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话剧改编电影 一不小心就浮夸!

2018-09-28 00:14:40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话剧改编电影,一不小心就浮夸!

前晚,由开心麻花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李茶的姑妈》在广州举行看片。《李茶的姑妈》和《羞羞的铁拳》《夏洛特烦恼》一样,都是改编自开心麻花当年最卖座的话剧之一,由原话剧导演吴昱翰执导,原话剧男一号黄才伦主演,是今年“国庆档”的头号选手。

随着电影产业近些年的迅速升温,整个行业对“好故事”呈现出饥渴的状态,在“扫荡”了动漫、游戏、网络小说之后,IP热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剧场。其实,国内话剧改编电影并非“新兴事物”,历史上曹禺、老舍的代表作就曾被多次改编。而近年来类似的改编更是不在少数,但在市场上却遭遇了两极分化的反应。

策划:徐晖

 

撰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岸

《李茶的姑妈》看片现场观众爆笑

在电影《李茶的姑妈》中,宋阳饰演的李茶是个穷小子,他的姑妈却是千亿女首富,因为李茶的订婚仪式而聚首的一群人因为觊觎姑妈的财富各怀鬼胎,但他们谁都没有见过姑妈,为了各自的利益,黄才伦、宋阳连同艾伦联合组团,想出了让郁郁不得志的小职员黄沧海假扮姑妈的鬼点子,一场由金钱和谎言引发的人生错位闹剧也由此展开。

在广州首映式现场记者看到,整个观影过程中影厅几乎变成了一个“哈哈哈”的海洋,不少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又一次被开心麻花的电影“笑服”。其中,黄才伦“男扮女装”的表演笑点最多,他饰演的小职员,要在“唯唯诺诺的小职员”和“财大气粗的富姑妈”两个不同性别和阶层之间不停切换,过程中不断露馅,一句话前半段是男声,后半段紧急改口为女声,前一秒还是衬衫西裤,下一秒就贵妇套裙,种种穿帮的桥段令人笑喷。黄才伦是“开心麻花”13年的功勋演员,在话剧版《李茶的姑妈》里饰演男一号,也是话剧版的编剧之一。

另外两位“麻花”的功勋演员艾伦和宋阳,戏份也十分好笑。宋阳饰演的李茶是个一心想娶女神的穷小子,为了讨好势利眼准岳父,他希望姑妈能来“牵线搭桥”;艾伦则是个落魄富二代,父亲因为破产想不开,为了挽救他,艾伦竟鼓励父亲大胆追求李茶的姑妈;两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怂恿黄才伦假扮女人,三人默契十足地坑爹、坑姑妈、坑自己,包袱一路没停过。

2015年年底,《李茶的姑妈》作为开心麻花贺岁舞台剧,首次与观众见面,至今已在全国巡演近一千场,多地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在经过十万观众检阅之后,这部人气话剧终于被改编成电影,成为继《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后,开心麻花推出的第五部大电影。

“话剧电影”层出不穷,大热大冷天差地别

一直以来,话剧改编电影的步伐从未停歇。历史上,《七十二家房客》《日出》《茶馆》《原野》等经典话剧,都曾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到了近当代,经典话剧也依然是电影选材的宝库。2006年,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令人看到了曹禺经典话剧《雷雨》的影子,同年冯小刚执导的另一部大片《夜宴》,故事则脱胎于莎士比亚的经典话剧《哈姆雷特》。

除了经典话剧之外,越来越多的剧场话剧,甚至是小众的独立话剧也开始被搬上银幕。2014到2015年,邓超、俞白眉先后将两部舞台剧《分手大师》与《恶棍天使》改编成电影;杜琪峰则尝试将林奕华的知名音乐剧《华丽上班族》搬上大银幕,让张艾嘉、周润发、陈奕迅、汤唯在电影里又唱又跳,大胆突破传统;去年颇受好评的女性电影《29+1》原作是一台演了10年的独角戏,原版舞台剧的导演、演员彭秀慧在历经了剧场无数次的检阅之后,决定将故事用电影的形式再讲一次;《你好,疯子》同样改编自先锋话剧,女主角万茜在片中一人分饰六角,更有一段长达五分多钟的独白,被网友盛赞“演技大爆发”。

然而,同样是话剧改编,这些电影在市场上的遭遇却天差地别。2015年,《夏洛特烦恼》在市场上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不仅斩获了14.41亿元的高票房,还带动了话剧改编电影的市场热度。随后,开心麻花又推出《驴得水》,这部投资约1500万元的影片,最终票房为1.73亿元,票房收益率为476%,2017年《羞羞的铁拳》大卖22.13亿元,《西虹市首富》则达到25.45亿元,而最新的《李茶的姑妈》也被业内预估将再度成为20亿元票房级别的爆款。

而另一方面,集齐一众大咖的《华丽上班族》上映后争议不断,导演将整个布景和舞美都做了舞台化的处理,还有演员们较为业余的唱功,让观众觉得与职场的题材格格不入,最终在市场上尴尬遇冷;《你好,疯子》有着丰富的故事和惊艳的表演,却因为题材过于小众,加上惊悚电影选在贺岁档上映不讨喜,仅收得1566.3万元票房。

优势劣势并存:

话剧更具仪式感,电影更为生活化

随着电影行业对IP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考虑到去话剧里找好故事。毕竟,成熟的话剧已经在舞台上经过观众的N轮考验,本身就有更为成熟的故事基础和人物塑造,情节、台词都已经是精益求精之后的成果。

其次,与小说、漫画相比,观众对这个故事的反应如何?话剧演员第一时间就能收到观众的及时反馈,这对于创作者把握观众的口味,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参考。每一个包袱、笑点、泪点,都是在剧场里经过无数次观众的检阅,搬上大银幕也基本不会有太大偏差。与此同时,电影与话剧时长差不多,大多都在两个小时左右,时间的相同,改编起来会更为容易。

其次,优质话剧积累了一定的话剧迷,这些剧迷也将成为电影市场的潜在观众,如果能够吸引这些剧迷走进影院,将为电影的票房成功助力。

劣势方面,最明显的则是对演员演技的考验。例如,夸张的肢体动作在话剧舞台上恰到好处,但到了大银幕上则容易被放大,导致过于浮夸,令观众感到尴尬。

一部优秀的话剧改编电影,考验的是创作者在这两门艺术之间的转化能力,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打破思维惯式,做出更为符合电影这门艺术的文本,以适应电影这门艺术的视听语言与观影习惯。如果说话剧更具仪式感,那么电影就更为生活化,这就要求话剧在改编成为电影时必须擦去话剧痕迹,而不是直接生搬硬套。

其次,电影必须摆脱所谓的“话剧腔”,字正腔圆,甚至有点夸张的讲话方式,到了电影里不仅没了优势,反而不像正常人讲话,而大段大段的台词,在话剧舞台上是考验功力,但到了电影则容易让观众产生疲劳。

链接:

何冀平:话剧以编剧为主,电影更多是听导演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黄岸)前日,由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和广东剧本超市共同打造的广东电影专题系列培训第三期——“大梦想家” 优秀电影剧本评奖及编剧培训正式开班,何冀平成为首位开课导师。作为国内著名编剧,何冀平的作品包括《投名状》《龙门飞甲》《新龙门客栈》等电影,与此同时,她还是一名优秀的话剧编剧,其作品《天下第一楼》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之作,是北京人艺继《茶馆》后演出场次最高的剧目,曾获文化部戏剧最高奖“文华奖”、中国戏剧文学“曹禺奖”等。

现场,她以自身经历,畅谈了自己从话剧到电影的编剧生涯。在谈到这两门艺术的不同时,何冀平表示,话剧是以编剧为主,但电影则更多是听导演的:“《天下第一楼》演出30年600场,我的台词没有改过一个字。可是电影不同,导演要怎么改,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是艺术方式所决定的。”何冀平表示,有人问她为何能迅速从话剧编剧转型到电影编剧,对此她回答,编剧就像画画一样,是从素描开始的,选择从最难写的话剧入手,为她后来的电影写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根基。

何冀平鼓励年轻编剧平时创作除了要重视选材、善于选取角度,还必须有生活。她以自己创作《天下第一楼》时的经历举例,为了了解制作烤鸭的程序,她每天都到烤鸭店看师傅们干活,学会了烤鸭的全过程。她还专门考了二级厨师证,对做菜的每一个细节、程序都了如指掌,让自己的写作时更有底气:“看电脑、手机可以知道很多信息,但是没有真实的生活,你的创作就会缺少新鲜热辣的生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