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百城千场点映:中国文艺电影探索如何“延长寿命”

2018-06-23 22:09:2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 题:百城千场点映:中国文艺电影探索如何“延长寿命”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黄扬、任垚媞

  “我们用我们的方法,让电影在大银幕上的生命得以延续。”大象点映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吴飞跃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说。

  在过去一年里,大象点映平台完成了2410场点映,场均74人,上座率80%。这其中包括一部被称为2017年“最文学”的电影《村戏》,完成了103座城市的289场点映,票房71万元。

  吴飞跃曾经是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我的诗篇》的导演之一,当时这部轰动一时的作品,引发了“农民工诗人”的社会话题。不过吴飞跃的团队也明显遭遇到了这类影片发行较难、排映较少等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近800部影片,但只有300多部能排入商业院线放映。即使如此,这300多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影院“一日游”或“多日游”的“短命”状态。

  吴飞跃和他的伙伴们试着“换一个思路”,他们尝试利用微信平台召集观众,通过预售票等,再与影院确认排片,进行“众筹观影”,很快实现了多部纪录片的“集团军式”点映。例如,讲述诗人余秀华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通过大象点映平台,在过去一年里完成了643场点映,票房超过150万元。

  《村戏》的大量放映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点映平台上最多见的是纪录片,而《村戏》是一部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故事片,且画面的文学性极强。一般商业院线的选片人对此“望而却步”。

  “这部作品如果不采取点映模式,很可能就淹没在众多好莱坞大片或者是中国的偶像青春片中。”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说。

  在上个月的一次研讨会上,《村戏》得到专家肯定,被誉为近期艺术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吴飞跃向现场的新老文艺评论人介绍了点映平台的模式,以及如何让《村戏》这样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大象点映平台上还放映过纪录片《生门》《我只认识你》等2017年脍炙人口的纪录片。在上海影城一号大厅还曾出现过“千人点映”的壮观场面。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大象点映平台进一步推出了大象点映客户端(App),并发布大象导赏师、“影院+”以及校园电影艺术发展联盟等多个计划。吴飞跃认为,点映模式有助于改善用户体验,帮助更多优质电影找到合适的观众,从而实现电影放映过程中“更加有效的供给”。

  《村戏》的导演郑大圣认为,通过这种模式,自己的作品在银幕上生命力增强了。他也希望跟随点映团队到各处走走,与那些“更对胃口”的观众见面,分享创作心得。

  “这可以把观众和电影的距离拉得更近。”吴飞跃说。

分享到: