易为观众接受,实际上,前作的成功是商业优势,但同样也给创作者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好的续集电影,最好是相较前作有全方位的升级,尤其在故事方面。

  续集电影对故事的要求难度最大,既要保持原作精髓,又要有所创新;既要与前作有着起承转合的关系,又要提供新的信息量;既要讨好老影迷又要照顾新观众;既要解决上一集留下的困惑又要为下一集埋下新伏笔;因此,系列电影的打造,切勿等到第一部成功了,才生搬硬套地“凑”出一部续作来,而是应该在剧本阶段就有意做成IP的想法和具体策划,一部一部按照节奏来,将故事循序渐进告诉观众,慢慢将品牌培养起来。

  以今年春节档的《唐人街探案2》为例,早在第一部时,陈思诚就透露打造三部曲的想法,而在第一部里,也可以明显看出作者有延续故事的想法,到了第二部再进一步扩大影片更为宏大的世界观,完善人物关系,让全片完成度更高,票房自然也就从第一部的8亿元,猛增到第二部的33亿元。《无敌破坏王2》同样在故事上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格局,既保持娱乐性,又做到寓教于乐,真正做到覆盖全年龄层,尽管在认知度上未必有《寻梦环游记》覆盖面广,题材也未必更易产生共鸣,但那份欢乐与治愈,本身就足以为这部电影打高分。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首波观众口碑未能达到预期,原因并非影片质量不佳,而是作者节奏把握有点操之过急,导致在缺乏小说基础且篇章宏大、人物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大众产生理解困难,从而提高观影门槛。事实上,影片视觉效果不俗,奇幻元素满分,故事也不乏喜剧效果,但这些优势不足以让影片的口碑爆棚,因为观众连最基本的故事和角色都没完全弄懂,娱乐效果和可看性则势必打了折扣。J·K·罗琳打造出一个更丰富更庞大的魔法世界是影迷的幸福,但还是必须考虑到,电影大多数的观众并非影迷,这种设计某种程度是将大多数的普通观众主观隔阂。

  续集电影是首先满足粉丝、影迷还是可能连前作都没看过的普通观众?依笔者看来,还是应该将占大多数的普通观众放在首位,在创作时放平心态,多以普通观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于国产电影也有借鉴意义。曾几何时,国产续集电影之所以普遍反映不佳,就是因为多数没有将观众放在首位,而是一味将所谓的卖点做重复堆叠,最终变成“四不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