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奇葩说5》播出两期后 很多老粉说“你变了”

2018-09-29 02:51:42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奇葩说5》播出两期后, 很多老粉说“你变了”

“跑男”走过了六季,“极限挑战”走过了四季,越到后面,观众大多觉得索然无味,新意不足。眼下被称为“最长寿的纯网生综艺节目”的《奇葩说》也迎来了第五季。“求生欲”是所有“综N代”都面临的压力,但《奇葩说5》的第一波关注却来自两名选手打骂上了热搜。节目播出两期后,“你变了”,是很多老奇葩粉的一致评价,内涵颇为多层,令人咂味。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孔小平

作为国内语言类网综的先行者,四季的《奇葩说》留下了无数响彻耳边的金句,也带来了很多思考,被青年人认为是一种新的潮流。而记者看完已播出的两期发现,节目做到第五季是有“变”的。选手上少了很多妖魔鬼怪型的“奇葩”,多了像贾开元、王苹果这样接地气的选手,甚至也出了一个“全村的希望”,即“快嘴村花”赵美蓉。在60位参赛选手中,只有8位老奇葩,颜如晶、欧阳超、百万英雄的“西瓜妹”严尚嘉等,另外52位都是新鲜面孔。

 

另外选手中出现了很多辩论圈大神和名校博士,比如熊浩,比如90后哈佛法学博士詹青云,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辩论教练庞颖,这两期节目看下来,专业辩手的数量多了,“奇葩”这个概念似乎越来越弱化了。有网友和粉丝表示,这貌似偏离了奇葩的设定。

2018年是综艺节目“无对战不选秀”的一年,从《这!就是街舞》到《创造101》,再到《中国新说唱》,通过选手之间的battle来增强竞争性的手段屡试不爽。所以《奇葩说5》的赛制也变了,不再是一上来就纯粹的团战模式,变成了1V1的生存战。在全新赛制下,前两期是二分之一生存战,每个人先有3分钟的陈述时间,后有1V1互相“抬杠”,最后是3分钟的总结时间。

导师阵容主要由“马晓康”(马东、蔡康永、高晓松)领衔,但最大的惊喜则是学术担当的经济学家薛兆丰。薛兆丰曾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任职,还是“知识付费”领域的红人。从前两期看,薛老师耿直、时不时一种“这是什么”的呆萌状态略显可爱,但又能睿智到点的见地也成功圈粉了。不过,目前薛老师貌似还在适应中,互动并不多。

“综N代”的尴尬

有网友说,当初《奇葩说》爆红,更多在于每个选手用“奇葩另类的观点”辩论,为观众缔造出了一个“乌托邦”。但第五季前两期,有点不伦不类的观感:辩论圈的人用打比赛的方式参与节目,让节目少了“奇葩感”。而有些选手又仍在为了表现“奇葩”而演“奇葩“,刻意打造金句以博喝彩,有些言论内容并没有让人产生“这个角度很另类”的感叹。同时导师们也在尽可能留下看起来更具有综艺效果的老奇葩们。这些都被网友和粉丝们感慨:导师、老奇葩们的求生欲好强。

做“爆款”不易,保持热度更不易,很多“综N代”都普遍面临“求生欲好强”的尴尬。如今综艺节目题材多类型丰富,剧情式真人秀更是层出不穷,网络用户对内容的追求也更加直接,一档综艺要足够吸引人才会存活下来。“综N代”要破局,离不开“走心”地创新,能看出来《奇葩说5》在寻求突破口,且看后期节目质量如何破除审美疲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