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我不是药神》伤痛里抱住的良善与希望足够珍贵

2018-07-05 22:50:4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程勇的“代购小分队”里,塞着各式各样的病友,他们各有痛楚,但也在代购过程中各自获益。图为《我不是药神》剧照。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已经很久没有一部电影拥有如此撼动人的力量了。原本它的正式公映日期是7月6日,但通过大规模点映,网络上已好评如潮,截至昨晚,约九万名网友在影评网站上打出了9.0的高分,暂列2018年所有院线片口碑榜首,也是华语片影史第九部9.0分电影。在此情境下,该片宣布提档至7月5日,早一天与更多观众见面。

  此片是由80后文牧野导演、宁浩和徐峥监制、徐峥主演的 《我不是药神》。自从6月30日开启全国点映以来,从学者、专业人士到普通观众,几乎每一位走出影院的人,都在为它鼓掌。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 “影片的完成度太好了。从人物塑造到细节铺垫,从情绪到表演,从节奏到叙事,都可谓达到了国产片难得的成熟度。甚至,它的分寸感和从容感,是许多大导演都没有的……如果这部电影被市场认可,一定会推动中国电影在经典叙事上有整体性提高。”更多人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被类似话刷屏: “笑着笑着就流泪了。”

  “看哭”并不是衡量好片的绝对指标,但当一部作品能在曲终人散时予人以 “治愈”,其珍贵不言而喻。具体来说, 《我不是药神》是主创们轻轻拨开喜剧、闹剧的浅表,去探触人性的复杂岩层。当他们在伤痛里抱住了良善与希望,银幕前的观众自会热泪盈眶,同时血脉偾张。

  正与反:没有 “完美先生”,也没有彻头彻尾的反派

  有人把影片喻为 “平民英雄的胜利”。这话只有部分正确。徐峥饰演的程勇绝非 “完美先生”,他的出场或曰动机开门见山, “我不想做救世主,我就想赚钱”。与其说影片主人公是个拥有高尚情操的人,不如讲——他是一路被机缘裹挟着向前、不由自主牵扯进道德场,并在最后自我救赎的人。

  开篇,程勇困在了窘境里。他开着一间小店,上有养老院里身患重病的老父,下有即将跟母亲和继父移民的八岁儿子。他需要钱,但他投机、懒散、打老婆的人物设置,很难让观众报以同情。此时,王传君饰演的白血病人吕受益从天而降,是他让程勇第一次听说印度药并嗅到了商机,也是他领着程勇走进慢粒白血病病友的世界。

  从吕受益到谭卓饰演的刘思慧、杨新鸣饰演的牧师、章宇饰演的打工仔“黄毛”,围绕程勇,一支 “代购小分队”成型。而 “小分队”里,程勇固然是从差价里谋利,那么其他成员各有痛楚的同时也各自获益,没有人摒弃得了私心。

  影片中,所谓 “正方”不是圣人,传统意义上的反派,也未彻头彻尾良知泯灭。王砚辉演绎的张长林就是典型例子。相比程勇 “代购”仿制药,张长林卖的干脆是面粉兑的假药。相比程勇“500元进 5000元出”,张长林心黑手辣 “一本万利”。他还以报警来威胁程勇,豪夺了他的仿制药代理权,从此坐地起价,将病患重推入绝境。影片眼看就要褪去这个角色生而为人的所有底线,可在最后关头,人性在幽暗里闪出一丝微茫善念,这个 “小人”居然守住了秘密。

  道与术:“术”成熟工整,它与“道”彼此烛照

  因为有着真实故事的脚本,本片梗概可谓 “事先张扬”。电影到底呈现得怎样?编剧宋方金的评价值得参考:“这是部成熟练达又保持了锐度的电影。全片不用奇技淫巧,创作者只被一种要打动观众的深沉欲望所吸引。”

  成熟练达,能从剧本的工整度上窥见一二。程勇 “代购”的源起、展开、转折、高潮、尾声,依次在逻辑自洽中讲述完整。而且,故事在嬉闹的前半段中抛下的戏剧钩子,行至哀伤的后半段都能有所呼应。

  能把故事说圆,在于主创的 “术”。而要抵达观众,在乎 “道”。该片最大的 “道”即是与观众在一起。看病求药、生老病死的话题,是人类的普遍关切。能设置事关人人的话题,本就是主创决心脱离窄向的个体审美,以普遍的人情投奔大众。

  影片里有几个意象,它们每次现身,都是情节关键处的画龙点睛。比如口罩,第一次口罩被讨论时,程勇对于病患,只是个 “药贩”,没有交心的信任,也没人愿意展示真容。片尾,一段沐浴在阳光底下的镜头,挤挤挨挨的人们每一个都摘下了口罩,他们目送程勇离开,以这种带有仪式感的方式向他们的 “勇哥”致敬。又好比橘子,不同的病人在不同的阶段向程勇伸过手, “来,吃个橘子吧”,讨好、亲近、苦涩,每一瓤都五味杂陈。至于 “我俩找个地方喝一杯”“你是不是看不起我”等台词,当它们在影片前后 “互文” “成对”出现,无不意味深长。

  恰是 “道”与 “术”彼此烛照,电影能把起初站在荒诞喜剧一边的看客,吸引到流泪、沉默、思考的另一条路上。

  法与情:情没有大于法,法也没有湮没情

  即便被剧透,也很少有观众能在影片末尾忍住眼泪。大银幕上依次出现新闻照片、新闻事实,电影里积攒了百多分钟的戏剧情绪,会在这一刻被真实的力量叠加、引爆。

  “2018年,中国开始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 “2002年,慢粒白血病存活率约为30%;2018年,慢粒白血病存活率约为85%。”这些字幕缓缓滚动,多少人泪流满面。经历过电影里为吕受益、 “黄毛”发出的声声哀叹,观众更会理解——最终解决问题的,不是靠哪一个程勇般孤胆英雄的良心、冲动。经历过电影里的无奈,观众更会庆幸——人间有痛,但我们终究是在一点一滴用善抚慰了痛。

  事实上,电影从头至尾,都没让情大于法,也没让法湮没了情,正像许多人评价的 “它很克制”。

  《我不是药神》难得,它敢于触碰社会热点,又不武断给出答案;它剖开人性复杂,又能神奇地予人光明;它充满了悲悯的力量,却无半点居高临下。片中角色一个个以 “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穿过了世俗的丛林,影片在现实中,也应当会有辽阔的前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