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在文艺中激荡红色血脉

2018-07-03 17:28:32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艺术化再现了红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直观而具体地展现了信仰的光芒”“个人命运与历史潮流相互激荡,释放出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日前,作为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节目之一,江西省安远县主创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采茶戏歌舞剧《杜鹃哩咯红》在北京上演。舞台艺术与红色故事的有机结合,在激起共鸣的同时,也让观众在心灵上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革命传统是珍贵无比的精神富矿。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革命初期,“藏山穴二十余年”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映照着共产党人甘愿为之献身的不变信仰;长征路上,“半截皮带”见证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抗日战场上,抗日英雄赵一曼傲然不屈的身影,折射着中国人民“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家国情怀……时代或许有异,挑战或许不同,但如山的理想、如磐的信念、坚定的志向,却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值得我们不断回望。

  有人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传承红色基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传承,同样不容忽视。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缺少生与死的磨练,再加上思想文化多元多样,有的人或许会对当时的抉择和信念缺乏足够的认知。怎样深入挖掘红色传统,生动展示红色基因,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力量,这恐怕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个好的故事,既是一扇窗户,让人了解那段历史,也是一粒种子,让人在内心激发认同。很多人都知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但却不一定知道,南昌起义之后不久,队伍还在赣南地区进行了三次整顿,即天心整军、大余整编和上堡整训。为了提高队伍觉悟,天心整军时,朱德身先士卒,一口气为三户农民挑了十五担水。正是经过这几次整顿,红军不仅保留下了革命火种,还增强了队伍的组织纪律性。讲述这样的故事,既让人有新鲜感,也能直观呈现我们党探索与奋斗的历程,给人以心灵震撼。深度挖掘红色故事,正是《杜鹃哩咯红》能赢得观众高分贝掌声的一个重要原因。

  每一个时代,英雄人物生动体现着价值观。但英雄绝不仅仅只是载入史册的英雄人物,那些推动历史车轮前行、为革命理想献身的“小人物”,或许并未在青史上留名,但同样值得我们铭记。从这个角度看,《杜鹃哩咯红》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还在于如何将个体的“小故事”与历史的“大故事”相连。于看似平常的生活情境中,拉近历史与观众的距离,击中不同人的内心,就能让观众在具体而微的人物故事里,感知风云激荡的时代脉搏,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位诗人写道,当我们回顾故乡、叩问初心、追述生命的起点时,我们的内心往往和大海一样,“在它的深处,蕴藏着许多明珠”。以更加多元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红色故事,在更多文艺作品中,激活红色血脉,这可能是让更多人发现“明珠”、传承精神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